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疯了!影像大跃进,但你的学习成本正在为技术信仰买单

虽然没有了小米16,但讲个实话,我还是要把这篇文章发出来,因为我不是谈手机的基本上不管是小米粉丝还是其他品牌的粉丝“只要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有所期待”,但这里面的人必定会有黑粉和白粉,滑稽一下“中立粉有没有?”

一个结论:谈小米16,还是老观点“你不用太多在意性能怎么样,永远要注意以处理器为中心的性能”都是小米的基本优势。

于是乎就有了今天的话题小米16系列直接开始在影像上搞起了“军备竞赛”,在我看来效果提升肯定是有的,但背后深层东西必定也离不开技术肌肉秀,然后就是为了顺应同质化的大环境而顺同质化大环境,所以这里我不是批评,只是说一句真话,现在的手机本身就已经差不多偏离了日常使用的原点


※参数复读:一场没有悬念的碾压

前置摄像头全系5000万像素,支持AF对焦和4K 60 fps

而后置摄像头,讲实话根据目前的数码闲聊站曝光的消息来看,后置中杯50mp,1/1.3配合超大底主摄,而大杯也是50mp,1/1.3,但是要注意的是配合超高动态新主摄,且安排TOF,联名算法直接狠狠地只为效果很强而堆砌

用一句话来诠释就是,小米16的拍照,讲个道理从感光面积到镜片素质,甚至是对焦和色彩都没什么太多的问题,效果完全可以保证,不过如果你要谈技术绝对创新,我跟你讲“这个别指望”因为当前大环境之下,能有绝对创新的技术,非三星和索尼莫属,就这样!

※技术虽然强,但于我而言有三个经常被忽视的东西!

1、技术很强固然非常关键,但又有多少品牌能真正把厚度和重量完全且合理的把控好呢?举个例子现在手机动辄都是1英寸的主摄和潜望模组“这些还不够,还配合7000毫安的电池”然后还指望最大化的极致超薄

虽然各个品牌都在努力去做,但如果从物理定律上看“如果一台手机配置与上面的完全符合,那么机身的厚度就很难低于9mm”若在加上各种散热,讲实话重量也会变重,那么现在品牌是如果做到9mm的厚度,一方面就是你们都知道阉割一些很多人不关注的参数,一方面就是用自己的技术来尽量少点厚度“不过我更多相信的阉割”

上述不是批评,而是巧妙的告诉你“为什么现在手机品牌喜欢阉割”还不是属于要配置,也要轻薄么


2、都在做影像了,你当真以为影像没有功耗?其实在我看来影像功耗不比处理器小,所以我常称之为“隐性功耗”,现在哪个手机品牌不是在多帧融合、AI 语义分割、实时 LUT 调色乃至各种花里胡哨算法只为提升拍照与录制的效果,但你要注意“算法永远是常驻后台的”

就好比小米16的4K 60 fps虽然效果很强,但整个影像功耗必定比上代旗舰小米15系列要高,而功耗高了之后,机身温度也上来了,最终造成续航焦虑,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手机就算1万毫安也都是一天一充,说个滑稽话“硅碳负极”也补不回来的能量守恒


3、学习成本的“边际递增”,当一个品牌在拍照上多一个功能,那么消费者就会存在某种好奇心来学习,就像小米16的AF 对焦、可变光圈、徕卡双画质……,弱弱的问下“假若你买了小米16,当真不用?”不管你怎么诡辩,反正我不信,因为人性自有好奇心,一旦用了就会想着效果程度怎么样,甚至开始想着如何区分自然与鲜艳的界定,所以一个结论出来“参数越多,焦虑越大”

为什么我说现在手机品牌都在纷纷做影像是一种“偏离日常使用的原点”现实?我们可以思考一个东西,一天之中,你用手机是打开相机多,还是打开微信、支付宝或者各种观影听歌软件多?上次你拍照的时间是多久以前,同时你是否愿意为仅仅5%的画质,而多花10%的价钱?这些不要给我答案,你们自己思考。好了今天内容就到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7

标签:数码   大跃进   小米   买单   影像   成本   技术   三星   功耗   效果   厚度   手机   品牌   算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