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微风轻拂,西街7FUN天台上灯火通明。7月20日晚,由泉州市申创世界美食之都办公室指导,泉州晚报社“泉州味道”美食矩阵与上官栗子四果汤联合发起的“泉州菜·大师说”第五期直播——古早味专场火热开播。
围绕“古早味小吃凭啥火”这一核心议题,专家学者、小吃品牌主理人及自媒体达人齐聚一堂,深度解码泉州小吃火爆现象背后的文化基因、市场逻辑与创新路径,为泉州冲刺“世界美食之都”献计献策。
本次直播通过泉州味道、泉州发布视频号,泉州网、泉州通APP等多平台同步放送,2小时内点击量近60万。
烟火情深:一碗四果汤里的美好祝愿
高考放榜后,养出北大“学霸”的泉州上官四果汤圣湖店迅速“走红”,市民蜂拥而至“沾喜气”,小店门前排起蜿蜒长龙,成为今夏泉州最具烟火气的风景线。
直播第一轮核心访谈,主持人聚焦于近期引发全城热议的“上官四果汤圣湖店排队事件”,邀请上官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宝通作为事件的见证者,揭开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
“情绪引爆、触发初次消费,产品价值铸就持久复购。”苏宝通分享,“学霸光环”切中公众对教育成功的集体期盼,形成强大情感驱动力,然而,持续火爆的根基还在于产品本身——“七分料三分汤”的实在配方、12种新鲜无添加食材、10元亲民价格带来的高性价比与消暑功效,让初次体验者转化为忠实回头客。他相信这股热潮将在旺季持续发酵。
“流量是先锋,品质是基石。”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汪京强指出,“上官四果汤圣湖店排队事件”是“马太效应”的生动体现。自媒体与主流媒体的合力传播放大了公域流量,但接住流量的关键,在于四果汤源于品质、口味和价格的扎实“功能价值”与深厚的“情绪价值”所形成的综合效应。
“古早味是地方性文化载体。”汪教授进一步阐释,泉州古早味小吃烟火气的形成深受港口城市历史、多元文化交融等地理、历史因素影响,构建了牢固的社会网络与身份认同,这是泉州小吃“不火才怪”的底层原因。
泉州市申创世界美食之都专家顾问杨炜峰则将“排队现象”升华至城市精神——“不甘平凡,一定会甜”。他引用媒体观察,点明“上官”谐音“上岸”,契合泉州人重视教育与成长的城市性格。“上官四果汤圣湖店排队事件”的热度,是城市、品牌与个体以开放心态共创良性生态的缩影,完美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也为泉州申创世界美食之都提供了鲜活注脚。
味觉密码:不同品类小吃的破圈之道
泉州小吃的“出圈”并非个案。直播第二板块深入剖析姜母鸭、牛排、葱茸包等代表性品类的成功秘钥。
黄小琳(右)和黄祥发(左)分别就泉州姜母鸭和泉州牛肉品牌的现状进行了分享
忠记姜母鸭主理人黄小琳分享荣登米其林必比登榜单的荣耀与责任——忠记姜母鸭打动评审的核心在于对“古法砂锅、三年老姜、纯正麻油”三大要素的极致坚守,米其林青睐的正是姜母鸭的“古法守正”;上榜后客流激增,忠记的应对之道是“守住核心,灵活应变”:严选半年以上母番鸭,标准化处理姜片厚度、火候把握等工艺,在规模化发展中确保每一锅姜母鸭的原汁原味。
黄祥发牛排主理人黄祥发追溯泉州牛排的千年渊源——融合阿拉伯饮食传统与南洋香料,独创卤制秘方。他将“下饭神器”打造成城市名片的秘诀在于:独特香料配方形成的味觉记忆,凭着不断创新的菜品以及口味与福建高速中央厨房品牌合作共建,实行产品标准化生产,并借助发达的高速路网和服务区实现“往外走”,让更多的过路旅客以及返乡游子品尝到传统的泉州牛排。
绿岛国际酒店旗下欢席品牌总厨、闽菜推广大使陈亚燕揭秘绿岛国际酒店销量冠军“葱茸包”的破圈之路。这款源于闽南“咸甜口”传统的烤制点心,凭借现烤现吃的极致口感在去年丝路小吃节上引爆了“一包难求”的排队现象。名称虽有“松茸”误解,却阴差阳错成为记忆点。它的成功在于精准把握在地口味偏好,并在精准把握上桌时间等服务细节中提升体验。
“泉州姜母鸭、泉州牛肉等产品不仅承载邻里老店的情感联结,更隐含在地消费的身份认同。”汪京强教授认为,姜母鸭和牛肉兼具文化符号与产业引擎的双重属性,比如,姜母鸭平均日销1.2万只,带动一、二、三产联动;牛肉则依托千年食俗、宗教民俗背景及华侨纽带,具备规模化出海潜力。这两个品类小吃的“出圈”印证了“在地消费-身份认同-产业延伸”的发展逻辑。
