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叔领衔“中医天团”东莞开讲,百年流派圈粉年轻医生

金秋十月,东莞中医界迎来一场学术盛会。10月25日,由广东省中医院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承办的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岭南甄氏杂病流派学术传承与张忠德‘平调五脏’临床实践提升班”在东莞市国医馆开班。

本次提升班因业界尊称“德叔”的全国名中医张忠德教授领衔,汇聚众多权威专家,以其深厚的学术内涵与实用的临床技术,吸引了全国众多中医药同仁到场“充电”,推动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与创新,促进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活态传承,提升中医临床医师辨治杂病的综合能力,

庄重拜师礼,见证中医“活态传承”

开幕式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院长邓伟均主持。东莞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郑建民,广东省中医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涛,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吕玉波,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张忠德,广东省中医院党委书记史俏蓉,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杨子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教研室副主任、国家中医药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特聘专家马捷,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旭深,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叶国华,岐黄学者、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科大科主任邹旭等四百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他们表示,本次会议是一次高规格、高水平的中医药学术盛会,对于推动岭南中医药学术传承与创新、促进区域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师带徒”是中医药传承的重要形式。在随后的拜师仪式上,张忠德、杨志敏、邹旭三位名医正式收徒,延续岭南甄氏杂病流派的学术薪火。现场举行了庄重的拜师礼和师徒合影仪式,象征着中医薪火相传、代代不息的学术精神。

百年流派遇上现代临床,破解疑难杂症有新方

本次提升班分主会场与分会场同步进行,内容涵盖“岭南甄氏杂病流派”学术思想、“平调五脏”理论体系及多项中医适宜技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在主会场,来自广东省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医辨治杂病的新理念、新技术展开精彩授课。

张忠德教授深度阐释“岭南甄氏杂病流派”学术思想及其在难治性肺病中的临床经验,分享“平调五脏”理论在现代疾病防治中的创新应用;杨志敏、邹旭、郭建文等专家分别从经方理论、脉证研究、温阳解毒等角度进行深入讲解,为学员带来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

下午的课程中,王磊、刘云涛、郑丹文、金连顺等专家结合临床实践,分享了“平调五脏”理论在心衰、呼吸康复、儿童腺样体肥大及冠心病等疾病中的诊疗经验,充分展示了岭南中医在复杂疾病防治中的独特价值与时代创新。

与此同时,分会场聚焦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与实践,包括平衡针、颊针、雷火灸、火罐疗法及砭石调理等多个专题,由广东省中医院多位临床专家现场授课、案例分析,生动实用,反响热烈。

政医携手,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

开幕式上,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旭深在致辞中介绍,中医药是东莞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根基与特色优势。近年来,东莞市持续夯实中医药服务体系,构建了从市级中医院到镇街基层医疗机构的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基层中医药服务覆盖率已达100%。东莞市国医馆作为市级中医药特色服务平台,正成为名老中医坐诊、学术传承与技术推广的重要阵地。

王旭深表示,东莞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推动广东省中医院与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深化合作,共建“岭南甄氏杂病流派东莞传承基地”,同时将会议课程纳入市级中医药继续教育体系,让优质学术资源惠及更多基层医务工作者。

本次“岭南甄氏杂病流派学术传承与张忠德‘平调五脏’临床实践提升班”的举办,不仅为全国中医药同仁提供了高端的学术交流平台,也为东莞中医药事业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将继续立足岭南中医药文化沃土,积极推进学术流派传承创新,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共享,让中医药更好地服务群众健康。

南方+记者 欧雅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 欧雅琴

健康东莞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8

标签:养生   东莞   流派   中医   医生   年轻   中医药   中医院   东莞市   广东省   学术   岭南   广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