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朋友闹情绪时,家长可以这样做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您是否曾因孩子的情绪波动而感到困扰?低龄儿童正处于情绪管理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科学引导尤为重要。


当孩子出现情绪失控时

您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第一步:共情理解

当孩子情绪失控时,家长可以蹲下身,温柔地注视孩子,轻声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说出您观察到的情绪)。”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与理解,为亲子沟通搭建桥梁。

第二步:帮助孩子识别情绪


第一维度:基础认知——帮助孩子掌握情绪词汇


情绪词汇库建设:从基础的愉悦、愤怒、悲伤、恐惧开始,逐步引入失望、自豪、嫉妒、紧张、兴奋、乏味等复杂情绪词汇。


制作情绪卡片:与孩子共同绘制或打印带有面部表情的图片,下方标注情绪名称,张贴于家中显眼位置,便于随时查阅。


● 阅读情绪绘本:选择优质情绪主题绘本,如《我的情绪小怪兽》《杰克的担心》《生气汤》等。亲子共读时,家长可指着图画提问:“你看他现在是什么表情?猜猜他是什么感受?”引导孩子将表情与情绪进行关联表达。


第二维度:示范引导——家长做情绪表达的榜样


● 表达自身情绪:家长应坦诚表达个人感受,为孩子树立情绪表达的示范。


家长可尝试如下表达:“今天妈妈/爸爸完成了工作,感到轻松满足,非常开心。” “你刚才对我大喊时,我有些难过。”


接纳自我情绪:让孩子理解情绪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引导其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避免使用“不许哭”“这有什么好怕的”等否定性语言,可以尝试:“我知道你很伤心(或其他情绪词汇),我会在这里陪着你。”(可辅以温暖的肢体接触,如拥抱、轻轻抚摸孩子的头或肩膀)


探寻情绪诱因:家长表达情绪时需简要说明原因,帮助孩子理解情绪与事件的关联。例如:“我感到有些不开心、紧张和焦虑,因为堵车可能会迟到。”



第三维度:情绪具象化——建立情绪与身体感受的联结


家长可与孩子共同制作情绪刻度尺,标注1-10的刻度,每个刻度代表不同的情绪强度。


通过日常交流,引导孩子借助刻度尺找到自身情绪的对应刻度,帮助孩子直观识别自身情绪的强度与状态。


当孩子出现情绪失控时,协助其识别并准确表达情绪,负面情绪的强度通常会有所缓解。


例如:孩子伤心时,可引导其感受“身体像被一块大石头压住,感觉沉重”;生气时感受“身体像有一团火在燃烧”;害怕时感受“身体想要缩成一团”……


伤心


生气


害怕



第三步:调节情绪小妙招


第一维度:身体冷静法


深呼吸技巧——闻花香:将手掌想象成一朵花,用鼻子深吸气,家长可向孩子示范“闻花香”的动作,再缓缓吐气,反复练习几次,帮助自己逐渐冷静下来。


“乌龟技巧”:告诉孩子,当感到生气或冲动时,可以像乌龟一样缩回“壳”里冷静。家长可示范动作:双臂紧紧抱住身体,低头,用鼻子缓缓吸气,然后用嘴慢慢吐气,心中默念“冷静,冷静”,反复练习几次,帮助自己逐渐平静下来。


发泄能量:在确保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可允许孩子通过身体动作释放情绪能量。例如——


· 生气跳跳:当孩子感到愤怒时,引导其在原地用力跳跃,通过肢体运动释放能量。


· 拥抱挤压:给予孩子一个紧实且充满安全感的拥抱,通过肢体接触传递安慰。


· 捏压力球:准备可捏握的柔软压力球,当孩子愤怒时,引导其通过捏握压力球缓解激动情绪。



第二维度:注意力转移法


“冷静角”:与孩子共同创建专属安全角落。在家中选择一处布置舒适空间,放置软垫、绘本、毛绒玩具等物品。与孩子约定,当情绪爆发时,这里即他可以前往的安全港湾。


“神秘袋”:家长可在家中准备不透明布袋,内装不同材质小物品(如光滑的石头、毛绒球、粗糙的积木等,确保物品无锋利边缘且安全)。


当孩子情绪激动时,引导其伸手入袋触摸物品,鼓励探索并描述触感,此法可有效转移注意力,缓解情绪冲击。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孩子学习情绪调节与健康表达。


例如:通过绘画或涂鸦发泄情绪——让孩子用彩笔在纸上创作,根据画作的形状与颜色引导其接纳自身情绪;


利用毛绒玩偶进行角色扮演——将情绪冲突场景通过玩偶演绎出来,协助孩子以旁观者视角探索合适的情绪调节方法。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是在反复实践中逐步培养的。只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与爱心,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长为情绪的小主人。




文章图片均为ai生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5

标签:育儿   小朋友   家长   情绪   孩子   维度   身体   冷静   生气   刻度   刻度尺   词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