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南京马拉松开跑,警方首次采用“岛式穿越”交通疏导方式,在42.195公里赛道沿线设置95处穿越点,部署穿越“引导员”,通过举指示牌、设置临时警戒线等方式,将参赛跑者引导至道路一侧,让市民走到赛道中央的“安全岛”。随后,工作人员迅速移动到对面,将人群引导到道路另一侧,使安全岛上的市民可以顺利穿过剩下的半条街。这一看似微小的创新举措,却在社交媒体引发热烈反响:“贴心、用心、真棒!”“以小见大,细微处见证城市治理的细心。”“建议全国推广。”收获了网友大量点赞。

网络截图。(来源:南京警方抖音号)
近年来,“跑马热”兴起,以马拉松为代表的路跑运动吸引众多爱好者参与。在以往的马拉松赛事中,常以“管制优先”,用封路来确保赛事安全顺畅。南京马拉松“岛式穿越”则颠覆此逻辑,将市民通行需求置于同等重要位置,主动回应广大市民的“过街”刚需,把市民从“被动管控的对象”转为“主动服务的对象”,让城市治理有了“以人为本”的温度。
这种“角色转变”为解决“共性难题”提供了钥匙。马拉松、演唱会等大型城市活动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也难免挤占公共资源、干扰市民生活,市民只能被动适应。南京马拉松用一道移动的“安全岛”给出了破题思路。据当地警方介绍,这种穿越模式,是在借鉴世界马拉松赛道穿越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推出的,在有条件的赛道路段组织不间断穿越,大幅缩短了市民的过街等候时间。这一创新举措的背后,是管理者对市民生活节奏的深刻体察——那些需要准时上班的人、需要接送孩子的家长、需要就医的老人,他们的需求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更值得赞赏的是,这种创新不需要投入资金建设永久性设施,不依赖高精尖技术,只是通过工作方法的优化、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就实现了多方共赢。这为众多城市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治理样本。改善民生、提升市民生活体验,未必需要轰轰烈烈的宏大工程,一个流动的引导员、一块可移动的指示牌,基于日常观察的微小改进,同样能够带来显著成效。
网友“建议全国推广”的呼声,道出广大市民对人性化治理举措的热烈期盼。菜市场的季节性调整、社区活动场地的错峰共享、公交线路的动态优化……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需求,都蕴含着城市治理的改进空间。南京马拉松“岛式穿越”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创新,在服务和治理中找寻动态平衡点,值得每一个城市深思与借鉴。
吉林日报社出品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于悦
策划:韩雪洁
执行主编:于悦
编辑:韩玉红
更新时间:2025-11-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