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岁才明白,兄弟姐妹亲不亲,取决于3个人


人这一辈子,最深的关系,莫过于血脉相连。兄弟姐妹,是你走进世界的第一批同路人。

小时候抢玩具、分糖果,吵吵闹闹中长大;年轻时互相照应、彼此打气,一起守着父母的家。

可越活越大,你会发现,亲情并不总是那么“理所应当”。等到父母老去,等到各自成家,有些兄弟姐妹就像散落的棋子,谁也顾不上谁。

走到五十多岁才真正明白:兄弟姐妹亲不亲,不是命里注定,而是取决于三个关键的人。

第一个人,是你自己

有些兄弟姐妹之所以渐行渐远,不是因为对方不好,而是你自己太忙,或者太冷。

成家后,各自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有了工作,时间像被切成碎片,每一段都得掐着用。慢慢的,不打电话,不见面,不问候。等意识到关系变淡了,已经没有多少话好说。

很多人说:“他们也没主动联系我啊。”但你仔细想想,这种等着被联系的心态,是不是也让亲情打了个冷战?

想要关系亲近,必须有人先动心、先动手。主动不代表低人一等,而是一种对亲情的珍惜。

你愿意多一句问候,对方心里就多一份温暖。你肯多走一步,距离自然就近了。

第二个人,是母亲

不管兄弟姐妹之间曾经有多少摩擦,母亲总是那个“润滑剂”。

她知道谁心里有结,谁嘴巴犟但心软,也知道什么时候说一句话,能把僵局拉回人情。

母亲健在时,一句“来家里吃饭”,大家都会来。一句“你姐最近不太好”,你会想着去看看。

她是家的核心,是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桥梁。她在,家就不会真乱;她一走,桥就塌了。

等母亲不在了,很多人突然发现,兄弟姐妹变得客客气气,也变得陌生。这不是情感没了,是那个“情感调和者”不在了。

能不能继续亲下去,就看每个人愿不愿意继续接住那根线。

第三个人,是家里最会计较的那一个

一个家庭里,总会有一个人特别爱算计,什么都想得清清楚楚,斤斤计较,明里暗里挑事。

别看一个人,能影响整个兄弟圈的氛围。他抱怨这个多拿,指责那个少管,把事情讲得尖锐刺耳,生生把人逼出亲情之外。

本来一件小事,经他一说,就成了“谁欺负了谁”;本来一次聚会,因为他一句话,就再也没人想来。

其实大家都不傻。谁出力多,谁出钱少,谁装糊涂,谁在撑着,都看在眼里。真正让感情走远的,不是利益本身,而是那个让气氛变得难堪的人。

兄弟姐妹之间,不怕有人犯错,就怕有人揪着不放。不怕有人沉默,就怕有人搅局。

一个家庭要走得长久,必须有人愿意糊涂,有人愿意体面,也有人得有肚量。

亲情,不是天生牢不可破的,也不是时间越久就越亲。

它需要有人去守、有人去懂、有人去包容。

兄弟姐妹亲不亲,说到底,还是人心之间的事。

你若温柔一点,对方也不会硬气太久;你愿意放下一些,关系也不会僵持太久。

别等到某一天,聚在殡仪馆里才感叹“我们好久没见了”;别等到手机里全是冷场的群聊,才说“怎么都不说话了”。

亲情是拿来珍惜的,不是拿来赌气的。

活到五十岁,最贵的不是钱,不是权,是那些还能对你敞开心扉的家人。若你还有一个能跟你谈心的兄弟姐妹,真的已经很幸福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8

标签:美文   亲情   母亲   关系   家庭   情感   切成   家里   主动   珍惜   父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