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北京中南海,是李达人生中最高光的时刻,他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其他的指战员们一起,被中央军委授予上将军衔,他戎马半生,终于受到了党和人民的嘉奖。
从陕西崖下村普普通通的农村少年,成长为如今的我党的一员悍将,李达一生都在追寻着能够富国强民的道路。他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自幼便衣食无着,全家苦熬糊口。
小小的李达5岁起,便去地主家做零活来补贴家用,他的父亲虽然做了一辈子的农活,却不想让自己的儿子也一辈子辛苦,于是他不惜借债也供着李达去私塾去启蒙读书。
刻苦学习几年,李达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17岁便进入私立东道中学学习。眼见当时社会的腐败导致的民不聊生,小小少年想从书本中找到一条救国安民的济世之路。
中学毕业后,李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师范学院,在学校中他参加了很多爱国学生的社团,还参加了很多进步学生的运动。越是参加活动,他越是迷茫,还是找不到革命方向。
但有一点他已经确认,真正的革命是不可能和平演变的,于是21岁的他投笔从戎考入了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毕业后参加了革命集团军,扎扎实实的从普通的士兵做起。
在战场上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排长、连长,一直升任了旅部参谋等职,跟着部队又并入了国民党第26路军。当时,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两党关系还十分融洽。
但到了1930年以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推动下,二党的关系急转直下,1931年,李达部接到命令赴江西,国民党集结重兵展开对中央苏区的“围剿”。
对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种种倒行逆施,李达、赵博生、董振堂、季振等一干进步的国民党军官多次提出反对,却无人理会。眼见曾经和谐的政治局面不保,内战即将爆发,
李达等人毅然决定弃暗投明,发动了宁都起义,率部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李达成为第五军团的一名连长,自此踏上了革命道路。数年的军旅生涯让他练就了一身本领。
他的作战思维缜密,特别擅长做战前侦察,每次作战之前都会亲赴敌方前沿进行周密的侦察,将对方的火力布置、兵力安排,武器分布,甚至后勤保障情况都调查清楚。
回到指挥部后,针对对方的实际情况,制定缜密的作战计划。因为他的作战准备是全军之冠,因此每有战,他的胜利机率极高,在军中极有威望,是有名的常胜将军。
而李达的第二大特长,便是记忆惊人,尤其是作战的地形图,可能是因为每次都会仔细的准备作战计划,李达对于自己曾经打过仗的区域地形记忆得十分准确。
因为打过得仗多了,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李达几乎可以做到每赴一地,都会对当地的地域分布情况说得头头是道,甚至有些当地人都不知道的冷僻的距点,他都十分清楚。
我军内部,说起“活地图”,几乎所有的司令员都对于李达的大名如雷贯耳,人家需要无数沙盘、地图来进行的战术演练,李达并不需要,所有的地图都藏在他的脑袋里。
1949年2月解放前夕,李达已经成为第二野战军参谋长兼特种兵纵队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地位仅次于刘邓,成为了二野第三名人物,在我军的位置可称得上举足轻重。
新中国成立后,李达又担任了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同时兼任云南军区司令,他率部继续歼灭国民党反动派在我国境内的残余势力后,雪域圣境西藏也随之解放。
刚刚从西南战区率部归队,新的革命任务又在眼前,1951年,我国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打响,李达又带着新的任务和使命率部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为新中国的荣誉而战。
从1931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起,李达便一直跟着党的脚步,为了革命胜利,也为了新中国的富国强民的梦想而浴血奋战,戎马多年,功勋赫赫,被授衔为上将实至名归。
新中国成立后,李达又承担了新的工作任务,除了国防部副部长之外,还负责培养新中国自己的军事人才。可他没想到,就因为这件工作,却让他付出数年的惨重代价。
当时的新中国一穷二白,在教育方面根本没有符合如今战争形势的最新版教材。当时的我国与苏联关系很好,所以苏联提供了一批苏版军事院校的教材给中国使用。
客观的说,苏版的教材并不全部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而李达也发现这一点,他将毛主席的著作与苏联版的军事教材有机结合起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取得不错的效果。
在李达与各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军事教育工作取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中央军委的领导同志们对于他因材施教,中外结合的教育方针予以高度的肯定。
可是,他所做出的工作成绩,几年后竟然成为了他里通外国,与苏联保持不正当关系的铁证。当时中苏关系破裂,所有苏联的技术、机器、教材等纷纷被打砸丢弃。
李达并没有被政治风向吓倒,坚决反对放弃军事教材,他认为,苏联虽然有不堪,但有些军事教材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不能因为两国关系而放弃于己有利的内容。
而他的耿直,遭到了最残酷的报复,他被莫名的关进监狱。堂堂一国中将,竟然蒙冤突然消失多年,我党一些正直的领导同志们已经发现了他的异常,一直坚持不懈的对李达进行营救。四年后,李达的冤屈终于得以昭雪。
出狱后,党中央没有忘记他的劳功,恢复了他的职务与待遇,但李达已经年近七旬,多年的征战和狱中的折磨让他的身体情况已经每况愈下,纵有雄心也无可奈何。
李达的晚年,一直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为党做一些工作,包括军事顾问、体育事业的发展等,他的一生都在为了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兴旺也孜孜不倦的努力着。
参考文献:
出处: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时间:2013年06月27日09:30,标题:《李达找到他的“最终归宿”》
更新时间:2025-05-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