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陷入黄昏恋,82岁跳楼自杀,一代文豪的死因究竟是什么?

徐迟,以一代文豪闻名,却有一个悲惨结局。

78岁时恋爱,不顾儿女反对,坚持选择结婚,没想到却是错付。

在82岁那年,他扛不住,从医院6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那么,他到底为啥会选择自杀呢?

一代文豪

1914年10月15日,徐迟出生在浙江南浔。他父亲徐一冰是搞体育的,在当时很有名气。虽然主业是体育,但家里书很多,对孩子的教育也很上心。

徐迟从小就爱看书,诗词、小说都爱看,这些积累成了他后来写作的底子。上学的时候,徐迟先后在南浔中学、苏州东吴大学文学院读书。

在燕京大学借读时,他发表了第一篇作品《开演之前》,没想到一下子就火了。

那时候徐志摩的诗很流行,徐迟受他影响,慢慢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他写诗、写散文,在文学圈里站稳了脚跟。

徐迟的创作涉及好几个领域。年轻的时候,他出过诗集《二十岁人》,写的都是年轻人对世界的看法。

后来又写了《诗歌朗诵手册》《共和国的歌》。在翻译上,他下了不少功夫,翻译了《瓦尔登湖》《荷马史诗》这些经典,还第一个把希腊文版《荷马史诗》翻译成汉语诗体。

要说最出名的,还得是他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把陈景润的故事,写得生动感人,《地质之光》讲李四光的科研经历,这些作品让很多年轻人爱上了科学。

毛主席唯一题词文豪

值得一提的是,徐迟还是毛主席唯一题词的文豪。

1945年9月,徐迟在重庆有幸两次见到毛主席。当时听闻要举办庆祝中苏条约的鸡尾酒会,毛主席会出席,徐迟兴奋不已。

毛主席到场后,徐迟就跟在后面,看着毛主席在红绫上签名、与他人一一碰杯,只是当时两人并未交谈。

后来,徐迟参加一位医生的婚礼时,乔冠华告知他,下午三点他和马思聪能去见毛主席。

于是,徐迟和马思聪前往红岩村,与毛主席相谈甚欢,徐迟也问了诸多问题,毛主席都耐心作答。

徐迟有一个精美的册页,上面有叶浅予画的戴爱莲的舞姿、马思聪描画的音乐符号。

他找到乔冠华,恳切请求道:“麻烦替我请求毛主席在这册页(空白页)上面为中国诗人,或为大后方诗人题几个字,好吗?”

大约一个星期后,乔冠华将册页送回,徐迟迫不及待打开,只见一张空白页上题着三个刚劲有力、墨迹犹新的大字:“诗言志”,下面签名 “毛泽东”。

徐迟如获至宝,后来在《重庆回忆》一文中深情写道:“只这三个字,然而有着多么丰富的含意。”

12年后,1957年1月,《诗刊》创刊,身为编委之一的徐迟等编委,写信请毛泽东题词。

毛泽东又一次题写“诗言志”,并于12日,给诗刊主编及各位负责同志回信,还寄送了自己18首旧体诗词。

这一经历,足见徐迟在诗歌领域的影响力,也体现了毛主席对他的认可。

两段婚姻

虽说在诗歌领域非常顺利,但他感情生活却很坎坷。

他第一段和陈松的婚姻,是他这辈子最踏实的日子。1936年,22岁的徐迟,在南浔中学遇见17岁的陈松。

那天她抱着作业本从走廊跑过,头发上还沾着梧桐叶,两人打了个照面,徐迟心里就认定了这个人。

没几个月两人就确定关系,第二年元旦,两家亲戚凑在一起,用红纸写了副喜联,简简单单办了婚礼。

婚后陈松把家里管得妥妥当当,每天比徐迟早起,先把粥熬上,等他写稿子写累了,就端碗热乎的点心过去。

四个孩子接连出生,家里整天吵吵闹闹,她一个人又带娃又操持家务,从没让徐迟操心过。徐迟写不下去的时候,她就坐在旁边不说话,递杯热茶,就这么陪着。

1985年,陈松查出癌症晚期,躺在病床上还念叨着徐迟不会照顾自己,反复叮嘱孩子要给爸爸备好胃药。

她走了以后,徐迟经常对着空桌子发呆,陈松坐过的藤椅,他连挪个位置都不许,椅子腿磨出的坑,都成了他念想的东西。那段时间他写的文章,字里行间全是说不出的孤单。

陈松走后四年,1989年在广州开文学座谈会,徐迟认识了四川大学的陈彬彬。陈彬彬特别崇拜他,主动帮他整理会议材料,还常带自己做的糕点来看他。

75岁的徐迟觉得日子又有了盼头,可孩子们都反对,觉得两人年龄差太大。但徐迟执意要结婚,1992年,78岁的他和陈彬彬办了婚礼。

刚开始陈彬彬把家里收拾得挺温馨,变着花样做饭。可没多久就不对劲了,她总拉着徐迟去各种活动,逢人就说“这是大作家徐迟”,甚至用徐迟的名义去申请文学奖。

后来徐迟才知道,恋爱时她还和别人结着婚。家里天天吵架,1994年两人就离婚了。

这段婚姻把徐迟彻底击垮,他整夜坐在窗边抽烟,眼神直愣愣的,看着都让人心慌。

患抑郁症

感情上接连受打击,徐迟的身体也垮了。每天起床就得吃好几种降压药,支气管炎一犯,咳得整夜睡不着。

肠胃也不好,吃点油的就闹肚子。可他还是改不了熬夜写东西的习惯,一坐就是大半夜,腰疼得直不起来也顾不上。时间长了,腰也弯了,握笔的力气都小了。

这时,文学圈也出现了问题,以前出版社追着要他的稿子,现在投稿过去没回音,好不容易有出版社愿意出,稿费少得可怜。

他写的报告文学根本卖不动,书店里全是畅销小说和实用书。徐迟想不明白,以前大家抢着看的文学作品,怎么就没人要了。

他觉得自己被时代落下了,写了一辈子的东西,突然没了意义。

这些事堆在一起,徐迟得了抑郁症。他总感觉陈松还在家里走动,喊她又没人应。晚上净做噩梦,惊醒后就再也睡不着。看了医生吃了药,可病情反反复复。

1996年12月12号晚上,在武汉同济医院六楼,徐迟望着窗外稀稀拉拉的灯光,最后还是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结语

徐迟的一生,有过辉煌的文学成就,也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人生不只有成功和荣耀,也会有低谷和绝望。

虽然他离开了,但他留下的作品,一直影响着后来的人。

参考资料:

各界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账号部分图片和内容,都来自官方媒体或互联网,如果存在侵权或其他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立马删除,为了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一部分进行了润色,如有雷同,请不要当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2

标签:文豪   燕京大学   哥德巴赫   东吴大学   黄昏恋   诗刊   报告文学   册页   死因   诗歌   家里   历史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