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叶“这一哭”在全网火了,张艺谋的评价,终于有人信了!

红之后,在众人眼前,高叶一共大哭过两次。

第一次是百花奖提名表彰现场。

结果揭晓的瞬间,她猛地转身挺直脊背,可那滴悬在眼眶的泪终究没兜住。

仅是提名便让她情绪决堤,最终却以两票之差惜败同片入围的赵丽颖。

第二次泪洒《南京照相馆》首映礼。

镜头怼到面前时,她慌忙抬手捂嘴,指缝漏出的抽泣声刺破银幕。

全网揪心追问:这究竟是十年龙套熬出的辛酸决堤,还是苦尽甘来后的委屈喷薄?

吵吵嚷嚷里,有人猛地想起张艺谋当年那句大胆评价——现在看,他说得太准了!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高叶的两滴泪

娱乐圈的眼泪分很多种。

有领奖台的喜极而泣,有镜头前的逢场作戏,但若论今年最让人破防的两滴泪,高叶绝对占了一席。

百花奖提名台上,她捏着奖杯的指节泛白,喉间滚动半天才挤出一句:“走了这么久,这是第一个电影大奖提名。”

话音未落,泪珠就砸在奖杯上。

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位被全网叫“大嫂”的女演员,离获奖只差两票。

退场时她背对镜头抹泪的背影,比任何红毯造型都更戳人心窝。

一年后,《南京照相馆》首映礼的聚光灯下,她又哭了。

聊起乱世名伶林毓秀,高叶起初还笑着说起角色早已杀青。

可话锋一转,声音就哽在了喉咙里——她忘不了林毓秀唱穆桂英时,那双仿佛能点燃戏台的、带着真火的眼睛。

全场观众瞬间懂了——有些角色,从来不是演完就散场的。

这两滴热搜泪,无关脆弱,更像是一个女演员在娱乐圈摸爬滚打十多年,用肉身撞开铜墙铁壁留下的印记。

2008届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毕业季里,高叶攥着毕业证站在人群里。

同窗彭冠英已在剧组试装,隔壁中戏的朱一龙也早早进组,而她投出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

那张后来被观众形容为“风情里藏着傻气”的脸,当时连选角助理都很少留意。

最初的转机,藏在2010年《山楂树之恋》的片场。

她身兼副导演的杂活,也客串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小护士,镜头一闪而过。

就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琐碎里,张艺谋偶然注意到监视器里她的眼神,问了一句:“这姑娘眼神挺亮,是科班的?”

这句询问本身,对当时的高叶已是莫大鼓励。

而更关键的那句“不要放弃,是金子总会发光”,则是在后来她争取《金陵十三钗》角色落选、陷入低谷时,张艺谋给予她的温暖支撑。

那时,尚未成名的张颂文也给了她另一份力量。

一次行业活动,他看见略显落寞的高叶,递过去一瓶水,留下句话:“演员这行,被冷落是常态,但丢了尊严,就真的什么都没了。”

这话,她记在了心里。

带着这份鼓励和对尊严的执着,高叶把所有的劲头都倾注到角色里。

几年下来,这份近乎偏执的投入,让她在圈内落了个“狠”名。

拍戏的“狠”劲

然而早期的“狠”,换来的常常并非喝彩。

2012年拍《边境风云》,一场被塑料膜裹头的绑架戏,导演说“意思意思就行”,高叶却坚持要真实窒息感。

保鲜膜缠紧脖子的瞬间,窒息感汹涌而至,她听见孙红雷在监视器旁大喊“停”,但自己已发不出声音。

事后孙红雷在访谈中为她鸣不平,甚至激动得摔了话筒:“那丫头差点把命丢在片场!结果呢?海报上连个名字都没有!”

