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马伯庸自曝育儿难题:送娃上作文班直呼“太屈辱”,网友沸腾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收藏、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问你们一句话:假如父母都从事文学工作,自家孩子就一定会继承优秀“衣钵”吗?

很难想像,一个时常“挥动笔杆子”,在外和观众讲文学人生的著名大作家马伯庸,却对自家阅读和写作文差的儿子“脑仁疼”。

8月29号,有媒体报道称,作家马伯庸也正面临教育孩子的难题。

他自曝自己儿子不爱阅读,语文不好,特别是写作这方面的能力太差。

还曾“忍辱负重”送儿子去作文辅导班,这让屏幕前的网友,特别是已经为人父母的网友深感共鸣。

有些人可能认识“马伯庸”这个名字,却不知道他都有些什么作品。

马伯庸今年45岁,曾被无数读者称为“文学鬼才”,经他笔下的作品,那可是风靡万千读者青睐与喜爱的。

举例一些曾被改编成电视剧的作品:

《长安的荔枝》,《长安十二时辰》,还有《古董局中局》。

读过他小说的人都知道,马伯庸的作品脑洞非常大。

他十分擅长聚焦“底层”小人物的角度,穿越历史中去追寻时代的可能性。

他的文笔下,一些看似平淡的句子,实际上却足以能“封神”。

就比如《长安的荔枝》中有一些句子,可以直接用来摘抄:

流程这种东西,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

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他的作品,也曾荣获过文学界多种奖项,像人民文学散文奖,朱自清文学奖等

与莫言和余华相比,至少个人角度认为,他们几个的实力是“旗鼓相当”的。

我想说,与其看改编完的电视剧剧情,不如去马伯庸的原版本小说。

你或许会发现“新大陆”,也觉得在他笔下的故事,足够开启一场惊艳的“视觉盛宴”了。

况且马伯庸同时还在南京大学文学院兼教授,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这头衔在作家文学界,也是相当有威慑力的。

但你敢相信吗?就这么一个著名的“文学大咖”,竟也会为了教育学习这方面感到“头大”。

他曾对儿子说:

你爹天天在外边跟人讲文学的意义,写作的道理,到你这,我得给你送去上作文班。

看似哭笑不得的一句话,却能反映出来,这个大作家对自己儿子在文笔这方面差劲有多惆怅了。

据说他送儿子去上作文辅导班,压根就不想让他提起自己父亲的名字。

可能,就连马伯庸都感到“拉不下这个脸”吧。

自己身为堂堂的大作家,写出的经典作品风靡文学界,到儿子这里,语文各方面能力是差的不能再差,也是真的“没辙”了。

这事,差不多就跟“医者不自医”这句话是一个道理的。

或者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马伯庸他儿子知道自己父亲是个大作家,靠文学就能在界内“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所以他压根就没有担心过自己以后的出路是什么,因为父亲在业内的知名度和创造出来的成就,赚来的财富也足够自己“衣食无忧”。

不过父辈的成就,始终都算是父辈自身创造来的,压根算不到子女的头上。

也许他们长大以后,会因为自己的父母在事业上获得过的惊人成绩而骄傲,就像《哪吒2》里有句话说的在理:

自己以后的路,还需要自己去闯。

对此,评论区网友也纷纷表态,有些愤慨又无奈地聊起自己家“不成器”的孩子,还有些“幸灾乐祸的”评论让人也是忍俊不禁。

“祖坟没有一直冒青烟的道理吧,肯定总有一代‘拉垮’的”

带过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到自己家孩子就成“拖后腿”了。

网友调侃:作家的孩子都这样了,那自家的孩子成绩再怎么差也心里会平衡一些。

也有人表示,自家两代人全是有教师编制的,但自己的孩子偏偏就不擅长他们教的学科。

虽然有点心疼又好笑,但这确实“讽刺”,现实里像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结语

马伯庸平生创作出多部作品,在文学界的名声和成就仍然“含金量”满满的。

可如此“妙笔生辉”,在外和人交流文学时侃侃而谈的大作家,在教育孩子语文这事上仍旧是个“迈不过去的坎”。

或许是他儿子目前没有发挥出真正的“实力”呢?再长大一些,说不定突然哪天在文学这方面开窍了,也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各位你们对这事有啥看法?评论区里留言说说~

信息来源参考:闪电新闻,“马伯庸”百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育儿   屈辱   难题   作家   网友   大作家   儿子   文学界   文学   孩子   作品   长安   语文   辅导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