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明抢中企147亿资产,不到3天,中方发布禁令,禁止其做一件事

咱们中国一家叫闻泰科技的公司,收购了荷兰半导体巨头——安世半导体

这安世半导体可不是什么小作坊,它以前是飞利浦的半导体部门,家底厚实得很,尤其在汽车芯片这个领域,全球市场份额能占到将近两成,是绝对的行业领头羊。当年闻泰科技花了三百多亿才把购回,可以说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出海的一面旗帜。

可谁能想到,一切都发生得太快,快到像一场精心策划的突袭。

就在10月12号,荷兰法院突然下达裁决,理由是所谓的“存在严重治理缺陷”。这裁决内容,那叫一个狠,一共有三条,条条都往要害上捅:

第一,暂停中方CEO张学政的所有管理职务。这相当于直接把咱们自己公司的“大脑”给摘了,让你瞬间失去指挥权。 第二,将闻泰科技持有的安世半导体股份,交给第三方临时托管。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说,这公司在法律上还是你的,但你说了不算了,支配权没了,成了个名义上的股东。 第三,任命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独立外籍董事。这招最绝,以后公司所有大事,都得他点头才行。

你看这三板斧下来,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直接把闻泰科技对安世半导体的管理权、资产支配权和决策权全部剥夺。这147亿的庞大资产,就这么在法律文件的伪装下,被硬生生地“明抢”了。

闻泰科技当晚就发了声明,字里行间全是愤怒,说这是“现代经济强盗行径”。欧盟中国商会也看不下去了,直言这是“由地缘政治算计驱动的”

这事儿奇怪就奇怪在它的时机。就在荷兰动手的几天前,美国商务部刚刚升级了它的出口管制规则,搞出了一个“关联方规则”,说只要是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企业,它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也得享受同等待遇。

巧了不是?闻泰科技,早就被美国放在了那个清单上。安世半导体作为它的全资子公司,正好就撞在了枪口上。美国那边甚至还放过话,说安世要想拿到豁免,就得换掉中国籍CEO。

荷兰这次,可以说把“配合”打在了公屏上。它这么做,无非是想在美国那边卖个好,把自己彻底绑上美国的战车。但它可能忘了,做生意,最讲究的是个信誉。你今天能用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抢走中国投资者的资产,明天就能用同样的借口对付其他国家的投资者。 这一下,直接把自己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给砸了个稀巴烂。

面对这种近乎撕破脸的搞法,咱们这边要是没点反应,那以后谁都敢来踩一脚了。

中国的反击,来得比预想中更快,也更精准。

就在荷兰那边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不到三天,也就是10月14号,咱们的反制组合拳就打出去了。

第一拳,是舆论和行业层面的。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率先发声,措辞严厉,表示“严重关切”,并且旗帜鲜明地亮出三点立场:支持企业维权、反对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反对破坏全球产业生态。这不仅仅是一个行业协会的表态,更是告诉全世界,中国的整个半导体产业,在这个问题上,是同仇敌忾的。

这第一拳,是凝聚人心,打出气势。而真正的杀招,在后头。

第二拳,是釜底抽薪式的精准打击。根据彭博社这些外媒的报道,中国商务部正式发布公告,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出口管制。

这道禁令,禁止的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禁止安世半导体在中国境内工厂生产的芯片和相关产品出口。

这一招,为什么说它毒辣?因为它正好打在了安世半导体的“命门”上。

安世半导体虽然是家荷兰公司,但它的产能布局,早就深度融入了中国的产业链。它全球超过70%的终端产品产能,都放在咱们中国内地。 为什么?因为咱们这里有最完善的产业配套,有最高效的工人,有最庞大的市场,成本控制也能做到最优。这是市场规律决定的,不是行政命令能改变的。

现在好了,荷兰政府拿走了公司的控制权,但我们把它的“生产车间”给管起来了。你不是要抢吗?行,公司归你,但工厂里生产出来的东西,对不起,一件都别想运出去。 这就让安世半导体瞬间陷入了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有产能,无市场”。它在欧洲的那些客户,比如德国大众、宝马这些汽车巨头,就等着它在中国的工厂供货呢,现在直接给你断了。

荷兰政府不是说,它这么做是为了“保障供应链安全”吗?结果中国的禁令一出,反倒成了“供应链风险的制造者”。它亲手把自家企业的全球供应链给切断了,你说讽刺不讽刺?