“看得见的味道,看不见的乡情。”闽菜文化学者许晓春总结古早味小吃出圈的共性密码——具象的色、香、味,抽象的人文、风俗与生活态度。古早味小吃频繁现身市井十洲宴、宋元海丝宴、乡宴等场景,成为联结乡邻、承载乡愁的文旅名片。
古韵新声:创新和流量促可持续发展
面对传承与创新的时代命题,直播第三板块探讨了古早味拥抱流量、走向世界的可能路径。
苏宝通现场推介新品“石花爽+簪花”文创饮品。石花爽萃取四果汤核心原料石花膏,加入菠萝、百香果等鲜果,以便携带,满足“边走边喝”的消费场景,突破传统四果汤的食用限制。结合簪花围这一爆款文化IP,以“世世簪花愿,一杯闽南甜”为口号,将产品美学与城市文化深度绑定。
同时,上官塑造的“女将军IP”源自四果汤起源传说,巧妙融合闽南“爱拼敢赢”精神与健康品牌理念,也是古早味品牌“与时俱进”的范本。
悦入百万品牌主理人杨天吉分享“闽南大月饼”的逆袭之路。针对市场对过度甜腻月饼的厌倦,团队创新性融合闽南古早味食材——肉松、咸蛋黄、麻薯、芋泥,打造咸甜交织的差异化口感。以“吃大饼,赚大钱”的吉祥寓意命名“悦入百万”,包装设计融入玉兔、元宝等元素。通过达人分销模式,产品快速销往全国,并成功登陆菲律宾、新加坡等海外市场,成为古早味“国潮新生”的美食使者。
自媒体达人、“@是董女士吗”美食博主董浩淇以自身经历印证流量力量,坦言借助“簪花围”流量风口,转型聚焦泉州文化与古早味小吃推广。她的出圈代表作——用“散装英语+闽南俚语”创意解说面线糊等小吃,形成强烈文化冲突感,不仅吸引本地观众,更唤起海外华侨乡愁。
“人生最大幸运是‘泉州人’。”她认为接地气与国际化并重的表达,是让古早味“先被看见再被了解”的有效途径。
专家点睛
守正创新
“出海”可期
汪京强
国家级旅游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教授
泉州市美食经济研究基地主任
泉州菜研发与数字餐饮工作室大师
守正是根,创新是翼。泉州古早味魅力在于平和、鲜香的味道。一方面需“固本培元”,坚守本味精髓,一方面则要“守正创新”,如上官四果汤主动创新满足年轻群体需求。泉州菜凭借独特风味已成功亮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4家餐厅入选米其林榜单、10家入选必比登推介,标志着“泉州鲜香”正加速征服世界味蕾。
许晓春
中国饭店协会地标美食评审专家
泉州市申创世界美食之都专家顾问
闽菜文化学者
泉州菜出海可尝试“三位一体”战略——文化组合拳:将古早味与南音、提线木偶、簪花围等结合,打造沉浸式餐饮体验;坚守核心工艺:在润饼、牛排、姜母鸭等出海过程中,保留泉州菜精髓是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在地化融合:借鉴《中餐厅》节目在摩洛哥的“薄荷鸡块”“塔吉锅卤牛肉”经验,调整甜度、食材配比,适配当地口味。
中餐出海肩负文化传播与商业开拓双重使命,泉州菜凭借海丝基因与适应性特质,未来可期。
现场花絮
上官加料时刻
打开古早味创意实验
直播中穿插的“上官加料时刻”成为妙趣横生的调味剂。自媒体达人董浩淇以普通话、英语、闽南语三语客串主持,开启四组颠覆传统的“古早味创意实验”。
冰火交响曲:上官经典四果汤 + 忠记姜母鸭
汪京强教授品尝后,一改平日严肃,飙出地道闽南语赞叹:“吖厚甲!”(真好吃!)
解腻新主张:上官石花爽 + 黄祥发牛排
许晓春形容其口感如“雨后初晴”般清新爽利
包点新次元:绿岛葱茸包 + 四果汤基底
杨炜峰为这组咸甜冰热的创意混搭点了个大大的赞
月饼轻食化:悦入百万大月饼 + 石花爽
苏宝通惊喜表示,此组合可开发为新颖的“代餐”轻食选项。
直播间同步发起投票互动,观众热情参与选择心中最佳混搭,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这场实验不仅直观展现了“上官+”的无限可能,更象征着泉州古早味在坚守传统的同时,正以开放心态拥抱创新的无限活力。
大师宣言
“美美与共”
助力申都
直播尾声,全体嘉宾以“美美与共”为主题,发出助力泉州申创“世界美食之都”的大师宣言。
本期直播不仅是对“四果汤现象”的一次深度解码,更是对泉州古早味小吃产业从历史根脉、当下火爆到未来创新的全景式扫描,为传统美食的可持续传承与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来源:泉州味道
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