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朝暮古今
你不是听过老一辈的人,说过这样的话?
“现在的女人是不是变脆弱了?她们生一个孩子不但花钱多,还会动不动因为怕疼而选择剖腹产!以前的女人生五六个孩子都没事,现在的女人真是矫情,生一个孩子跟打仗似的!”
很多女孩听到这一句话,心里肯定会破防,觉得说这种话的人都没良心,因为女性生个孩子无异于是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差点丢了半条命在别人口中却说成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换做是谁心里都会不舒服。
现在常有人说现在的女人变脆弱了,生一个孩子又花钱又爱选剖腹产,哪像以前的女人生五六个都跟没事人似的。
虽然都是生孩子的事,但如今时代变了,大家的观念也有了变化。现在生孩子和过去压根不是一回事,不是女人身体变差了,是生娃这件事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以前养孩子是“添双筷子”就行,教育、房子都没那么大压力。
可现在不一样了,育娲人口研究的报告算过,把孩子养到18岁全国平均就得花53.8万,一线城市更不用说了,养到大学毕业得两百多万。
就算国家给3岁以下孩子每年补3600元,地方还有额外补贴,比如杭州三孩每月补1000元,可跟这么大的开销比,还是差不少。
这哪是简单的事啊,分明是得砸进去一大笔钱的长期投入,中产家庭都觉得“不敢生”,这是真金白银的压力,不是矫情。
还有现在很多人生孩子,都想要剖腹产,真不是女人怕疼那么简单。
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生都讲,现在高龄产妇多,很多时候是医生从母婴安全角度建议剖的。
而且顺产和剖腹产对后续喂奶影响也不一样,剖宫产后泌乳素分泌可能少,喂奶更容易出问题。
再说现在女的也能自己拿主意了,有的是想避开顺产里那些控制不了的疼痛,有的是想精准规划产假,这是重视自己的身体和生活,是观念进步了,不是脆弱。
还有女人的想法和处境也变了。以前女人的价值好像总跟生孩子绑在一起,现在不一样了,一线城市的调查显示,近六成年轻人就算愿意生,意愿也没那么强烈,还有人觉得不结婚不生孩子也能幸福。
更现实的是,女的生完孩子收入可能下降,晋升机会也少了,家里带娃还多半是妈妈操心,联合国的报告都提到,这种性别不均让很多家庭不敢多生。
选生娃就意味着要放弃不少东西,自然得想了又想,显得跟“打仗”似的。
说句实在的,以前养娃靠亲戚邻居搭把手,现在都是小家庭自己扛。
虽说2025年出了不少政策,比如有的地方幼儿园到高中免学费,还有购房补贴、延长产假,但跟房贷、育儿这些压力比,还是不够。
联合国调查都发现,五分之一的人想要的孩子数都生不了,主要就是没钱、带娃不均、对未来没底这些问题。
这也说明了一件事,以前生孩子,在很多家庭看来,是一件挺“自然”的事儿,是人生一个默认的步骤。就像到点了要吃饭睡觉一样,到年纪了结婚生子。
大家的标准相对简单直接:孩子能吃饱穿暖、无病无灾地长大,就是最大的成功。
那时候常说“多双筷子多个碗”,虽然辛苦,但压力和焦虑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物质层面。
现在可完全不一样了。生不生孩子,本身就成了一个需要反复权衡的重大选择题。
因为代价完全不同了。以前可能是“添双筷子”,现在是从怀孕、产检、教育到未来买房,是一笔巨大的、可预见的财务支出。
大家会算经济账,会考虑自己的生活品质会不会大打折扣。这背后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成本和教育成本摆在那儿。
而且,大家对“父母”这个角色的要求也变了。以前可能管好吃喝拉撒就是好父母,现在讲究的是“科学育儿”、“高质量陪伴”。
你得懂营养学、心理学、教育学,要应对各种育儿博主的“标准”,从“哭声免疫法”到“蒙台梭利”,一不小心就焦虑了。
生孩子不再是一个生理事件,更像一个巨大的“项目”,要求父母,尤其是母亲,成为“全能专家”。这种精神压力和期待,是过去难以想象的。
还有一个关键点,是女性视角的觉醒。以前女性在生育上选择权很少,常常是“为家庭生”、“为丈夫生”。
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会首先问自己:“我想生吗?”“我的身体和事业准备好了吗?”
她们更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不愿意再将生育视为人生的唯一归宿。这种自我意识的提升,是社会一个巨大的进步。
所以你看,这个观念变化特别真实。它不是年轻人变“自私”了,而是社会变了,责任和期待被无限放大了。
现在大家谈论生育时,谈论的其实是对自己未来人生的规划,以及对一个生命一生的责任,这份慎重,恰恰是时代进步的体现。
人民网——《怀孕生育对女性有多大影响》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