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回算是彻底坐不住了!据路透社9月16日爆料,华盛顿方面正在盘算着一盘大棋,要在全球范围内针对中资港口使阴招。
这次不是简单的贸易摩擦,而是一场涉及全球航运命脉的战略较量。问题来了,美方为啥突然对中资港口这么上心?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特朗普政府重新执政后的一系列动作。
2025年4月,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要重振美国造船业,接着又提出要在美属维尔京群岛设立船舶登记处。
眼下,最狠的一招来了——从2025年10月开始,美方将对中资运营或拥有的船舶征收每净吨位50美元的高额港口费,到2028年这个数字还要飙升到140美元。这明摆着就是要用经济手段逼迫全球企业弃用中资船舶。
不过这还不算完,美方的野心更大。路透社透露,华盛顿正在酝酿一个更狠的计划:支持西方私营公司收购中资港口股份,重点瞄准地中海和加勒比海地区的中资港口。
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和牙买加金斯敦港等关键节点都被列入了“目标清单”。中远海运在比雷埃夫斯港持有67%的股份,这可是美方眼中的“肉中刺”。
说起比雷埃夫斯港,那可是中希合作的标杆项目。2008年中远海运签署特许经营权协议,2016年正式收购该港67%股权,十多年来累计投资超过6亿欧元。
这个曾经在希腊债务危机中亏损严重的港口,如今已经成为地中海第一、欧洲第四大港口。2022年该港营收达1.95亿欧元,同比增长26.2%,净利润5290万欧元,增长43.9%,为当地创造了3000个直接就业岗位和数万个间接就业机会。
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都公开称赞这是双赢的标志性合作项目。
然而,面对美方的施压,希腊方面的态度很明确:对此并不知情,也没有改变港口控制权的计划。牙买加等其他相关国家的表态也基本类似。看来美方的如意算盘能否成功,还真不好说。连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也否认了美方所谓的“担忧”说法。
美国为啥突然对中资港口这么较劲?官方理由当然是老调重弹的“中国威胁”。
截至2024年8月,中资在全球共运营129个港口,而中国造船产能更是美国的230倍以上。在美方看来,这种差距已经威胁到了美国的海上霸权地位。
关键问题是,这背后反映的是美国对自身竞争力急剧下滑的深度焦虑。美国造船业早已今非昔比,全球市场份额微乎其微,而中国不仅在造船业独占鳌头,在港口建设和运营方面也走在世界前列。
拿比雷埃夫斯港来说,集装箱吞吐量从2010年的88万标准箱猛增到2019年的580万标准箱,全球排名从第93位跃升至第32位。这种发展速度和运营效率,美国港口能比吗?
面对这种现实,美方选择的不是埋头苦干提升自身竞争力,而是通过各种手段打压对手。从对中资船舶征收高额港口费,到试图撬动盟友收购中资港口股份,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满满的都是霸权逻辑。
中方对此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中国驻美使馆和外交部都火速回应,明确表态称中企合作完全合法,坚决反对美方的单边制裁和霸权行为。
权威分析人士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美方的做法不仅会推高全球海运成本、扰乱供应链,而且美国造船业竞争力缺失是自身问题,把责任推给中国简直是无稽之谈。
有意思的是,美方的这套做法并非毫无阻力。除了相关国家的消极态度外,连美国内部也有不同声音。
波士顿港务局前负责人迈克·梅朗就曾明确表示,该港与中远海运合作20年来,为马萨诸塞州及新英格兰地区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是美中经贸合作的完美例证。
这话说得够直白:谁给美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美国老百姓心里有数。
眼下,这场围绕全球港口控制权的较量还在继续升级。美方试图通过经济施压和政治游说来削弱中国在全球航运网络中的影响力,但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毕竟,在全球化时代,任何试图人为切断产业链、供应链的做法都注定会损人害己。
中国企业凭借自身实力和专业服务在全球港口领域站稳脚跟,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也是各国合作共赢的体现。美方越是使出这些下三滥的手段,越是暴露了自己的虚弱和焦虑。真正的竞争应该靠实力说话,而不是靠阴谋诡计。
更新时间:2025-09-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