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为何要遮遮掩掩
作者:段金泉
这年头,吃食一事,竟也渐渐变得复杂起来。先是外卖盛行,继而预制菜横空出世,竟至于真假莫辨,令人无所适从了。
前些时候,西贝之事闹得沸沸扬扬。分明是化冻烤制的鱼和羊排,却偏要说成是“100%不是预制菜”,将预制之物卖出高价,这便不免有欺诈之嫌了。我想,倘若明码标价,标明是预制菜,价格公道,倒也无可厚非。然而偏要遮遮掩掩,以预制充新鲜,这便如同披了羊皮的狼,终究是要露出尾巴的。
市场之上,预制菜早已无处不在。那些连锁餐馆,十有八九皆用预制之品;便是街边小店,亦多有依赖此物者。我曾见过一小店,仅一人操持,店内连炒菜的炉灶都无,只几个加热设备,便能“烹制”出数十种菜肴。这般景象,初看颇觉神奇,细思却不禁惘然:我们口中的“美食”,究竟还有几分是真正出自厨师之手?
预制菜自然有其好处。统一标准,节省时间,降低成本,于商家可谓一本万利。然而问题不在于预制菜本身,而在于知情与否。消费者花钱吃饭,总该知道自己吃的是何物。若将预制菜充作现做现卖,高价售出,这便是欺瞒了。
记得以前去市场,鱼贩总会告知这是刚到的鲜鱼,那是昨日的存货,价格自有区分。买者知情,自行选择,两不相欺。而今餐馆却将预制菜与现做菜混为一谈,统一定价,这便失了公平。知情选择之权,本是消费者最基本的权利,如今却被漠视了。
市场管理部门对此似乎颇为宽容。或许因预制菜乃新生事物,规章尚未完善之故。然而人民日报已然发文,指出“确实到了规范管理的地步”。此言不虚。市场若无规矩,则奸商必乘隙而入,最终受损的不仅是消费者,更是整个餐饮行业的信誉。
我并非反对预制菜。在这快节奏的时代,预制菜确实提供了便利。我所反对的,是那不明不白的欺诈,是那将消费者蒙在鼓里的行径。餐馆应当标明哪些是预制菜,哪些是现做现卖,价格也当有所区分。让食客自行选择:要快捷便利,可选预制之品;求新鲜口感,则可多花银钱买现做之食。如此各取所需,岂不两全其美?
然而现状却是,许多餐馆对预制菜一事讳莫如深,仿佛这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其实大可不必如此。预制菜既非毒药,亦非劣品,不过是现代餐饮业发展的一个产物。坦然面对,明码标价,反倒能赢得消费者的理解与信任。
饮食之道,关乎诚信。古语云“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天大的事,岂容欺诈掺杂其中?餐馆以预制菜充新鲜,短期或可多赚几文钱,长远看来,却是自毁招牌之举。消费者一旦识破,便再难信任,这生意还如何做得下去?
规范预制菜市场,不仅需要商家自觉,更需监管部门出手。应立下规矩,强制标明预制菜品,并对虚假宣传施以惩处。同时,消费者亦当擦亮眼睛,学会辨别,用选择权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饮食之趣,不仅在果腹,更在品尝制作过程中的那份匠心。预制菜固然方便,但若整个餐饮业皆被预制之味所统治,我们的味蕾恐怕将变得越来越迟钝,最终失去欣赏真实美味的能力。
愿餐饮行业能守住诚信底线,让预制归预制,现做归现做,各明其价,各得其所。如此,食客方能吃得明白,吃得安心。饮食之道,贵在真诚,这一点,古今皆然。
更新时间:2025-09-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