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苹果手机又要破防了!
“十八年前,我们仰望iPhone;今天,我们正面迎战”,小米新品发布会上,“雷布斯”向苹果喊话。
这几年,国产手机的日子也是好起来了,特别是在国外。
在国内,大家排队疯抢苹果手机,但在国外,咱们的国产手机,也是有人排队抢购。

出了国,咱们许多国产机全是高端大佬,甚至不少机型还要靠抢。
华为Mate X3 ,在国内的高配版售价约为13000元,而在欧洲的售价则为19000元左右。
小米Ultra,国内售价约6000元,欧洲市场开场即定价12458元。
OPPO同样如此,国内定价4599元的Find X8 Pro,到了欧洲市场直接飙升9969元。
想来国内各大手机品牌的内心OS也是,记得告诉家里的大家,出门的我们都是好样的。

可以说各大品牌一直都秉承着,国内卷完东亚卷,东亚卷完又跑到欧洲卷的发展准则。
让制霸欧洲市场多年的三星、苹果,也只能眼看着中国手机品牌切割他们深耕多年的“自留地”。

早的不提,就说说五年前2021年那会儿,三星还是稳坐欧洲市场的第一把交椅,凭借年均超5000万台的出货量,直接拿下整个市场的35%的份额。
连欧洲地头蛇苹果,一年也就卖出4000来万台,市占才两成出头,远没到一手遮天的地步。

那时候的小米、OPPO、华为,国产三兄弟摞一块儿,销量都没三星一个能打。
可这样的好光景并没有维持多久,三星的手机销量就开始逐年下滑。
从2022年到2024年,这四年里,三星虽然还能守住30%以上的地盘,但销量是一年不如一年,慢慢往下掉。
甚至从2023年起,三星的全年销量就已经跌落到,与苹果销量不相上下的总台数。
三星的用户去哪了?不用多说,当然是一头扑进了国产手机的怀里。
早在2021年的时候,小米就曾在单季度内实现对三星销量的赶超。
2022年,Realme靠着“价格屠夫”本色,在欧洲直接杀出177%的业绩暴增。
2022年的OPPO同样如同杀疯了的猛虎,在欧洲直接飙出180%的暴涨,并且一头闯进前五。
2023年,荣耀更是如黑马附体一般,一路跑进了欧洲市场销售前5的榜单。

时至今日,荣耀的折叠屏系列就一路在欧洲市场持续走高,2024年更是直接暴增377%。
不管榜单怎么洗牌,国产手机总有俩“钉子户”稳占欧洲前五,并且雷打不动。
而小米作为全球性价比王者,即便到了欧洲市场呢,也连续保持着自己第三的宝座稳居不下。
自从中国那帮“价格屠夫”杀进欧洲,啥花活没有,就是便宜+真香,直接把三星逼得下场打价格战。

咱们中国品牌在欧洲能混到今天这地位,可真不是躺赢,背后全是硬仗。
众多中国手机品牌之中,出海最早的当属华为。
1966年时,华为就已经开始在海外市场做通讯业务,只是当时并没有将发力点放在手机上。
直到2005年左右,智能手机市场逐渐发展壮大,华为才将自己的手机业务在海外推广。
华为靠着通讯基站的先天优势,很快就把市场占有率提了上来。

2008年海外手机市场实现1200亿元收益,到了2013年海外的手机市场收入一度超越国内。
可在美国紧随其后地针对下,海外市场则出现了严重下滑。
如今,随着华为自主芯片的华丽登场,被封印的发展之路也被再次打开,虽然榜单上海没有太多体现,总的来说持续增长还是稳稳的。
其次就是OPPO,早在2004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布局海外市场。
4年之后,OPPO在泰国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出海第一步,也正是从这里开始,OPPO的东南亚布局战略也随之缓缓展开。
首款机型A103,又被称为“笑脸手机”,深受当地年轻人的喜欢。
2013年,OPPO就已经实现了在东南亚市场开店建厂,并且凭借着真正意义上,第一个出海手机品牌。
成功适配了当地文化情况,将销量一举做到了市场前三。

