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外版iPhone是否可以写入国内eSIM?各大运营商现在都已经上线了eSIM办理业务,但如果想写入国内的eSIM号码,就要检查手机的eid是否有进网许可,外版iPhone的eid没有进网许可登记就无法办理,以后是否会放开这个限制?

我觉得在未来肯定是可以的,因为从商业的角度,如果不允许外版(国行版以外的手机)实用eSIM,这是不利于中国经济发展和消费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中国现在也有很多的老外,他们来自全球各地,希望在中国畅游,那有时候就有需求用外板的手机来办理eSIM业务,从而促使他们可以在中国很好的游玩,很好的消费!

现如今eSIM卡的影响力还不够强,未来支持eSIM卡的手机肯定会越来越多的,eSIM卡最多的好处就是让商务人士以及经常外出出国的人可以享受手机上轻松购买套餐,可以不用买卡就可以办理eSIM卡更快融入当地,而且还是临时的卡。过了一定的时间就失效了!

但现如今iPhone早早的在国外支持了eSIM(iPhone 14是苹果首款仅支持eSIM的机型,该系列于2022年发布)。我相信苹果在中国之外的市场,iPhone14后面的机型也累积了很多用户群体,他们如果到中国游玩,他们该怎么办?的确可以买国际漫游包!

那如果除了中国之外,有很多的国家都支持eSIM,也可以轻松办理业务,直接手机上就能操作,那么中还没有是不是影响很大。这也是需要思考的!从这个方面来说,我觉得肯定是可以的!只是需要一点时间!

想象一下,当一个外国游客拿着美版iPhone 15走进中国机场,想办张本地eSIM却被系统拒绝——不是因为技术不行,而是手机的EID没在工信部备案。这种"一部手机两重天"的尴尬,本质上是管理规则和市场需求的暂时错位。

现在的限制就像给手机装了道"数字签证",只有备案过的设备才能接入国内通信网络。这个规则初衷是保障信息安全,但随着入境旅游回暖(2024年入境游恢复至2019年70%),大量外版手机用户成了"数字游牧民",只能依赖昂贵的国际漫游(日均费用约80元)或实体SIM卡(需到营业厅排队)。

转机可能藏在两个信号里:一是2025年工信部试点"临时EID备案"系统,允许境外设备申请90天短期接入;二是苹果正在测试的"全球eSIM适配模式",可自动识别设备所在地区并切换合规模式。就像当年4G时代解锁全网通,政策和技术的磨合总需要时间。

对普通用户来说,最实际的期待是2026年前后:既能在东京用日版eSIM刷地铁,也能在上海用同一部手机开通"一日流量包"。毕竟,当手机变成"数字护照"的那天,通信自由才真正实现了全球化。那时再不会有人问"我的手机能在中国用eSIM吗",就像今天没人会问"手机能打电话吗"一样自然。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我“创业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