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援已到,乌克兰拒绝割地求和,普京不听中国劝,最大牺牲国浮现

文丨圈圈

编辑丨圈圈

前言

外援已到,乌克兰拒绝割地求和!

8月9日,英法德等6个欧洲国家领导人和欧盟联合声明力挺乌克兰,这相当于当众撕毁特朗普暗示的“领土交换和平”方案。

再看普京这边,不听中国劝告,依旧飞赴阿拉斯加与特朗普会晤,甚至国内舆论还炒作“轴心国同盟”?

那么得到外援后的乌克兰,能否守住现有战线?而这场多方博弈中,谁又会成为最大的牺牲国?

外援力挺

特朗普要和普京见面的消息一出来,最先坐不住的就是欧洲,8月9日,英法德等6个欧洲国家领导人,加上欧盟的冯德莱恩,联合发了份声明。

话里话外都透露着紧张:解决乌克兰的事情,必须得让乌克兰自己说了算我们给乌克兰的武器和钱不会断,对俄罗斯的制裁也不会松。

这份声明宣告了对乌克兰的绝对力挺还强调当前战线应作为谈判起点,等于当面把特朗普此前暗示的“领土交换和平”方案否定了。

这给了泽连斯基一颗定心丸,无论是军事援助还是外交支持上,欧洲都不会让乌克兰孤军奋战。

泽连斯基赶忙抓住机会,第二天他就在社交媒体上放话:乌克兰绝不会向侵略者割地求和这番话不仅是对国内民众的交代,更是对特朗普的公开反对,任何绕过乌克兰的交易,哪怕签在白宫的文件夹上,也不会被承认。

另一边,欧洲的援助可不是空头支票,据欧盟官员透露,2025年对乌军援助预算已经突破了200亿欧元,德国的豹2A7坦克,法国的斯卡普巡航导弹正源源不断运往前线。

乌军拿到这些武器装备,底气确实不一样了,8月初在哈尔科夫方向,居然还组织了一次小规模的反击,把俄军往前推了两公里。

现在的乌克兰,就像攥紧了牌的赌徒,手里有欧洲给的筹码,就不想轻易下桌。

泽连斯基的强硬姿态,也让普京的阿拉斯加之行变得棘手。

依旧计划会晤

在普京计划飞赴阿拉斯加与特朗普会晤之前,普京与北京通话,中方在通话中提醒他“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法”,这句话看似平淡,实则直击要害,别指望一次会谈就能把所有的问题都摆平。

可显然,普京未能听进去这一劝告。

近几日俄罗斯国内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唱好会谈前景,克宫更是高调透露,普京计划邀请特朗普回访莫斯科,这近乎炫耀的姿态,与中方此前的劝告形成鲜明对比。

普京的心思也并不难猜,俄罗斯的经济被制裁的够呛,国际上也受不了孤立,他可能是想借着和特朗普见面,看看能不能松动一下西方的制裁至少让乌克兰承认现在的控制区,尤其是乌东那四个州,还有克里米亚。

但莫斯科的乐观可能建立在错误假设上

眼下,随着外援陆续到位,乌克兰显然不会轻易妥协,而欧洲的态度更为明确:他们的目标绝非仅仅帮乌克兰守住阵地,更要全力阻止特朗普与普京可能在闭门会谈中炮制出“雅尔塔2.0”——那种用东欧安全换取美国政治资本的交易,是欧洲绝不能接受的。

对欧洲来说,一旦乌克兰领土被肢解,就相当于在北约东翼撕开一道巨大的安全口子,到那时,俄军的威胁将直接抵近他们的家门口。

特朗普对欧洲的顾虑心知肚明,但他更看重的,是如何拿出一份能向选民炫耀的“外交成绩单”。

倘若普京不愿在领土或政治条件上松口,特朗普很可能会调转方向,将压力悉数加诸俄罗斯——要么恢复甚至加码制裁,要么强化对乌克兰的军援,亦或是通过增强美欧军事存在进一步逼迫俄方回到谈判桌前。

如此一来,普京手中的议价筹码,恐怕未必如克里姆林宫预想的那般稳固。

牺牲国

在这盘复杂的博弈中,“最大牺牲国”的轮廓已悄然浮现——那些被当作筹码的第三方

有人说“最大牺牲国”其实是德国,为什么这么说?看下数据:

德国以前55%的天然气靠俄罗斯,现在得从美国买,价格贵了3倍,一年多花了300亿欧元,巴斯夫这些大化工企业,因为天然气太贵,把工厂搬到了中国和美国,一下子丢了5万个工作岗位。

德国接收了100多万乌克兰难民,政府每个月得给每人发354欧元补助,一年就是42亿欧元,百姓怨声载道,极右翼政党支持率涨到了22%,默克尔当年的“欢迎文化”成了无稽之谈。

德国今年汽车出口量下降12%,因为缺俄罗斯的钯金,那是造汽车芯片需要用的,宝马、奔驰的工厂都停工了,反观中国,比亚迪在欧洲的销量涨了150%,直接把德国车企逼近了死角。

德国媒体算过账,这场仗打下来,德国至少损失了1000亿欧元相当于全国半年的军费总和,所以说德国为真正的输家。

再看印度,只因印度坚持购买俄罗斯石油,特朗普便对其加征了25%的惩罚性关税,在美俄角力中,印度既是美方施压俄罗斯的工具,也为美国带来了额外收入。

一旦阿拉斯加谈判中俄罗斯妥协,美方很可能延续甚至扩大关税,印度遭受的经济冲击或将长期化,它无力左右战局,却要为他国谈判的筹码买单,这般处境,或许正是“牺牲国”最鲜活的注解。

此外,还有一个潜在的牺牲者,便是乌克兰自身。

打仗就要花钱,花出钱就要有人买单乌克兰靠着借钱打仗,外债都已经涨到了GDP的90%

即便有欧洲的全力支持,外援终究是有限资源的堆砌,不可能无限期持续,若战事拖到欧美内部财政或政治耐心耗尽,乌克兰很可能陷入被迫接受条件的境地。

届时,无论阿拉斯加会谈结果如何,它都可能面临在战场与谈判桌上同时退守的困境。

结语

战场没有赢家,泽连斯基想靠外援收复失地,普京想硬抗保住面子,西方想靠战争发横财,但最后买单的都是普通老百姓。

而中国的立场一直很清楚:劝和促谈,坐下来好好聊。

信息源:

《欧洲6国及欧盟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北青政知新媒体2025-08-10

《特朗普与普京将在阿拉斯加会晤,美媒:泽连斯基可能参会》新浪财经2025-08-09

《推动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合作筹备好上合天津峰会,中俄元首就当前局势通电话》环球网2025-08-09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4

标签:财经   乌克兰   外援   中国   牺牲   欧洲   阿拉斯加   德国   俄罗斯   欧元   印度   美国   领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