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很多学校已经对学生进行开学前的军训,军训期间发生着各种有趣的事情,也有孩子受不了,吵着要请假回家,家长们别着急。
当孩子带着哭腔来电说“妈妈,我受不了了,我要回家”,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这位妈妈的做法,让万千网友直呼“学到了!”
军训是许多孩子成长中的第一次“淬炼”。烈日下的军姿、严格的内务要求、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无不在考验着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理极限。当孩子打电话回家诉苦甚至哭着要回家时,家长的态度和做法往往会影响孩子能否度过这个关键成长期。
1、家长要先共情,比“坚持就是胜利”更重要
接到孩子带着哭腔的电话,那位被无数网友点赞的妈妈第一句话是:“宝贝,妈妈知道你肯定特别辛苦,特别想家。”她没有急于告诉孩子“坚持就是胜利”,而是先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接纳和认同。
当孩子表达对军训的抵触时,家长首先需要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建立情感共鸣。这说明孩子正在寻求理解和支持,而不是立即的说教或批评。
2、倾听背后的原因,而不只是听到“哭诉”
孩子抱怨军训太累、想回家,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父母要会耐心倾听,找到问题的根源。
可能是因为体能不足难以适应高强度训练;可能是分离焦虑和对新环境的恐惧;也可能是担心社交评价,害怕动作失误被嘲笑。
还有可能是装备不合适,如鞋子太小磨脚、军训服不舒服等实际问题。通过耐心倾听,家长可以了解孩子真正的困扰所在,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
3、肯定努力,强化积极行为
当孩子表达想放弃时,这位妈妈没有责备,而是说:“我看到你在烈日下仍然笔直站立,你的毅力让我深感骄傲。”
肯定孩子的付出和努力,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鼓励方式。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和表扬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这种方法能够提升孩子的自尊自信,帮助他们学会欣赏自己付出的努力。
4、提供实用建议,而非逃避方案
与那位教孩子“太累就装晕”的妈妈不同,这位妈妈提供了建设性的建议:如何选择更舒适的鞋垫、如何补充水分、如何与教官沟通不适等。
教授孩子应对策略,比如一些放松身心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或者如何快速整理内务、保护自己不被晒伤等实用技巧,这能赋予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5、建立支持系统,不让孩子孤军奋战
家长可以与学校和教官保持沟通,了解孩子在军训中的表现和进展。这不仅有助于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也可以共同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支持。
对于确实存在特殊情况(如身体健康问题或心理困扰)的孩子,家长应积极与学校沟通,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或适当的替代方案。
6、适当的奖励机制,给孩子一个“盼头”
制定阶段性奖励机制是激励孩子完成训练的有效方法。可以承诺孩子在完成军训后,进行一次家庭活动或者给予其他适当的奖励,让孩子有一个期待和目标。
但需要注意的是,奖励应该是合理的,不应该过度物质化,重点是让孩子感受到努力后的成就感和被认可感。
7、最后一步才是鼓励坚持
在这位妈妈的情感支持、实际建议和奖励机制都到位后,她才温和地鼓励孩子:“我们再尝试一天,如果明天还是觉得受不了,我们再和教官商量好吗?”
这种给予孩子安全感的坚持鼓励,不同于简单粗暴的“必须坚持”,让孩子感受到的是支持而非压力,反而更容易激发他们内在的毅力和勇气。
那位被点赞的妈妈在分享中说道:“和孩子沟通,句句要说到对方心里去,让对方感觉到一股暖流涌入心底。”正是这种理解和温暖,让她的孩子最终成功完成了军训,并且收获了成长和自信。
孩子们终将明白,军训这场看似艰难的挑战,实际上是他们成长路上珍贵的记忆和精神财富。而父母们的智慧引导,则是他们度过难关的最坚强后盾。
桃桃分享给正在为孩子军训担心的家长们,让我们一起做智慧父母,帮助孩子度过成长中的每一次挑战!
#记录我的2025#
更新时间:2025-08-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