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上班久坐和下班后喜欢“葛优躺”,肩背酸痛缠上了记者。
这种酸痛虽不剧烈,却如钝刀割肉般时刻折磨着人,挥之不去。夏天吹空调时,酸痛感还会加重,伴随着阵阵凉意,让人苦不堪言。 记者尝试过按摩、运动、贴膏药等,但都收效甚微。
同事见状,推荐记者试试“火龙罐”。 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态, 记者挂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朱诗平主任的号,决定试试。
受访专家:
朱诗平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薛志坚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办公室主任、中医专科护理门诊负责人
体验记:半小时做完,酸痛被赶走大半
做火龙罐灸前,需褪去衣物。 薛志坚护士长给记者肩背处涂上了一层精油。精油接触皮肤的瞬 间,有一股温热的感觉。
记者还来不及对此做出反应, 她便将火龙罐轻轻地按在了记者背上,温度恰到好处,既不烫,又能让人清晰地感受到热量的渗透。
接着,薛志坚护士长开始移动罐子,让它犹如一条灵动的火龙一 般,在皮肤上蜿蜒游走。时而快速滑过,带起一阵温热的风;时而缓缓地揉捻,让热量在某个部位深深扎根。
在火龙罐的“抚摸”下,记者肩背处原本僵硬的肌肉, 渐渐放松下来,就像一块紧绷的橡皮筋慢慢舒展开。那种长期缠绕的酸痛感,也逐渐被火龙罐的暖意驱散。
在肩颈的一些穴位、关节处,薛志坚护士长会加大力度地揉、按,让记者感觉特别酸爽。仿佛一双温暖又有力的大手,把缠成一团的筋膜、肌肉一一“解”开。
最后,薛志坚护士长还将火龙罐倒转过来,隔着毛巾轻轻“熨烫”皮肤和肌肉。
整个火龙罐灸耗时大概30分钟。
做完后,记者站起来活动肩颈,发现整个肩背,乃至整个身体,都轻盈、畅快多了,酸痛感大大减轻,就像给肩背部来了一次彻底的大扫除,把疲惫和不适统统清除出去。
什么是“火龙罐”
很多人以为,火龙罐是拔罐。
其实, 它的全名叫火龙罐灸,是一种集艾灸、推 拿、刮痧、拔罐等于一体的综合治疗手段。
它是这样做的:在特制的罐体内点燃高纯度艾绒制成的艾炷,然后用陶罐在人体上点、拨、揉、碾、推、按、熨、烫等, 将艾炷的热力和药力通过皮肤导入人体内,同时对施治部位进行推拿按摩。
火龙罐的罐口往往呈花瓣状,可加大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加强对穴位的刺激。
热能和手法结合,擅长散寒祛湿
由于集多种疗法于一体,所以火龙罐灸给人体带来的刺激性更强,疗效往往也更好。
一是,艾炷燃烧产生的 40~50 摄氏度的温热感,可持续刺激经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相对于普通艾灸,火龙罐灸借助罐体进行,导热更均匀,避免局部过热或过冷。
二是,通过推、拉、摇、闪、震等推拿手法结合罐体滚动, 可精准刺激穴位。
三是,罐体负压吸附皮肤,配合刮痧手法, 可促进皮下瘀血、湿寒排出。相对于传统刮 痧,火龙罐灸的皮肤损伤要轻得多,且“即刮即化”,出痧后迅速恢复。
“火龙罐灸特别擅长补阳、散寒祛湿,所以它对于改善由久坐久站、受凉引起的腰椎、颈 椎疼痛,以及肢体怕冷等,效果非常好。”朱诗平主任说。
临床上,朱诗平主任还经常用它调理肠易 激综合征等消化系统问题和妇科疾病。很多全身性疾病、慢性病等,火龙罐灸也可用来辅助治疗。 比如慢性肾病患者,容易水肿、便秘、胃口差;一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不好,一进食就吐:以上情况都可以试试火龙罐灸。
治疗后注意3点
治疗后4~6小时内,施灸区域要避免吹风,不要直吹空调;不要洗澡,以免着凉引起感冒。
治疗后24小时内,避免搔抓、拍打施灸区域,穿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
施灸后局部可能出现红晕、温热感或轻微瘙痒,通常1~2小时消退;若出现水疱、灼痛、皮肤破溃,需立即就医, 避免感染。
在家做火龙罐灸?不推荐
网上就有火龙罐灸的器具售卖,很多商家都宣传是“医院同款”“不用去医院,自己在家就能做”。
真的是这样吗? 对此,朱诗平医生表示,火龙罐灸并非人人都适合做,而且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烫伤等问题,建议还是不要自己“轻举妄动”。
他提醒,以下人群不适合做火龙罐灸——
出血性疾病患者:如血小板减少、血友 病等出血倾向,或不明原因的呕血、便血等,火 龙罐灸的温热刺激可能加重出血。
月经期女性、孕妇:可能导致月经量增多或延长经期,或刺激子宫收缩,增加流产风险。
热证患者:高热、感染或急性炎症者,比 如肺炎、扁桃体炎、疖肿、丹毒等。火龙罐灸的 温热可能助长热邪,加重病情。
(记者:王若兰 通讯员:张灿城 编辑:凌茜雯)
来源:《中国家庭医生》杂志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