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5元批发预制菜料理包”的短视频,我手欠点了下单——“开水泡5分钟,秒变四菜一汤”,这诱惑谁能扛得住?可真尝过才发现,这哪是方便食品,分明是外卖行业的“潜规则游戏”,藏着资本耍的滑头、小白踩的深坑,还有没人管的乱摊子。
一、料理包咋做的?小厂代工、大厂贴牌,卫生全看老板良心
收到试吃装当天,我顺着供货信息摸到预制菜工厂。哪儿是什么现代化车间?就是工业园区里一栋破老楼,走廊黑黢黢的,老板办公室挤在尽头。老板何总围着蓝围裙,端出凉拌海带丝和土豆牛肉,笑着说“咱这叫小而精,不比大厂差”。
夹一筷子海带丝,脆得发僵,跟裹了层“脆嫩剂”似的;土豆牛肉里的肉倒新鲜,可咽下去那股“预制味”藏都藏不住——没有现炒菜的锅气,全是调味料堆出来的咸香。跟着去生产区,切好的五花肉、牛肉堆在塑料筐里,新鲜是新鲜,但地砖上的污水没擦,肉筐和空箱子乱堆一气,看得人心里发毛。
何总拍着胸脯说“绝对没科技与狠活”,翻出检测报告说“重金属合格,不用防腐剂”。后来才知道,这话半真半假:他们靠冷冻和巴氏消毒保鲜,确实不用防腐剂;但隔壁不到2公里的大厂,嘴上喊着“全自动生产”,暗地里把订单甩给小厂代工;还有家工厂的销售更直接:“我们自己的货肯定不加东西,给别人代工?客户要加啥就加啥。”
原来预制菜工厂早有“金字塔”:大厂有资质、搞贴牌,赚品牌钱;小厂接代工、拼成本,赚辛苦钱;生产环境、做菜水平差得老远。你以为买的是大品牌,拆开包装,说不定就是哪个小作坊里,几个师傅用大铁锅炒完,手工装的袋。
二、小白咋被坑的?4980元当代理,6000元开外卖店,全是“割韭菜”的鬼话
试吃没踩雷,我差点被短视频里的“创业神话”忽悠住——“交4980元做代理,月赚2万”“6000元开外卖店,一天净赚550元”“失业3个月,靠预制菜外卖翻身”。代理把账算得明明白白:一天100单,客单价14元,收入1400元;食材成本4块钱一份,扣掉平台抽成和推广费290元,再刨去房租人工,一天净赚550元,一年就是20万。
可多问两句就露馅了。想上外卖平台?没食品经营许可证没关系,代理教你“骚操作”:营业执照地址填A,实际在B出餐,搞个“假门店”蒙混过关;怕被工商查?代理拍胸脯保证:“工商就认预制菜!顾客投诉,你把料理包拿去检测就行;要是现炒菜,说都说不清。”
我问西安做预制菜外卖的婷婷,真能赚这么多?她苦笑:“平台抽成23%-28%,料理包拿货4-6块,定价低于20元根本不赚钱。今年平台打价格战,我70%的菜都换成预制的,顾客差评说‘没味道’‘像剩菜’,可咋办?现炒更亏。
”
那些被“小本创业”吸引来的小白,大多是刚毕业的学生、被裁的打工人,揣着几千块积蓄入局,最后才发现:代理费交了,料包拿了,订单没几个;平台推广费烧完,连本钱都收不回。所谓“蓝海市场”,就是厂家和代理合伙割韭菜的噱头。
三、外卖咋成“料包餐”?商家不说、平台不管,吃了都不知道
现在点外卖,十有八九是预制菜——号称“现炒”的小炒黄牛肉,是料理包加热的;说“刚出锅”的鱼香肉丝,是工厂分装的。可商家从不明说,平台也装看不见,大家心照不宣。
我刷到过骑手拍的视频:外卖商家后厨就一个微波炉,堆着十几箱料理包,接单后拆开、加热、装盒,3分钟搞定一单。评论区里,有人骂“科技与狠活”,有人急着问“咋拿货”——对商家来说,雇个厨师每月5000块,用料理包才4块钱一份,出餐快、成本低,谁还费劲现炒?
更离谱的是,有些厂家还打“临期食材”的主意,想拿快过期的肉和菜做低价套餐。专家说“不用怕添加剂”,可问题是:消费者连吃的是预制菜都不知道,谈啥“理性选择”?就像迈克尔·波伦在《为食物辩护》里写的,我们对吃的话语权,早被资本和算法抢光了——平台要出餐快,商家要赚钱,厂家要走量,最后倒霉的是吃着“5元料包餐”,还以为是现炒的普通人。
四、这场游戏里,没人是真赢家
5元预制菜料理包的热闹,说到底就是“低成本内卷”:平台算法逼得商家没利润,商家靠料包降成本,厂家靠代工和分销赚钱,小白创业者被割韭菜,消费者吃着不明不白的饭。
有人说“这是餐饮工业化的必然”,可工业化不该是“用料理包替现炒”,更不该瞒着消费者、坑创业者。等外卖变成“料包加热比赛”,小本生意变成“割韭菜陷阱”,最后毁的是整个餐饮行业的信任。
下次点外卖,要是吃到“没味道、口感僵”的菜,别怀疑——你可能刚吃了份5元料理包,而你,连知道真相的资格都没有。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