随即又是在中东等地区的一番洗礼后,2018年开始进军欧洲走的OPPO,直接就开启了高端定位路线。
并同步在法国、意大利等十几个国家上线新款机型,并深入与本地运营商进行绑定销售。
现在Find X8系列在海外直接“身价翻倍”,即便是比国内贵两千块,可对于欧洲人来说,依旧是很香的新品。
到了小米,虽然出海时间最晚,但是从发展速度上来看,却一点不逊色于早出海的品牌。
2014年,小米最先选择的是在印度市场发展,或许是有了“前辈”们的出海经验在先,小米很快就适应了印度的市场。
到了2017年,更是直接超越三星在印度的占有率,当起了本地手机龙头。
又是一脚踏入欧洲市场的小米,依旧十分能打,靠着“性价比天花板”的名头,甚至今年的第二季度销量,销量直接反超苹果,升到了排行榜第二。

同样在2014年出海的还有荣耀手机,就选在了德国、法国等14个国家。
转年又回头完成了印度、印尼等东亚国家的部署,到了2017年,更是在俄罗斯实现18%的市场占有率。
2020年荣耀刚跟华为“分家”,海外市场直接清零,对于那时的它来说市夜回到解放前。
直到近几年,荣耀一手抓产品,一手又把断掉的“人脉”一点点捡回来,这才又一次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
2024年,荣耀50系列一出场,就在欧洲市场以超70%的溢价率,成为欧洲市场手机新星。
还有一直制霸非洲的传音、这几年也在深耕海外的vivo,也都基本完成了全球化的布局,正在国外市场不断提升中。

如今的欧洲市场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那些曾经在中国各大城市消失的如“百脑汇”般的数码城,如今却在欧洲许多城市开得如火如荼。
小米、oppo、vivo、荣耀等一众国产手机品牌,纷纷在数码城内设有大型展示专柜,供顾客体验和购买。
要不是来来回回,众多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在展台前穿梭,妥妥的就是十几年前百脑汇的既视感。
相比中国当下市场销售,多以线上交易为主,这样大型的手机卖场早已消失,仅在商场之中还有些可供了解型号的展示中心。

看着国内手机品牌展柜前,围满了了解相关产品的顾客,不少国人感叹国内的发展速度,和我国手机品牌的产品力,已经广泛在海外市场得到认可。
得力于中国制造业的超强实力,让中国手机品牌天然就有低成本地制造土壤,也就间接地让中国手机的性价比上升,更具价格优势。
以三星为例,同样的价格之下,只能买到三性8GB的内存,而选择中国品牌,大多都能拿到12GB内存的手机。
且同为安卓系统,在拍照、流畅度、软件等多方面来看,任谁都会更倾向于12GB的手机。
而国内手机手机市场,早已实现“人均一部”了,满满当当市场内根本没地儿长新苗。
对于各大手机品牌来说,抢占海外市场发展已然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但在国外市场中,仍然还存在很多文化差异、地方偏好、以及不同国家相关政策的不同等困难。
可这些问题对于有着中国血统的品牌来说,攻克也只是时间问题。
如oppo在海外发展之中始终强调,“最好的全球化就是本地化”。
小米也将小米之家广泛到海外地区,并计划在海外开设10000家小米之家,来增加小米全球产品的全球展示。

传音则靠着专为非洲用户调整出的,独有的全肤色影像技术,一举拿下了非洲人民的心。
vivo则预装了12种方言助手,为不同地区用户提供更加良好的使用体验。
总之对于已经出海的中国手机品牌来说,每家都有独属自己的“秘密武器”,来俘获当地用户的青睐。
而当前,对于中国手机品牌来说,已经过了初期的摸索阶段,正在朝向高端化的品牌升级而努力。
想必在国际上占领越来越高的位置,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END-
参考资料:
1.雷科技:《小米OPPO联想们在德国杀疯了!国产手机正在欧洲碾压三星?》
2.一点财经:《出海要深潜,中国手机闯关全球化有了新标杆》
3.中国新闻周刊:《印度盯上小米、OPPO、vivo,国产手机出海有多卷?》
作者:裴不了
编辑:柳叶叨叨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