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排哥”6元鸡排碾压西贝,真诚才是必杀技!

小吃摊前队伍百米,餐饮巨头降价求生。

2025年的国庆黄金周,一场关于商业本质的对照实验正在全国真实上演。

江西景德镇,“鸡排哥”李俊永的十个摊位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全家老小齐上阵日卖3000份鸡排,却坚持拒绝千万加盟费。另一边,餐饮巨头西贝莜面村在国庆日突然宣布大幅降价,部分菜品降幅超20%,试图以价格战挽回消费者。

这场草根与巨头的较量,折射出中国商业生态的深刻变革。

情绪价值:6元背后的600元体验

“鸡排免费,塑料袋6元。如果你的袋子被风吹走,我将不会承认收了你的钱。”鸡排哥的这些经典语录被网友们戏称为“鸡排课堂笔记”。有顾客感叹:“6元的鸡排,60元的情绪价值,600元的服务体验。”

鸡排哥把2平方米的摊位变成了“情绪小站”。他对学生优先服务,下午四点半后不接待散客;他记得熟客的口味,炸鸡排时不忘与排队人群互动。这种真诚互动让5元鸡排承载了远超食物本身的价值。

反观西贝,曾经引以为傲的“热情服务”在标准化流程中逐渐僵化。当消费者支付高端价格却得不到相应情感互动时,“价值失衡感”自然产生。

安全与诚信:透明经营VS神秘主义

鸡排哥的经营全程“在阳光下进行”:食材、制作过程、定价逻辑全部公开。他要求客人敞开袋子,让产品一览无余;鸡排不慎掉落,他毫不犹豫免单。这种极致透明,构建了品牌最难建立的消费者信任。

“我的食材都是新鲜的,放到台面上的,不是预制的。”鸡排哥戴上透明口罩,坦然接受监督。而西贝却因“预制菜”争议频频引发消费者不满。当消费者发现支付高端价格却没有得到相应价值时,信任自然崩塌。

更讽刺的是,西贝在降价的同时,被曝出“21元馒头”的文字游戏——店员解释21元的馒头“有脸盆那么大”,与3.9元的正常尺寸不同。这种解释反而加深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不信任感。

资本博弈:家族协作VS规模扩张

“鸡排家族”的崛起展示了独特的韧性经济。从“鸡排嫂”到“鸡排奶奶”再到“鸡排侄子”,全家总分工明确,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家族产业链。

鸡排哥的姐夫段先生坦言:“以前当装修工每天挣400,现在卖鸡排能赚六七百,还能顾家。”这种家族协作模式不仅创造了经济价值,更维系了情感纽带。

而西贝作为拥有350家门店的餐饮巨头,在规模扩张的路上可能稀释了初心。当商业决策被财务报表绑架时,降价反而被视为“困境求生”的无奈之举。

商业的本质:回归人与人的连接

鸡排哥的爆火不是偶然,而是市场需求升级的必然结果。他的成功向我们展示了商业的本质回归——诚信为本,信誉至上。

在这个物质过剩的时代,消费者渴望真实的连接。鸡排哥用最朴素的商业逻辑证明了:真诚永远是最动人的营销手段。

西贝的降价举措可以暂时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但长远来看,只有重塑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才能重新赢得市场信任。

国庆长假的商业画卷正徐徐展开,这场草根与巨头的对决,没有真正的输赢,而是标志着一个更平等、更透明、更有温度的商业新时代的开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美食   真诚   消费者   商业   巨头   价值   透明   家族   本质   情绪   餐饮   摊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