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航天员王浩泽出镜引热议,航天服上一颗星背后藏着多少汗水和突破?
航天英雄集体亮相背后,性别与能力的讨论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看到航天员服上新增的荣誉标识,这才是对科研工作者最实在的认可。
刚从神舟十九号任务归来的王浩泽,首次公开露面就引发全网围观。
比起她素颜状态下依旧能打的外形,航天服左胸姓名牌下方新出现的金星更值得细品。
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去年刚修订的《航天员荣誉标识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每完成一次太空飞行任务即可获得一枚金星。
这颗直径仅8毫米的金属徽章,凝结着她在太空183天的坚守。
作为首位女性飞行工程师,王浩泽在任务期间主导完成了空间站新型环控生保系统测试。
这套能实现水资源95%循环利用的技术,直接关系到未来深空探测的可行性。
比起同批航天员,她每天要多花3小时维护实验设备,被摄像机记录下凌晨两点还在核对数据的画面。
这种拼劲让指令长蔡旭哲都感叹“年轻一代的航天人比我们当年更敢啃硬骨头”。
舆论场里总有人质疑女性能否扛住航天高强训练,王浩泽用实力打脸偏见。
从入选中级航天员时的超重耐力测试,到出舱活动训练中穿着120公斤的水下服作业,她的考核成绩始终位列前三。
这次新增的金星标识,既是个人荣誉勋章,更是中国航天打破性别壁垒的实证。
看着三位航天员镜头前明显消瘦的面庞,就知道太空驻留对身体的消耗有多大。
康复中心流出的数据表明,王浩泽的骨密度流失量比男性队友少12%,这或许与她自创的太空瑜伽训练法有关。
能把个人特长转化为科研优势,这种创新思维正是航天事业最需要的品质。
网友热评:
航天服上那颗星看着简单,背后怕是要掉几层皮才能拿到。
王浩泽这波属实给90后长脸了,谁说年轻人吃不了苦?
不过听说现在航天员选拔越来越卷,光是微重力环境下拧螺丝都要练几千次,光有颜值没实力根本混不下去。
那个说女航天员不如男的,建议看看人家在空间站修设备的视频,手稳得跟机械臂似的。
不得不说航天局这波操作聪明,用可视化荣誉激发干劲,比单纯发奖金有意义多了。
下次发射能不能搞个直播,想亲眼看看航天员是怎么在太空做实验的。
河北老乡来集合!
王浩泽给咱家乡争光了,谁说北方出不了技术型人才?
更新时间:2025-07-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