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打死9岁女儿,她痛哭流涕,我们还能承受多少教育暴力?

太悲哀了!浙江温州的一位母亲在情绪失控之下,意外结束了9岁女儿鲜活的生命。

此事件曝光后,网络评论炸开了锅,不少网友愤怒谴责这位母亲的暴行,更多网友在评论区写下了自己养娃的切身经历。

据说,这位母亲有四个孩子,丈夫远在国外,平时既要当爹,又要当妈,压力可想而知。

毫不夸张地说,这位母亲的失控,实则是长期焦虑的爆发,是教育压力下的极端表现。

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教育绝不能成为暴力的借口,孩子的成长需要的是温暖的爱和正确的引导,而不是恐惧与伤痛。

语言暴力:咒骂背后的生存重压

温州的母亲因压力失控酿成悲剧,而这样的压力,在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家庭中,同样以另一种形式上演。

懒猫旅行创始人赵俊,外号土匪曾在自述中,揭开了一段隐秘的教育创伤。

视频里,他笑称,我妈养的狗都能得抑郁症。

而后,他又在视频里自述:

“我妈还养了两个孩子,也不太正常。你看我这一脸的苦相,就知道我妈并不擅长带孩子,另一个是我弟弟,那就更奇葩了,从小他就觉得这个人间没什么意思,12岁的时候就想上山去隐居……现在40多了,也没有结婚,在外面跟我混了十来年,中间呀真的还到云南的一个原始森林里隐居了三年。”

原来,他的母亲总是用同一套咒骂来“驯化”孩子和狗,“背时鬼”、“杀千刀”这样的话语如同一把把利刃,深深刺痛着孩子的心。

赵俊表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自己都处在一种非常撕裂的情绪里。

一方面觉得母亲养自己,但是她身上那种强大的负能量,走到哪里都有一种乌云压境般的笼罩感,这让赵俊感到十分绝望。

其实,这位母亲并非天生如此。

赵母14岁丧父,早早扛起全家生计,嫁人后仍在生存的泥潭中苦苦挣扎。

生活的重压让她找不到合适的宣泄方式,只能用咒骂来表达焦虑,用控制来宣泄不安,最终把自己和孩子都拖进了情绪的黑洞。

直到后来,赵俊选择了“物理隔离”,他给钱母亲盖房修路,不再试图去改变她。

令人意外的是,当生活费翻倍后,抑郁多年的母亲竟渐渐展露了笑容。

图文无关

这不禁让我想起自己的母亲。

她擅长使用另外一种暴力——冷暴力

小学时,仅仅因为我说错一句话,她就能整周不跟我说话。那种冰冷的沉默,让我即便在操场摔破膝盖,都不敢回家向她倾诉。

这种创伤就像一颗隐藏的种子,在我成年后的生活中悄然发芽。

面对婚姻矛盾时,我会下意识地用冷暴力惩罚伴侣。

更可怕的是,因为童年的经历,我对生育充满了恐惧。

结婚六年,我迟迟不敢要孩子,既害怕生育的疼痛,更恐惧自己有一天会像母亲一样,因为孩子的一个小错误,就对他使用冷暴力!

可见冷暴力虽然无形,却能像绞索一样,一点点摧毁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甚至还会将伤害传递给下一代。

三种暴力的共同根源

无论是温州母亲的肢体暴力,赵俊母亲的语言暴力,还是我母亲的冷暴力,背后都有着相似的根源。

那就是生存的巨大压力。

这种压力母亲们的情感无处宣泄。

她们并非天生就是施暴者,只是被生活逼到了极限。

在高压环境下,父母们往往缺乏正确处理情绪的能力,只能将负面情绪一股脑地转嫁给子女。

教育的代际诅咒:从受害者到施害者

我不禁想,中国教育的深层困境也许是:

太多的父母被困在各自的“困境”里,有的深陷物质匮乏的创伤,有的在精神贫瘠中重复命运,最终都将自己的焦虑和痛苦转嫁到孩子身上。

但这种教育的代际诅咒并非无法打破。当我们能够看清暴力背后的无力与创伤时,其实就已经踏出了改变的第一步。

如果温州母亲能早一点获得心理援助,如果赵俊母亲当年有机会走出精神荒原,如果我的母亲也曾被温柔对待过,或许这些悲剧都能避免。

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爱,而不是被伤害;

每一位父母也都值得被理解,而不是被孤立。

愿温州母亲的悲剧,成为我们反思的起点,而不是又一个被遗忘的伤痛。

#温州头条##教育##我要上头条#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9

标签:育儿   暴力   意外   女儿   母亲   孩子   温州   压力   创伤   情绪   焦虑   悲剧   恐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