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XY
真是喜闻乐见!长视频平台又又又一次被网友“骂上热搜”了!
一位网友在平台晒截图称:自己的腾讯视频VIP账号,因登录设备数量超出限制,被平台封禁7天。
该爆料的观看量高达20万次,这个话题迅速冲上热搜第一,这也引发许多网友对长视频平台的吐槽!
不过,此次舆论风波,更像是一个导火索,让用户爆发了对长视频会员机制的种种不满。
一枚看似寻常的封号通知,就像一颗火星,瞬间点燃了一座早已积怨遍地的火山。
一位腾讯视频的用户,仅仅因为自己的账号在不同设备上登录次数超限,就被平台不由分说地暂停了7天会员资格。
很快,一个名为#腾讯视频账号6次超限或面临封号#的话题冲上了热搜榜首。这不再是一个用户的个人遭遇,它成了一场集体情绪的宣泄。
大家愤怒的其实不是这7天的封禁,而是对长视频平台各种会员机制长久以来的不满,在这里找到了一个完美的爆发点。
这种所谓的“会员契约”,在用户看来,早已是千疮百孔。
用户们的抱怨声浪此起彼伏,直指平台规则的蛮横与不切实际。有人说,就算我是一个人,手机、平板、电脑换着用,不是很正常吗?
限制设备数量,连我个人使用都感到束手束脚,这算什么服务?
更令人恼火的是,有些花了更多钱的SVIP用户也站出来诉苦。他们说,哪怕完全遵守规则,在手机、iPad和电视上同时使用,依然会莫名其妙地被强制下线。
这种体验,实在让人怀疑自己买了个“假会员”。
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平台频繁地给普通会员的权益“缩水”,目的还能是什么?
不就是想变着法子引诱你,让你升级到那个价格更高、听起来更“尊贵”的SVIP会员吗?
所以,当腾讯视频官方摆出“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打击黑灰产业链”这样冠冕堂皇的解释时,几乎没人买账。这种说辞,听上去更像是一种拙劣的借口,而非真诚的沟通。
当信任的堤坝被一次次冲刷,后果是严重的。
一些失望透顶的用户开始公开表示,既然正版平台这么“套路满满”,那还不如干脆放弃,重新回到那个“免费”的盗版资源时代。
这无疑是对平台商业根基最沉重的否定。
而这一切,远非个例。各大平台似乎都形成了一种默契,在“割韭菜”的道路上齐头并进。
爱奇艺那边,悄悄推出了一个需要加价8元的亲情卡。同时,新用户订阅的黄金VIP,原本能支持两台设备同时播放的权益,也被砍掉了一半,只剩下一台。
腾讯视频和芒果TV也没闲着,步调惊人地一致。
新订阅的会员,同时播放的设备数,统统从两台减到了一台。腾讯视频还更狠一点,把总共可以登录的设备数量,从五台硬生生砍到了三台。
这些操作的背后,是一套清晰的逻辑:先把基础会员的价值压到最低,再用SVIP这种高级会员来吊你的胃口。
你看,腾讯的SVIP就大方多了,支持8台设备登录、3台设备同时播放。这种鲜明对比,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你:想用得爽?得加钱!
如果说限制设备只是慢性折磨,那“套娃式收费”简直就是明抢。你以为买了VIP就能畅通无阻了?天真!
