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松鼠提价23%,入职得改 “鼠名”,花名争议未平涨价潮又来

哈喽大家好,小锐今天要聊个让消费者和打工人都在意的话题,三只松鼠又有新动作了,零食悄悄涨价,最高涨了23%,而入职还得改“鼠某某”的花名争议还没平息。

一边是吃的变贵,一边是职场里的名字束缚,这家国民零食品牌到底在搞啥,涨价真的是成本压力所致,还是业绩下滑后的无奈之举,花名文化到底是特色还是负担

零食涨价实锤

最近不少人发现,常买的三只松鼠零食价格变了,从11月1日开始,品牌对35款热门产品进行了调价,涵盖坚果、果干等多个品类,涨价幅度从0.2元10元不等,最高涨幅达到23.4%

最直观的就是50克装的开心果,从原来的4.7元涨到了5.8元,而过年过节常买的坚果礼纯坚果款和璀璨款,每盒直接贵了10元,现在售价140元

三只松鼠给出的涨价理由是全球坚果果干原料、包材及物流运输等综合成本持续攀升,而且波动明显,这个说法看似合理,但消费者却有自己的感受,本来就是日常消费的零食,突然涨价难免让人觉得不划算。

尤其是在超市货架上,同款坚果对比其他品牌,涨价后的三只松鼠性价比优势明显减弱,不少人开始转向其他平价替代品

不过话说回来,零食涨价并非个例,近年来原材料和物流成本上涨确实让不少食品企业承压,但关键在于,涨价能不能被消费者接受,还要看品牌的产品力口碑

而三只松鼠此时涨价,偏偏赶上了花名争议发酵,难免让消费者觉得“一边要消费者多掏钱,一边还在搞形式主义”,好感度多少受了影响。

业绩亮红灯

为啥三只松鼠要在这个节点涨价,答案藏在最新的业绩报告里,作为国民零食第一股,今年前三季度三只松鼠实现营收77.59亿元,同比增长8.22%,看似还在增长,但和去年同期56.46%的高速涨幅相比,增速已经明显放缓,增长动力不足。

盈利端的压力更是明显,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下滑52.91%,妥妥的“增收不增利”

值得关注的是这1.61亿元利润里,有近亿元来自政府补助,如果扣除这部分非经常性损益,反映企业真实经营能力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仅0.57亿元,同比下滑高达78.57%,赚钱能力大幅缩水

拆解业绩不难发现,利润下滑的核心原因是费用高企,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25.27%,处于近三年同期中等水平,但销售费用却同比增长超24%,达到16亿元,远超营收增速

这些销售费用主要花在了平台推广上,可高额投入并没有带来对应的营收增长,反而拖累了利润,导致整体净利率仅1.97%,创下近三年同期新低

简单说,三只松鼠现在是“赚的钱不够花的”,靠政府补助才勉强撑起利润数据,涨价更像是缓解成本压力和利润下滑的无奈之举

但这种“以涨补亏”的方式能不能行得通,还得打个问号,毕竟消费者对价格敏感,一旦性价比下降,很可能会流失客户,反而加剧业绩压力。

花名争议再发酵

就在业绩承压、产品涨价的同时,三只松鼠的花名文化再次引发热议,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爆料,入职三只松鼠后员工需要把名字改成“鼠某某”格式,还晒出了分销会上带鼠字前缀的名牌,以及全员以鼠字开头命名的公司党委名单截图,相关内容很快就发酵起来。

面对质疑,三只松鼠回应称“鼠名”非强制性企业文化,仅用于内部工作场景,员工可自主选择,拒绝取用不会有任何不良影响,还表示这种命名方式是为了契合品牌形象,让内部工作氛围更亲切,强化品牌特色。

创始人章燎原的花名松鼠老爹就是典型例子,员工也有鼠标垫、鼠键盘等趣味名称,离职后公司还会保留“鼠名”作为纪念,但网友并不买账,不少人觉得“取花名挺好玩,但必须以鼠开头就接受不了”

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三只松鼠的“鼠系”文化渗透极深,办公区叫鼠窝,内部办公软件叫飞鼠,玩乐的地方是松鼠小镇,连冰箱都叫鼠冰箱,线上客服和线下门店工作人员还统一称呼顾客为主人

在这样的环境下,所谓的“自主选择”更像是一种隐形强制,领导和同事都叫“鼠名”,新人好意思拒绝吗,这已经不是三只松鼠的花名文化第一次引发争议了。

之前就有消费者反映,购买的板栗疑似变质申请退货时,发现商家退货收件人名叫退货鼠,质疑谐音退货死存在恶意,当时公司也以企业文化为由回应,称内部还有发货鼠客服鼠等花名,并非辱骂消费者,但还是引发了不少吐槽

其实企业花名文化并不少见,比如阿里员工花名多取自武侠小说,马云的花名风清扬就广为人知,这种自由选择、富有文化内涵的花名的文化,不仅没引发争议,还成了企业特色

反观三只松鼠,把花名限定在“鼠”字开头,看似强化了品牌标识,实则忽视了员工的个人意愿消费者的感受,把文化做成了形式主义,反而拉低了品牌好感度。

双重压力下三只松鼠的出路在哪

一边是花名争议缠身,一边是业绩下滑、涨价引发消费者不满,三只松鼠现在面临的双重压力不小,今年中期,管理层曾对外释放积极信号,称虽然市场竞争激烈,但公司依旧保有信心,理由是具备清晰的认知、底层能力的变化和聚焦发展机会。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信心还没转化为实际的经营成果,花名文化引发的争议,本质上是品牌在追求差异化时忽视了用户感受,过度强调品牌符号化,反而让员工消费者产生抵触情绪

而业绩下滑和涨价,则反映出企业在成本控制、市场竞争和品牌溢价能力上的不足,高额的推广费用没换来持续增长,只能靠涨价转嫁成本,最终还是要消费者买单,对于三只松鼠来说,想要走出困境,光靠涨价和形式主义的企业文化肯定不行。

首先得理清企业文化的边界,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凝聚人心,而不是束缚员工,与其强制员工改“鼠名”,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员工福利、优化工作氛围上。

其次,要控制费用支出,把钱花在刀刃上,比如提升产品品质、优化供应链,而不是单纯砸钱做推广,最后,面对成本上涨,涨价只是权宜之计,更长久的办法是通过规模化采购、技术升级等方式降低成本,同时提升产品附加值,让消费者觉得涨价物有所值。

毕竟消费者买零食,看的是品质、口感和性价比,企业文化再有特色,业绩再怎么说有信心,最终还是要靠产品说话,如果三只松鼠不能平衡好文化、业绩和消费者体验的关系,后续可能还会面临更多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8

标签:美食   花名   松鼠   消费者   业绩   零食   品牌   员工   文化   企业文化   坚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