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各地都开启了“烧烤模式”!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信息显示,
自6月21日以来,
我国华北、黄淮等地出现高温天气,
京津冀部分地区最高温度达到37℃至38℃,
河北中南部、新疆吐鲁番等地局地突破40℃。
高温暑热,注意防暑
中医讲“暑多夹湿”,暑湿天气就像一锅“红油火锅”,外裹湿热,内藏暑火,避暑勿忘护阳气,还得“祛湿+清热”双管齐下。切忌“冷饮冰棍一时爽,脾胃受寒身体伤!”
1、高温暑热,“吃”退暑气
绿豆性凉,煮成汤可祛火利尿,缓解暑热烦渴;
冬瓜利水消肿,煲汤喝能补充水分又清热。
暑热时节,不妨熬一壶古法乌梅汤(乌梅、山楂、甘草、陈皮同煮),酸甜适口,最能生津止渴。饮食宜清润平和,少食肥甘厚腻。
暑气通于心,暑热易扰心神,使人烦躁不安。高温天气下更应保持心情平和,避免激动恼怒,可通过听舒缓音乐、练习书法、冥想、静坐等方式安神定志。
2、顺应天时,“静”享清凉
暑气易耗伤气血,合理作息是防暑关键。建议早睡早起,顺应“夜卧早起”的夏季养生原则。
3巧取穴位,“按”走不适
合谷穴:位于手背部,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按揉3分钟,具有清热解表的作用。
内关穴:位于手腕内侧,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可预防胸闷、心烦。
曲池穴:位于肘窝处,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即是。具有降温退热作用。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强壮保健要穴,健脾胃,化湿浊。
百会穴: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升阳举陷,安神醒脑(暑热头晕时可按)。
*本文科普内容源自网络,仅作分享用途;
*若有不适应尽快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更新时间:2025-07-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