在一些热门剧集即将迎来大结局的时候,平台总能给你整出新花样。
就说优酷最近的《墨雨云间》,临到大结局,突然冒出来一个所谓的“大结局收官礼”。
想看?可以,额外再掏24块钱。这种在VIP基础上再收费的行为,让用户感觉自己像个被反复薅毛的羊。
这种操作并非首创,而是对历史争议的拙劣模仿。人们至今还对几年前的“超前点播”模式记忆犹新。
当年,《陈情令》靠着一个30元的点播包,就为腾讯视频狂揽了1.56亿元的收入,平台的算盘打得噼啪响。
紧接着,《庆余年》更是由腾讯和爱奇艺联手推出,单集点播3元,打包看6集50元。
这种吃相,即便是对于付费意愿最强的剧粉来说,也实在有些难看。
平台的种种“骚操作”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是整个行业陷入增长泥潭的巨大焦虑。
他们仿佛被困在一座盈利的围城里,进退两难。
看看各家财报,数字不会说谎。今年上半年,腾讯视频的付费会员数,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都实实在在地减少了300万,总数降到了1.14亿。
爱奇艺的日子也不好过,某个季度的营收直接下滑了11%,其中会员收入的跌幅更是达到了9%。
就连一向稳健的芒果超媒,虽然会员收入还在增长,但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却出现了超过50%的同比大幅下滑。整个长视频行业,用户增长的速度已经明显放缓,曾经的蓝海,如今已是一片红海。
内忧尚未解决,外患又接踵而至。一个叫“红果短剧”的免费微短剧App异军突起,正以一种“降维打击”的姿态,疯狂抢夺用户的时间。
数据显示,就在今年6月,红果短剧的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12亿,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老牌巨头优酷。
更可怕的是它的用户粘性,人均月度使用时长高达19.36小时,直接超越了“优爱腾芒”这四家传统豪强。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对手,长视频平台们也慌了神,开始纷纷布局自己的微短剧业务,比如爱奇艺的“微剧场”和芒果的“大芒计划”。只可惜,在新的赛道上,他们已经从领跑者变成了追赶者,显得颇为被动。
除了新对手的冲击,平台自身会员价值的流失也触目惊心。在各种捆绑销售模式下,视频会员渐渐沦为了“赠品”。比如阿里的88VIP、美团的会员,买一个就顺便送你一年的视频会员。
这种模式直接冲击了平台的官方定价体系。在二手交易平台上,一张优酷或者芒果TV的年卡,价格甚至可以低至三四十元。
当官方标价几百元的会员,在市场上只值一杯咖啡钱时,它的价值已经被严重稀释。
在这样内外交困的局面下,平台们似乎找不到更好的出路,只能将目光转向了自己现有的存量用户。
提高每个用户的平均收入,成了他们眼中最直接、最快速的自救方式。
于是,我们便看到了那些层出不穷、备受诟病的收费手段。这或许是一种无奈,但更是一种短视。
曾几何时,分享一个视频会员账号,是亲朋好友之间的一种社交惯例。
然而,平台管理层的一些言论,却像一盆冷水,浇在了用户火热的心上。爱奇艺创始人龚宇曾公开表示,国内的视频会员价格实在是太便宜了,甚至还不如一杯咖啡。
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瞬间拉开了与普通用户的距离,暴露了两者在价值认知上的巨大鸿沟。
当争议爆发后,爱奇艺的副总裁戴莹也曾出面回应,称初衷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但没做好。
这番话在用户听来,充满了敷衍,缺乏最起码的诚意,无疑是火上浇油。
平台的某些行为,甚至已经触及了社会公允的底线,引来了官方媒体的警示。
央视新闻和人民日报都曾点名批评腾讯、爱奇艺等平台的“超前点播”模式,直指其“吃相难看”。
这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便是在商业领域,也必须有底线和规则。
最危险的信号,来自于用户群体中越来越响亮的“重回盗版”的声音。这已经不单纯是情绪上的宣泄,而是对平台整个商业模式根基的动摇。它预示着,如果平台继续这样透支用户的信任,可能会引发一场大规模的用户逆向选择。
到那时,整个行业可能会倒退回那个版权混乱、劣质内容横行的时代。而亲手造成这一切的,恰恰是那些曾经高举“正版”大旗的平台自己。
长视频平台,正站在一个决定未来的十字路口。它们现在的策略,是不断加固那堵收费的“围墙”,并且试图在墙内进行更精细、更复杂的利益分割。
但这种做法,已经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让用户感觉自己被围困和剥削。
出路,绝不在于设计更复杂的收费“套路”,更不在于与用户玩“猫鼠游戏”。真正的出路,在于重新审视、尊重并重建与用户之间的“会员契约”。
平台需要明白,用户付费,买的是稳定、透明的服务,和真正具有吸引力的独家内容,而不是一堆随时可能缩水的权益和没完没了的付费陷阱。
只有当平台真正开始重建这种价值共识,用好内容和好服务来赢回人心时,它们才能在微短剧等新势力的冲击下站稳脚跟。
否则,被用户抛弃的,将不仅仅是某一项会员服务,而是整个平台本身。
那时候,再想把用户请回来,可就难了。
更新时间:2025-10-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