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将军从容就义之后并不知道,自己7岁的幼子将流落台北街头,更不会想到,这个孩子日后能赴美留学,竟得益于一位“对头”的暗中相助。
枪声响起,吴石将军的生命定格在56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心中最放不下的,是年仅7岁的幼子吴健成。
他绝不会想到,这个即将流落街头捡菜叶充饥的孩子,日后竟能赴美留学,而背后伸出援手的,正是他曾经的“对头”——陈诚。
吴石是保定军校学员,正是在这里,他与陈诚成为了同学。吴石学业出众,毕业时名列前茅,而陈诚对他十分佩服。
两位年轻人的命运从此交织在一起,北伐时期,他们曾并肩作战,战壕中结下情谊。
陈诚成为蒋介石的亲信,官至台湾省主席;而吴石,这位曾被蒋介石看重的将领,却在目睹国民党腐败无能后,于1947年秘密接受中共领导,最终成为我党在国民党内部级别最高的情报人员。
也就是说,这两人其实是死敌,只是吴石知道陈诚是敌人,但陈诚并不知道。即便在吴石案发后,他也仍然愿意帮助吴石。
1949年8月,吴石奉命赴台,谁也不会想到,这竟是一条不归路。
1950年初,因叛徒蔡孝乾出卖,吴石身份暴露,被捕后,吴石遭受了种种酷刑和反复审讯,一只眼睛因遭毒打永远失去光明,但他始终坚贞不屈。
在狱中,吴石断断续续草拟了一封绝笔书,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人的牵挂:"学女,乖乖,要小心好好的(地)看着,一切家中事请教胡伯伯,並请其照顾帮忙,门户好好的(地)看,东西要收拾清楚。爹字。"
6月10日,吴石英勇就义,吴家瞬间崩塌,夫人王碧奎被关押在狱,16岁的女儿吴学成和7岁的儿子吴健成被房东赶出家门,流落台北街头。
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仅靠着父亲留下的十两黄金,开始了艰难的生活,晚上,他们睡在庙檐下,姐姐用身体为弟弟挡住寒风。白天,他们在菜市场捡别人扔掉的菜叶子充饥。曾经的"次长府"公子千金,如今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匪谍"子女。
幸运的是,吴石的族侄孙吴荫先冒着风险收留了姐弟俩,并领回吴石遗体火化,将骨灰寄存在台北郊外的寺庙中。
尽管分属不同阵营,陈诚却没有落井下石,反而伸出了援手,他批条子,称吴石家属没有牵连,应予释放,正是这张条子,让王碧奎在被关押七个月后重获自由。
王碧奎出狱后,带着孩子们开始了艰难的生活,她靠给人缝补衣服维持生计,手指因关节炎严重变形。吴学成为了分担家计,初中没读完就辍学打工,在街边擦皮鞋。
陈诚不敢对吴石施以援手,因为那无异于直接挑衅老蒋,但他却愿意对王碧奎施以援手,老蒋似乎不太在意吴石家属的事。
眼见得吴石案风声渐渐过去,陈诚终于放心下来,开始援助吴石的遗孀和孩子。
他安排吴健成改名为"陈明德",送进教会学校,并承担了他的学费,更令人动容的是,陈诚晚年病重时,还特意叮嘱当时的警备总司令陈大庆,要继续照顾吴石的几个孩子。
正是这份持续的关怀,为吴健成日后的人生铺平了道路,他成绩优异,考上了台大工程系,并于1977年获得美国一所大学的全额奖学金,赴美攻读硕士。
再之后,他留在了美国工作,不再回台,连母亲也一道接去了。
如今倒还有个说法,认为当时陈诚素有“小委员长”之称,因为他十分崇拜老蒋,事事都努力模仿蒋介石,原本老蒋是将他当做接班人培养的,但退台后,老蒋认为还是自家人可靠。
于是他便开始着重培养自己的儿子蒋经国,为了给儿子铺路,当然就少不得打压陈诚一派,但又不能直接打垮,老蒋想让陈诚成为小蒋的忠臣良将。
于是,陈诚的挚交好友吴石就成了一个理想的靶子,打击他可以削弱陈诚派系,令其实力大减,又不会影响到陈诚本人的忠心。
所以在陈诚援助吴石遗孀时,老蒋视而不见,或许是因为陈诚这种有情有义的行为在老蒋看来是很大的优点。
吴石一家人的命运,是那个动荡时代的缩影,当年赴台前,吴石将长子吴韶成和长女吴兰成留在了大陆,只带了幼子幼女赴台。
吴石在临走前,还告诉孩子,自己此去只是出差,很快就会回来。
吴韶成从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南工作,吴兰成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到内蒙古林区医院行医。
而在台湾的吴学成,19岁时为减轻家庭负担,嫁给了一位比她大15岁的退伍兵。但她没有向命运低头,38岁那年考上台大,后来前往美国,在硅谷当上了工程师。
吴石牺牲后,由于隐蔽战线的特殊性,他的事迹长期不为人知,直到1973年,那时国际局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在周恩来总理的过问下,他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91年,当吴学成怀抱着父亲的骨灰在香港转机时,随手翻开报纸,才意外看到父亲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消息。
1994年,吴石和夫人的骨灰终于合葬于北京香山福田公墓。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四个孩子首次齐聚,护送父母走完最后一程。墓碑上刻着:"吴石将军、王碧奎夫人之墓",碑文上写着:"丹心在兹,与山河同"。
吴石将军为理想献出了生命,他的家庭也因此支离破碎。但历史的复杂性在于,在看似对立的阵营中,依然存在着人性的光辉。陈诚与吴石,虽然选择了不同的政治道路,但同窗之谊超越了意识形态的鸿沟。
吴石直到牺牲也不知道,自己小儿子的命运,竟会因为这位"对头"的帮忙而改变。这段尘封的往事,让我们看到:在历史的洪流中,人性的温暖依然能在黑暗中照亮前路。
参考信源:
“吴石案”与蒋介石的政治危机——2025-10-12澎湃新闻
#上头条 聊热点#
更新时间:2025-10-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