残酷的现实让她明白,娱乐圈的天平,光靠努力未必能摆平。

可她骨子里那股倔劲,让她选择继续“较真”。

于是有了《四十九日・祭》的寒冬里,为了一个跳臭水沟的镜头,她穿着单衣扑进结着薄冰的污水里,喝下泥水,镜头里那双布满红血丝、“狠得真实”的眼睛,是冻出来的;

《少帅》里虎里虎气的张首芳,是她硬生生把自己吃胖20斤塞出来的形象;

《九州・海上牧云记》的冰天雪地中,她被捆在柱子上冻到失去知觉,最后是被担架抬回酒店的。

手腕上那些拍戏留下的疤痕,成了她“戏不真,毋宁死”的无声勋章。

2023年春节,《狂飙》席卷荧屏,“大嫂陈书婷的腰带”成了热搜。

那场原本该扇耳光的戏,被高叶改成了用腰带勒颈——当她眼神里爆发出混合着狠厉与泪意的瞬间,观众猛然惊觉:这个演员,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模糊的小护士了。

爆红之后的高叶,反而沉静下来。

《三大队》里她褪去锋芒,演一个默默支撑家庭的普通女性,递热水时指尖的温度都带着戏;

《第二十条》里的检察官吕玲玲,法庭上掷地有声的台词透着对正义的执着;

《蔷薇风暴》里那个像街坊般唠嗑的打工人江一笛,也被她演出了“谈判桌上气场两米八,回家瘫倒像条虫”的反差。

百花奖台上那声哽咽,让人恍惚又见当年片场那个忙碌的身影。

当结果揭晓,她转身离去的脊背依然挺得笔直。

那滴没能忍住的泪,是“被看见”的渴望满溢,更是对自己一路走来的无声确认。

演技见真章

真正让观众看清她蜕变深度的,是银幕上的林毓秀。

《南京照相馆》首映礼上,高叶提起林毓秀那句“我唱穆桂英、梁红玉”,瞬间泣不成声。

这个在战火中挣扎觉醒的名伶,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她的印象。

尤其那场日军摔婴戏——她抱着冰冷的婴儿尸体,半边脸哭半边脸笑,整个身子抖得停不下来。

导演喊“卡”后,她直接瘫倒在地,压抑不住的呜咽穿透片场。

那一刻,不是表演,是角色在撕扯她的灵魂。

为了演活这个南京人,高叶下足了功夫。

她向剧组里的南京籍演员认真请教,反复打磨自己的方言发音。

也许在大部分观众听来,南京话、常州话、苏州话差别不大,但高叶不这么想。

她认定,既然演的是南京人,就得说南京话。

这份对细节的较真,正是她成为好演员的底气。

她曾说别人夸她“演什么像什么”,她的回应是:“不是像,是我真的变成过她们。”

这或许就是她让平凡角色也熠熠生辉的密码。

如今的高叶,早已不需要只靠他人的肯定来点燃自己。

从《山楂树之恋》里看不清脸的角落,到《南京照相馆》中令人心碎的林毓秀,她用十多年的坚持证明:在浮华的娱乐圈,最硬的底气不是虚浮的流量,而是在漫长暗夜里依然固执燃烧的那点真。

当我们谈论“中女时代”,高叶给出了一个有力的答案:所谓一夜爆红,不过是无数个日夜积累后的必然;所谓精湛演技,不过是把每个角色都当成生命去活过一遍。

正如她在百花奖后台流露的心声:“哭不是认输,是知道这条路,走得太值了。”

这滴泪,敬过往的每一步,也敬前方更远的光。

结语

说到底,高叶的故事哪只是娱乐圈的励志范本?对每个普通人来说,它都在说一件事:那些看起来“不值”的坚持,那些不被理解的“较真”,那些在暗夜里不肯熄灭的小火苗,终会在某天,让你成为自己的光。毕竟,所谓“值得”,从来都不是一开始就看得见,而是走到底才敢笃定的答案。

参考文献:

1.杭州日报:《39岁王传君哽咽致歉!刘吴然、高叶落泪》2025-07-23

2.北青网:《《第二十条》高叶的蜕变与成长:演绎的不是角色,而是别人的人生》2024-02-18

3.人物:《高叶成为「大嫂」之前|百家故事》2023-02-16

4.封面新闻:《赵丽颖高叶提名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第二十条》获六大奖项提名》2024-07-03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30

标签:娱乐   评价   百花奖   角色   南京   照相馆   镜头   娱乐圈   观众   瞬间   较真   大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