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咸林》•人物录之咸林园丁
作者:赵建文、郭新文、魏建利
咸中校园 自华县志
关秀卿(1874-1957),名中俊,字秀卿,华县瓦头村(在今莲花寺镇)人。清末秀才,参与了教高的筹办。1909年到教高任教,教授修身与国文,曾任教高学监。1912年加入同盟会。咸中校董会成立时,即为校董。1924年任咸中斋务主任,负责指导学生生活。1926年任咸中校董会董副,协助杨松轩管理内外校务。1928年12月30日杨松轩去世,他被校董会选为常务校董。时值特大旱灾、瘟疫,兵祸连结,生源减少,经费拮据,学校陷入困境。他率校董会竭力维持,不使学校停办。1932年,任校董,1937年8月,关秀卿因年事已高,离开学校,退居家园。华县解放后,以爱国民主人士身份参加社会活动。
薛辑五(1882-1936),名薛骅,字辑五,华县薛家村(在原东阳乡拆头)人。清末秀才,后入日本东京工科专门学校,专攻矿冶。1919年1月,从日本学成归国,寓居北京。正在筹办咸林中学的杨松轩去函,盛邀其到咸中掌校,并请旅京的华县籍人士就近劝驾。薛辑五慨然应聘,于4月到华县就任了咸林中学第一任校长。1922年8月辞职离校。后任职陕西省实业厅,负责开发延长石油矿、镇安铜矿。1936年在赴陕南勘探金矿时因病去世。
王敬之(1896-1964),名钦明,字敬之,华县耐村(在今杏林镇)人。教高首届毕业生。西安中学毕业后,考入沈阳高等师范学校史地系。1924年8月到咸中任教,并连续工作了三十多年,直至退休。在咸中主要教授地理、历史、国文。知识渊博,备课认真,讲授得法,引人入胜,是受学生尊重和崇敬、具有真才实学的优秀教师。
白伯旅(1901-1957),名钟侨,字伯旅,华县白家河村(在今莲花寺镇)人。12岁入教高学习,毕业后,考入西安省立一中,1920年回教高教授英文和体育。后考入上海南洋高级商业专门学校深造,1928年毕业后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医处任会计。1929年2月回咸中任教,7月任教务主任。1934年离开咸中到西安发展,1940年再次回咸中担任教务主任。1941年元月1日在华县“卅元”惨案中面对枪杀学生的国民党二六兵站凶手,临危不惧,怒斥暴行,制止行凶。惨案后又与进步师生一起与国民党反动势力进行斗争,终于使凶手受到严惩。1941年8月白伯旅担任咸中校长,1945年改任董事长,为学校发展竭诚努力,并对进步师生予以保护和支持。1948年4月,到西安华西制药厂任经理。解放后,回华县任工商科科长、华县副县长等职,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任上。
刘三群(1909-1979),华县拾村(在原毕家乡)人。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曾在蒲城尧山中学、大荔同州师范学校任教。1938年应聘到咸林中学任化学教员,曾兼任训育主任、教务主任等职。1945年7月至1949年5月任咸中校长。他辅导学生组织级会,训练学生自治能力;倡导各种竞赛,以健全学生身心;要求教师管严管好,教完教好,以保证教学质量,在当时时局动荡之际,将咸中竭力维持。1948年秋,经中共地下组织通过有关人士的动员,兼任了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在此任内,营救过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学生。解放后,在“镇反”运动中,被错误地以“反革命”罪判处有期徒刑。1983年8月,错判得到纠正,被宣告无罪。
杨芝芬(1910-2003),华县龙潭堡(在今莲花寺镇)人。杨松轩先生次女,咸林中学知名生物教师。早年接受新式教育,是地方新时代知识女性代表。193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后在西安女子师范学校、武功农业专科学校任教。1944年至1955年在其父创办的咸林中学任教,期间教学成绩显著,师生评价较高,曾被评为渭南地区先进工作者。1955年9月,调入西安师范学院(今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任教,先后任系动物学教研室副主任、学生科副科长、教学法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兼任陕西省教育学会生物教学研究会理事长,杨松轩教育思想研究会顾问。1986年退休。杨芝芬秉承其父思想,终生挚爱教育事业,教学理念超前,专业基础深厚,对生物教学法有创新研究,曾编写多部生物教学法教材和论文,被广泛采用。
原文来源:《百年咸林》
原文作者:赵建文、郭新文、魏建利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
更新时间:2025-09-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