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这一个月,资本市场晃得人有点晕,板块轮动快得像走马灯。
有人觉得科技能行,有人盯着白酒不放,还有人一门心思看好医药,反正各有各的想法,反映在股市上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但有意思的是,今年到现在,涨得最好的不是这些热门题材,居然是有色金属这个平时不怎么显眼的周期股,板块里不少公司股价都翻了倍,这事儿确实出乎不少人意料。
之前看科技板块那么多分支,AI算力、液冷、芯片、机器人啥的,我还以为有色金属得靠边站呢,结果人家默默发力,硬是跑出了好成绩。
本来想觉得有色就是周期股,涨一阵就完,但看今年这情况,事件驱动的劲儿太大了,还真不能这么简单看。
它今年的行情,跟关税变动的关系特别大,这应该是最核心的原因。
有色金属这行业,从原料进口到成品出口,都跟全球贸易绑得紧,关税一动,整个产业链的成本、供需还有企业赚钱的本事都会受影响。
今年上半年美国关税政策变来变去,到7月30号更直接,对进口的铜线材、铜管棒这些半成品,还有电缆之类的衍生产品,一下子加征了50%的关税。
这消息一出来,纽约铜价立马就大起大落,波动得厉害。
但这事儿也不是全坏,不同企业的反应差别大了去了。
美国加关税后,铝在电缆领域替代铜的速度快了不少,毕竟成本上有优势了。
还有洛阳钼业,人家在国外有产能,能避开这关税,估值反而比其他企业高了一截。
可那些主要做出口的铜加工企业就惨了,利润一下被压得喘不过气,股价自然也没好脸色。
从年初到现在,关税这事儿就没断过影响,一直是推动有色板块变动的关键。
除了关税,欧美那边的政策对着干,也给有色板块帮了忙。
今年3月的时候,海外资产波动特别大,政策和经济的变化成了主要推手。
特朗普政府一会儿一个经贸政策、地缘政策,市场都被搅得没底儿,不确定性特别强。
但另一边,德国总理候选人说要“不惜一切”把经济搞起来,还要加强国防,这明显是要扩大财政支出的信号,不少人觉得这是德国财政方向的大转变,欧洲的资产也跟着重新定价。
国金证券牟一凌那说法其实挺好懂,虽然3月全球制造业PMI落到了49.6,但之前有个信号很重要,这指数从2023年1月以来第一次超过了服务业。
这意思就是,全球经济的劲儿可能从美国的科技、金融这些服务业,转到国防、基建这些制造业上了。
欧洲这些非美经济体扩大财政支出,刚好能抵消美国经济走弱的影响,大宗商品的价格也有了支撑,有色金属自然跟着受益。
美联储降息这事儿,更是给有色板块“添了把火”。
降息能帮全球经济稳住,基建、制造这些顺周期行业也能慢慢复苏,而这些行业刚好是铜、铝、锌这些工业金属的主要消费领域,需求一上来,金属价格就有了底气。
而且美元是给有色金属定价的,降息的时候美元通常会走弱,其他国家买金属的成本就低了,全球范围内买金属的需求也会被刺激起来。
今年6月美联储第一次降息,把联邦基金利率降到了4.5%-4.75%,市场还预期今年总共能降75个基点。
降息后一个月,全球买铜的量就上去了,中国和欧洲买得尤其多,这就是实实在在的需求拉动。
本来市场还担心需求跟不上,结果降息一落地,基建项目开工率也涨了,中国基建开工率从58%升到了65%,预期和实际需求对上了,有色板块的涨势也更稳了。
说了这么多整体情况,其实有色板块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不同细分赛道的玩法不一样,涨得好的领域各有各的逻辑。
稀土就是今年的大黑马,作为小金属,年初到现在股价涨了一倍还多,在有色板块里算是拔尖的。
今年8月,工信部等三部门出了个《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办法》,对稀土的供给管得更严了,稀土价格也跟着涨。
而且稀土的用处越来越广,不只是新能源汽车要用,现在火得不行的机器人也离不开它,制动系统、控制系统,还有激光雷达这些高精度传感器,都得靠稀土。
金力永磁有份报告说,2023到2028年,全球人形机器人用的稀土永磁,每年能涨一倍多,到2028年能超过2800吨。
需求这么猛,企业业绩也跟着爆,北方稀土今年上半年净利润涨了快20倍,这成绩确实能打。
铜的表现也不差,特别是在新型产业里的需求越来越多。
申银万国期货分析师李野说,现在全球正处在新能源汽车、机器人、AI算力长期扩张的阶段,铜作为没法替代的电力导体,需求肯定长期向好,如果供应再收缩,铜价还能再涨。
想想也是,新能源汽车产量今年上半年涨得不少,动力电池需求跟着涨,每辆车用的铜就有80公斤左右;AI数据中心建设也快,电力系统用铜量也跟着往上走,铜的需求根本不愁。
黄金板块今年也挺亮眼,每次关税闹事儿,它都能当避险的“硬通货”。
比如今年4月初,特朗普突然说要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对等关税,黄金板块马上就涨了。
9月以来,美联储降息、关税又有变动,加上各国央行还在买黄金,黄金板块就一直走强。
今年1到8月,全球央行买黄金的量就有650吨,中国央行就买了120吨,伦敦现货黄金价格也突破了2500美元/盎司,比年初涨了不少。
不过东莞证券提了个点,下游新能源汽车到了“金九银十”的传统旺季,锂电池产业链连续两个季度净利润涨得不错,随着“反内卷”继续,那些不行的产能可能会被淘汰。
这对有色板块里跟新能源相关的领域来说,是个好消息,但具体能持续多久,还得看后续行业的情况。
最后得说说估值和风险,华夏基金高级策略分析师王强说的挺实在,像锂这些能源金属,这几年因为供需和产能的问题,利润不好,有的甚至亏了钱,用市盈率来估值根本不合适。
现在有色板块的市净率大概是2.6,处于近10年的中间位置,今年涨了这么多,估值确实上去了不少。
从过去的走势看,有色板块一直跟事件驱动绑得紧,如果之后经济数据能变好,它说不定还有上涨的空间。
那些已经涨得很高的细分赛道,大家可得多留个心眼,要警惕能不能持续涨下去。
毕竟投资这事儿,不能只看眼前涨得欢,得想想后面的风险。
今年有色板块能在震荡市中领跑,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关税政策、欧美政策分化、美联储降息、新兴需求复苏,这四个因素凑到一起,才让它有了这么好的表现,也打破了大家对周期股的固有印象。
未来想在有色板块里找机会,得盯着那些需求有增量的领域,但同时也得注意估值和事件逻辑会不会变,这样才能更理性地把握机会。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