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仓,永辉超市的“第二战场”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 第三只眼看零售

大面积关店中,永辉增长的机会何在?在现有门店进行调改之外,前置仓也有望为永辉“收复失地”。

实际上,在外界重点关注调改进展时,永辉已经在重点布局这一业务。今年5月份,永辉在股东大会上表示,下半年公司将加速布局前置仓,以避免在关店较多地区失去过多的市场份额。

此后,这一战略快速落地。目前,永辉已先后在重庆、南昌、西安等地开出多个前置仓。有消息称,8月份开业的西安首仓,单日订单过万,销售额超过了60万元。

与之对应的是,在组织架构上,到家业务的优先级也在提升。永辉已经推出了到家事业部。近期,则在南京成立了全国到家事业部供应链公司总部,建设覆盖全国云仓的采购与配送中心。这意味着,永辉线上业务已经完全独立于线下。

当前,永辉关店留下了大量市场空白,而即时零售也正处于增长期,加之有山姆前置仓贡献半数营收的先例。因此,我们有理由判断,前置仓未来将成为永辉实现转型突破的另一个关键战场。

另外,永辉在朴朴大本营福州经营前置仓的经验、自研的完善数字化系统等因素,也使其在这一赛道的竞争中,占据了一定先机。“现阶段,重点布局前置仓的方向没有问题。对于永辉而言,关键在于战略的持续性上。”不止一位零售从业者对《第三只眼看零售》说道。

补位门店

在永辉,前置仓的战略意义已经显现。

8月底,永辉远洋德呈乐堤港店发布了关店声明。声明指出,这一门店的服务功能,将由周围两家线下门店与两家前置仓共同承接,并且强调了“线上超市手机下单,最快30分钟送货上门”。

去年开始,关店成为永辉的常态。仅今年上半年,永辉已经关闭了227家门店,规模缩减至552家。目前,已经退出了吉林、黑龙江、青海等省份,在甘肃、湖南、宁夏、内蒙古等地的门店数则不足5家。

与巅峰时期相比,永辉门店数量已经腰斩,销售规模则下降超过40%。更为重要的是,其门店的收缩还将持续下去。这部分市场,如无意外也只能拱手让人。事实上,上半年比优特就接手了永辉在东北的十二家门店。

而这中间,投入成本较低,符合消费者对于购物便利性需求的前置仓,则成了永辉填补关店空缺的机会。

实际上,永辉投入前置仓已早有迹象。今年年初,永辉调整了组织架构。这一轮调整中,成立了与运营中心、商品中心平行的到家事业部。并且在2月份,这一部门就已经开始招聘。岗位则涵盖了商品运营、营运与供应链、数据与支持等。

之后的股东大会上,永辉明确表示,公司看好到家业务的发展,将持续进行到家业务资源投放。2025年将会聚焦线上商品能力建设和即时零售模式探索,并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到家业务的规模化盈利。

5月份,永辉进一步明确,将在关店较多的地区加速布局前置仓。自营线上平台名称则从“永辉生活”改为“永辉线上超市”,定位则是24小时营业,30分钟快送的线上超市。截至目前,已经在福建、重庆、南昌、西安有所布局,新开出了超过十个前置仓。

长期关注前置仓业务的史克海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永辉的前置仓面积在600到800平方米,SKU数能够达到8000个,单仓投入约为150万到200万元。

从官方的招商手册看,商品涵盖了果蔬生鲜、各类食品用品以及即食加工类商品。同时,前置仓24小时营业,在履约时效性上,基本能够做到一小时送达。

由于是独立的业务板块,拥有自主招聘、采购等权限。因此,永辉前置仓的经营逻辑区别于传统商超,而是对标即时零售平台。一个典型的案例在于,永辉每个月会为供应商提供四次对账日期,缩短了账期。同时,强调新老供应商享受同等权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传统零售商在商品、效率层面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就实际效果来看,永辉的前置仓业绩较为可观。自媒体《老张聊零售》报道,永辉在西安、重庆首仓的首日订单量均突破了一万单。目前,在重庆的多家前置仓日均销售也超过了三千单。这一业绩,已基本达到主流前置仓平台的水平。

