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空飘着细柔的秋雨,记者在达州南城福达街一间门市外,看到百岁老人张清玉被儿子搀扶着下楼。见记者来访,她笑了笑,说:“下雨天你还来呀,进去坐。”

张清玉(左)与其子李洪军(右)
在这位跨越了一个世纪的老人身上,时间仿佛放缓了脚步。当被问及长寿的奥秘时,她没有提及什么“仙丹灵药”,而是用她那些雷打不动的“老规矩”和一颗通透的“平常心”来彰显答案。
雷打不动的生活作息
刚满100岁的张清玉生活作息十分严谨,除特殊情况外,每天清晨6时起床,晚上8时便躺下休息。
因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帕金森等疾病,起床后,张清玉便按部就班地照医嘱服药。哪些药需要空腹吃,哪些在饭后,她记得清清楚楚:“这些药是我的‘老三篇’,一天三顿,一顿不能少。”
对待睡眠,张清玉有妙法。“我躺得早,但睡得浅,夜里总是醒醒睡睡,真正睡着的时间不长。”对此她从不焦虑,“白天时不时打个盹儿,精神也就够用了。”
张清玉告诉记者,早餐是她一天补充营养的开始:一碗燕麦片、一杯牛奶、一个鸡蛋,食材简单却保证了优质蛋白与碳水化合物的均衡摄入。数十年如一日的饮食习惯,为她的身体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动与静”之间的平衡
张清玉相信运动能一定程度改善健康状况,在遵从医嘱与保持身体活力间,她找到了平衡点。
天气晴好时,儿子会陪着张清玉到南大街散步,尽可能地舒展筋骨,与街坊邻里谈天说地,保持思维活跃;下雨天,她的“运动场”便转移至室内——揉揉肚子促进消化,活动手指缓解帕金森带来的影响。
“医生叫我一动不能动,那不成木头人啦?”张清玉风趣地说,言语中透着一股不服老的劲头,“慢慢动,总比不动好。”这份积极生活的智慧,让她避免了身体变得僵化,维持了身体的活力与生活的自主。然而,比身体“慢慢动”更重要的,是她内心从未停歇的积极运转——那份让她在任何境遇下都能保持从容的“平常心”。
世事纷繁,心境自主
有人问及长寿的秘诀时,张清玉回答得非常朴实:“心态好,凡事看得开!”这短短八个字,是她百年人生的核心智慧与最好的“精神保养”。
张清玉认为,世间事纷繁复杂,但心境可以自己做主。“遇到事情,要学会想开一点。心宽了,路也就宽了。”她缓缓解释。这份通达的智慧,让她总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豁达。这种积极的心态,也体现在她对身处远方的女儿们的思念里。“她们在海南,退休工资不多,回来一趟开销大,不容易!”张清玉没有抱怨,只有体谅与支持,“心里虽然总惦记着,但只要她们过得好就好。”
朴素的“养生之道”
张清玉的精神世界并未因年岁而封闭——看电视新闻,刷手机短视频,家国大事与新鲜趣闻她都关心。她对曾因轻信某些保健品的夸大宣传而“吃过亏”直言不讳,如今谈起,她只当作一则趣闻,言语间透着一份“吃过亏,便看开”的通达。
家庭和睦则是张清玉晚年生活里最温暖的“滋养品”。四代同堂尽享亲情之乐,儿子儿媳的悉心照料,成了张清玉最坚实的情感后盾。这份细水长流的陪伴,恰如冬日暖阳,温暖着她生命里的每一个日子。
采访结束时,雨尚未停歇。张清玉站在屋檐下,身影清瘦,目光澄澈。她没有给出任何惊世的长寿秘方,只是在这秋雨里,用一个世纪的经历,平静地诠释着最朴素的“养生之道”——规律作息奠定了长寿的基石,均衡饮食提供了营养,适度运动维持了活力。在纷扰的人世中,张清玉守护着一颗平和、通透、不老的“平常心”。
达州融媒记者:钟雯君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