这背后,是咱们的底气。这个底气,不是凭空来的,是咱们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决定的。

尤其是在汽车、消费电子这些领域广泛使用的成熟制程芯片,不像那些几纳米的尖端芯片那么依赖先进制程光刻机,它更看重的是产能的稳定性和成本。而这,恰恰是中国的优势所在。安世半导体把宝都押在中国,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现在,中方把这个优势变成了反制的武器。你想绕开中国重建这么大规模的产能?没个几年时间和天文数字的投资,想都别想,远水根本救不了近火。

这场博弈,其实也把欧洲内部的矛盾给炸了出来。

你以为欧盟就是铁板一块吗?差远了。荷兰这么一搞,最先坐不住的,可能就是德国和法国。

德国是什么?是欧洲的工业心脏,大众、宝马、奔驰,哪个不是汽车业的巨头?它们的生产线上,每天都需要海量的芯片,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来自安世这样的供应商。现在荷兰为了向美国表忠心,直接把德国兄弟的“粮食”给断了,你说德国人能高兴吗?

安世半导体被卡住,直接影响的就是欧洲汽车产业的命脉。 有机构测算过,如果供应链中断,可能导致欧洲新能源汽车在2026年的产能下降超过三分之一,每辆车的成本都得往上涨一大截。这对于正在努力转型的欧洲汽车工业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所以你看,欧盟中国商会的谴责声明,不仅仅是帮中国说话,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欧洲内部对这种“地缘政治绑架商业”的普遍反感。德国、法国这些国家,和中国的经济捆绑远比荷兰要深,它们不希望看到自己国家的产业,成为地缘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荷兰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整个欧盟都拖下水,让它们在中美之间本就艰难的平衡木上,又被狠狠地推了一把。

更有意思的是,欧盟自己也在搞《芯片法案》,雄心勃勃地想到2030年把芯片产能的全球份额提升到20%。可现在荷兰这么一搞,破坏了最基本的商业规则和信任,以后谁还敢来欧洲投资高科技产业?这不是自己拆自己的台吗?

当然,咱们的反制工具箱里,也不止出口管制这一件工具。

你可能还记得,咱们最近也升级了对稀土全产业链的出口管制。这个东西,才是真正的“撒手锏”。

稀土被称作“工业维生素”,现代高科技产业,哪儿都离不开它。荷兰不是有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吗?它生产光刻机用的那些高精尖镜头、永磁电机,里面关键的材料和组件,比如钕铁硼磁体,就得依赖中国的稀土。

欧盟的数据显示得明明白白,欧洲85%的稀土永磁材料都依赖中国。 咱们现在收紧了稀土的出口,等于是在上游掐住了欧洲高科技产业的脖子。你敢在下游搞我的企业,我就能在上游让你的产业链“缺衣少食”。

这就是一场多维度的博弈。它告诉所有人,全球产业链发展到今天,早就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任何单方面想“脱钩断链”、搞科技霸权的行为,最终都会发现,那把挥出去的刀,最后砍伤的,很可能也是自己。

这场围绕147亿资产的风波,现在还远没有结束。闻泰科技已经启动了法律和外交途径维权,但这注定是一条漫长的路。而安世半导体的员工、客户、供应商,都在这场地缘政治的飓风中摇摆,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靠“明抢”是抢不来一个高科技产业的未来的。 荷兰政府这次看似精明的政治投机,长远来看,输掉的可能是整个国家的信誉和产业的未来。

当全球最大的市场,与最完整的制造体系联手捍卫自身权益时,任何试图割裂产业链的企图,最终都将被证明是徒劳的。这场博弈的结局,或许会让更多国家明白一个最朴素的道理:

在半导体这个全球化的产业里,合作共赢,才是唯一的出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9

标签:科技   荷兰   禁令   中方   资产   中国   半导体   欧洲   产能   德国   稀土   芯片   美国   欧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