目前,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也能频繁看到永辉前置仓的招聘信息。这也意味着,这一业务还在持续扩张中。

据晶桥镇官方消息,目前永辉已经在全国开设了14个独立仓,预计今年年内增至80个,销售额达到12亿元。按其规划,独立仓在2026年达到300个,2027年计划完成500个。销售额将突破百亿元。

这一数字,按照2024年永辉的销售规模计算,这将为永辉带来近20%的销售增长。对于战略收缩之中的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不能忽视的机会。

永辉的优势

即时零售的快速增长中,重点布局前置仓的商超也不只是永辉一家。今年,麦德龙已经在长春、温州、青岛、长沙等地开出了前置仓。之前,大润发CEO沈辉也公开表示,将加码布局前置仓。在此之外,一些区域性的商超也在尝试布局前置仓。

不过需要关注的是,前置仓也并非没有门槛。中原地区一商超线上业务负责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今年公司原本计划尝试开前置仓,但调研后主动选择了放弃。

除了可以拓展门店的覆盖范围,相较于仓店一体,前置仓由于面积较小分拣履约效率更高。同时商品也与卖场做出了区分,更符合线上消费场景的需求。

但问题也出在了这里,线上线下的不同场景下,消费者需要的商品差异显著。传统商超的采购人员思维相对固化,因此难以筛选出符合线上消费者需求的商品。举例来说,不少前置仓会针对运动场景,销售手机防水袋、运动发带等商品,但传统超市则少有这类商品。

与此同时,朴朴、叮咚买菜、京东七鲜等平台都销售大量自有品牌商品,也增加了自身的不可替代性,进而拉开了与其他超市的差距。事实上,在不少人看来,在福州市场的竞争中,永辉相较于朴朴,劣势就在于商品偏向于传统商超,对于年轻群体吸引力不足。

加之包括阿里在内的互联网企业入局,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竞争,使得传统商超入局更为困难。“现在即便我们投入资源去做,也不一定能做好。因为已经有很多做得非常好的前置仓企业了。”上述负责人说道。

但对于永辉布局前置仓,从业者则持有积极的态度。

需要明确的是,永辉的前置仓业务并非从零开始。事实上,2018年永辉就已经开出了前置仓,目前在福州地区的前置仓数量已有50家左右。上文关店声明中提到的两家前置仓就分别成立于2018年和2022年。“在福州,永辉做得比较好的前置仓,日订单量能够达到4000单。”史克海说道。

在此基础上,永辉之前的到家业务,也基本是在门店划分出了专门的区域,模式与前置仓基本一致。实际上,2023年永辉就已经在全国上线了966个电商仓。

今年上半年,永辉的线上店仓业务已经实现整体盈利。可以说,这一模式已经发展相对成熟。在这个过程中,永辉自营平台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了一亿。这则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前置仓企业前期触达消费者困难、获客成本高的问题。

在此之外,永辉自研的YHDOS系统,能够支撑企业以较低成本开展线上业务。今年推出的,24小时营业的模式,也为其带来了区别于其他到家平台的优势。

在传统商超短板明显的商品竞争力上。今年,永辉成立独立的事业部,采用完全区别于线下的团队,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事实上,永辉到家事业部已有独立的商品采购权。在供应商的选择上进行独立招商。近期,还将原有的江苏永辉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升级为“全国到家事业部供应链公司总部”。这些都意味着永辉超市正在打造线上线下两个货盘,解决之前商品对于线上用户吸引力不足的问题。

“今年的核心方向是线上商品力的建设,将对标头部的即时零售企业重构商品运营体系,高效匹配线上用户需求。”此前,永辉负责人公开说道。

以此来看,布局前置仓业务,对于永辉而言是不得不做,也有能力去做的一件事。店+仓的战略也基本清晰。当然,前置仓赛道激烈的竞争、区别于传统商超的经营逻辑等挑战也客观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还在在于永辉的战略定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8

标签:科技   战场   超市   商品   业务   到家   布局   传统   事业部   独立   福州   重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