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一则报道让全球市场聚焦北京: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定于 2025 年 10 月 20 日至 23 日召开,核心议程之一是审议 “十五五” 规划(2026—2030 年)。作为衔接 2035 年现代化目标的关键规划,这份蓝图不仅关乎中国经济走向,更可能重塑全球经济底层逻辑 —— 从华尔街投行到德国车企,都在紧盯政策天平如何倾斜。
最受关注的核心命题是:在外部压力加剧、内需复苏偏弱的双重夹击下,中国如何平衡 “国家主导的产业推进” 与 “刺激居民消费”。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为 52.3%(国家统计局),虽有回升,但仍低于疫情前约 60% 的水平。与此同时,政府在战略产业的投入持续加码,2024 年国家级产业基金新增规模超 4800 亿元,这种 “双轨并行” 策略让外界既期待又忐忑。
“十五五” 的关键地位,源于当下中国面临的三重压力。全球供应链加速重构中,美国对华加征关税覆盖商品额维持在约 2000 亿美元,半导体、新能源车等 “战略性产品” 关税还在分阶段上调;人口结构持续老化,2024 年 60 岁以上人口占比达 22.1%,劳动年龄人口连续 12 年下降;关键技术遭遇 “卡脖子”,2024 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仅升至 13.6%,高端光刻机等核心环节仍高度依赖进口。内外交困之下,规划定调成为 “在不确定性中锚定确定性” 的关键。
政策信号已提前传导。一位长三角光伏设备企业负责人透露,公司已收到地方政府关于 “十五五” 绿色制造试点的预调研问卷,问题直指技术路线、本地配套率及出口合规风险。更关键的是,“十五五” 需支撑 2035 年 GDP 比 2020 年翻一番的目标,这要求期间年均实际增速达 4.8%,名义增速达 5.8%,而 “新质生产力” 将成为资源配置的优先方向。
规划的外溢效应早已显现。以新能源车为例,2024 年中国出口 128.4 万辆,占全球电动车出口总量的 70.4%,若新规划加码电池技术迭代与海外本地化生产,欧洲、拉美市场格局将被改写。若消费刺激加力 —— 当前中国居民储蓄率仍高达 33%,通过税收优惠或社保改革释放潜力,全球消费品、奢侈品行业将迎来机遇。
但挑战同样尖锐。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中国营商环境排名虽较五年前提升 18 位至第 31 名,但 “跨境贸易便利度” 和 “政策透明度” 仍是短板。一位在华美资医疗企业高管坦言:“不怕竞争,怕的是规则突然变”,这种顾虑可能影响外资决策。如何在 “技术安全” 与 “市场开放” 间走钢丝,直接决定外资是深耕还是收缩。
归根结底,“十五五” 要解的是道资源优先级难题:芯片自主关乎国家命脉,若不能突破 13.6% 的国产化率瓶颈,产业升级将受制于人;全民消费牵动经济根基,若贡献率无法回升,4.8% 的增速目标难以稳固。两者缺一不可,但资源有限下的排序,考验着发展智慧。
如果让你选,未来五年中国最该优先突破的是芯片自主,还是全民消费提振?评论区直接说答案,我挨个回复!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