
中国人民银行总部大楼。新华社/图
2025年10月27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介绍:“目前,债市整体运行良好,人民银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此前,央行已连续9个月暂停国债买卖。
1月,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披露,鉴于近期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后续将视国债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央行恢复国债买卖,一方面有利于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供给,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强化央行对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引导,保障货币政策顺畅传导,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央行国债买卖业务,是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但历史上较少运用。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2024年8月,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始进行国债买卖。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央行不得在一级市场认购或包销国债,但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
一级市场,是发行市场。二级市场,指投资者之间的交易。
当月,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披露,央行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买入短期限国债,并卖出长期限国债,全月净买入债券面值为1000亿元。
目前,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共51家,涵盖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等。
从2024年央行买卖国债的情况来看,既有买入也有卖出,但整体净买入达到1万亿元。
根据央行资产负债表,2024年末,共持有2.88万亿元国债,占总资产比重为6.5%,较上一年提升3.2个百分点。
央行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写道,央行国债买卖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既有买也有卖,与其他工具灵活搭配,提升流动性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2024年6月,潘功胜在一场论坛上作主旨演讲时强调,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而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
他介绍:“央行一直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历史上曾经有一段时间央行主要靠外汇占款被动投放基础货币;2014年以来,随着外汇占款减少,央行发展完善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等工具主动投放基础货币的机制。”
那么,央行为何连续多月暂停国债买卖?
潘功胜解释,今年初,考虑到债券市场供求不平衡压力较大、市场风险有所累积,人民银行暂停了国债买卖。
通常来说,国债价格与收益率呈反比。国债受到市场追捧,价格上升,收益率便会下行,反之亦然。
2024年以来,中国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一度创下历史新低。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央结算公司)数据显示,2024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的2.56%下滑至年末的1.67%,3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84%下滑至1.91%。
这一背景下,央行暂停买入国债,能够避免推动收益率进一步走低。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央行持有国债2.2万亿元,占总资产比重为4.7%,较上年末下滑1.8个百分点。
过去一段时期,债券市场低迷,国债价格下跌,收益率有所回升。
中央结算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27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的1.61%回升至1.84%,3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84%回升至2.2%。
国盛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杨业伟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若央行重启买入国债,将增加资金投放,推动国债收益率下行。卖出则反之。
Wind数据显示,央行重启国债买卖的消息公布后,10年期、3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直线下行,降幅在5bp左右。
债券研究机构信堡投研创始人裴武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债券市场低迷时期,央行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为债市提供了流动性,但央行也会关注国债收益率过度下行的风险,及时调整策略。
南方周末记者 吴超
责编 张玥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