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货物频频被扣!远东开发这块硬骨头,我们真啃不动?

最近几个月来,中欧班列发往欧洲的货物在俄罗斯海关频频被扣。

俄方加大了检查力度,不少货物因为涉嫌"军民两用"而被滞留,原本十天就能到达的货物,现在可能要等上两个月。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俄罗斯查货力度大升级

要搞清楚这次事件,得先看看中欧班列近几年的变化。

俄乌冲突爆发前,中欧班列主要连接中国和欧洲,从苏州、武汉、郑州等地出发,经过满洲里、霍尔果斯等口岸,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最终到达波兰、德国、西班牙等地。在这条线路上,俄罗斯更多是扮演过境国的角色。

冲突爆发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欧美物流公司率先宣布停用经过俄罗斯的线路,就算这些产品不在制裁名单上也不行。为了避开俄罗斯,各国开发了跨里海的"中间走廊",从哈萨克斯坦的阿克套港口装船过里海到阿塞拜疆,再到格鲁吉亚,最后经土耳其到达欧洲。

问题是这条新线路成本高、时间长,还经常堵车。前段时间阿克套港口拥堵,整条线路几乎瘫痪。结果就是中欧班列上的货物构成发生了变化:中欧贸易减少,中俄贸易增加。

真正的导火索出现在去年。俄罗斯海关在检查中发现,一些从中国发往波兰的货物里,竟然有无人机组件、迷彩服、军靴等可用于军事的产品。这些东西很可能是波兰公司从中国采购,准备转给乌克兰军队用的。对俄罗斯来说,自己的领土被用来运输敌人的军用物资,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于是在2024年10月,俄罗斯发布了1374号令,在原有禁运清单基础上新增了机械类、电子类用品和迷彩色衣物,主要针对军民两用物资。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俄罗斯海关查货这么严的原因。

从数据上看,中欧班列全年运输量约207万标箱,按照40尺集装箱计算,大概是100万个集装箱。如果真有1000个集装箱被滞留,查验率也就千分之一。

说实话,这个比例并不算高,中国海关的查验率肯定超过这个数字。但问题在于,以前俄罗斯海关对中欧班列基本不怎么查,现在突然严格起来,货主们当然受不了。

而且,被查扣的货物主要集中在税则编号84开头的商品,也就是机电产品。这类产品本来就是中国出口的大头,现在被重点盯上,影响面自然很大。而且查验过程复杂,开箱检查要在专门的海关监管场地进行,一来二去就是好几个月。

远东开发为啥这么难啃

这次中欧班列出事,其实给那些想去远东开发的人敲响了警钟。远东地区看着资源丰富、地广人稀,好像遍地都是机会,但真要在那里扎根发展,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远东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零下三四十度是家常便饭。这种气候下,不光是人受不了,机器设备也经常出故障。花大价钱买的设备,到了那里三天两头坏,维修还得从几千公里外调配件,成本能不高吗?有些企业为了应对严寒,光是防冻设施的投入就比正常地区高出好几倍。

基础设施也是老大难问题。虽然近年来有所改善,但远东地区的交通运输、能源供应、通信网络都跟不上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想建个厂,发现连稳定的电力供应都保证不了,这生意还怎么做?铁路密度远低于俄罗斯西部地区,公路质量也参差不齐,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另外,远东地区人口本来就少,年轻人这几年还在不断流失,都往莫斯科、圣彼得堡这些大城市跑。缺少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企业想发展壮大根本没戏。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远东地区人口持续减少,现在只有600多万人,比鼎盛时期少了近200万。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因素,远东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俄罗斯政府对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任何开发项目都需要通过严格的环境评估,这个过程既耗时又费钱。

多元化布局,才是长久之计

面对这种情况,死磕一条路线显然不是明智选择。中欧班列要想持续发展,必须走多元化路线,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就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成本高一些,运输时间也比原来的俄罗斯线路长,但起码不会因为某个国家的政策变化就全线瘫痪。这条线路连接中国、中亚、高加索和欧洲,从中国新疆出发,经过哈萨克斯坦、穿越里海到达阿塞拜疆,再通过格鲁吉亚最终抵达欧洲。

正在规划的中吉乌铁路也值得期待。这条铁路将连接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一旦建成,将成为连接中国和欧洲的又一条重要通道。虽然建设难度很大,需要穿越复杂的山区地形,但战略意义重大。

对于企业来说,风险分散更是必修课。与其把所有资源都投入远东,不如在东南亚、拉美等地区同时布局。这些地区虽然各有各的问题,但起码不会因为一场地缘政治冲突就让你血本无归。东南亚国家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人力成本较低,市场潜力巨大。拉美地区资源丰富,与中国贸易互补性强。

单打独斗在远东这种复杂环境下很难成功,多方合作、优势互补、风险共担,才是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比如可以和韩国、日本等邻国企业合作,韩国企业在造船、电子等领域有优势,日本企业在精密制造方面经验丰富,可以形成很好的互补。

理性看待风险,稳步推进合作

现在的国际环境变化太快,昨天的合作伙伴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调整政策,今天通畅的贸易通道明天可能就面临新的限制。

远东开发这块肥肉虽然诱人,但想要安全地啃下来,还得再仔细琢磨琢磨。小步快走、稳扎稳打,远比一股脑儿冲进去要明智得多。

同时也要看到,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仍然有很大发展空间。能源、农业、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合作模式,既能实现互利共赢,又能有效管控风险。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这种平衡确实不容易把握,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耐心。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财经   中欧   远东   硬骨头   货物   俄罗斯   远东地区   里海   中国   欧洲   哈萨克斯坦   波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