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中秋国庆相连的八天长假里,当很多人奔波在热门景点和拥堵路途上时,一些年轻人选择了“反向过节”的方式。他们不去凑人潮的热闹,也避开了高速拥堵和昂贵的旅行开销。
这样的假期或许没有精美的打卡照片,却多了一份平常生活的踏实感,也藏着外人不一定了解的坚持。
有数据表明,今年假期出行人数虽然增加了,但人均花费却比疫情前还要低,反映出大家消费更趋理性。对这些选择“反向过节”的年轻人来说,这更像是对当下旅游热潮的一种清醒思考,也是一种主动选择的生活态度。
广州姑娘小林,她的国庆假期是从医院病床上开始的。上半年的一次意外崴脚,本以为是小事,却不料演变成了软骨损伤,需要手术。
平时工作繁忙,年假所剩无几,为了不耽误工作进度,她只能将手术时间定在国庆前夕,硬生生拼凑出半个月的恢复期。这在她看来,已经是最大限度地为自己争取喘息的机会了。
手术麻药劲儿刚过,还未完全清醒的小林就被手机里接连不断的工作消息“淹没”。客户对接、文件催促,几十条信息让她顾不上休息。
身体虚弱,她只能让家人帮忙代为阅读,自己躺在床上口述回复。接下来的住院日子里,她的电脑就成了病床上的“办公伴侣”,每当麻醉药效退去,她便撑着虚弱的身体处理工作。
除了几个亲近的同事,没有人知道她正在经历一场手术。她不愿声张,怕给同事添麻烦,也怕被贴上“娇气”的标签。
国庆期间,广州台风肆虐,阴沉的天气和病榻上的孤寂,让小林倍感委屈。生日那天,没有朋友探望,她甚至有点“矫情”地觉得,连台风都将她身边的一切欢乐都吹散了。
以往的她是个闲不住的人,总觉得宅家就是浪费时间,可这次,她却不得不窝在家里养伤。直到朋友们陆续前来探望,家里重新变得热闹起来,她的心情才渐渐明朗。
现在,她最大的盼望就是早日拆线,“趁年轻,能蹦跶就绝不躺着。”小林的故事,折射出当下职场年轻人,为了工作和生活平衡所做的挣扎与无奈。
在北京,小周和男朋友将“宅家”过成了极致的享受。七天假期,他们每天早上九点多准时“开黑”,外卖成了三餐的主旋律,玩到困倦便倒头大睡。
这种无拘无束的日子,让他们直呼“爽到飞起”,甚至盼望假期能再长一些。
其实,一开始他们也曾动过去北京野生动物园或周边省市游玩的念头。然而,看到抢票系统里瞬间售罄的火车票,以及酒店翻倍的价格,他们的热情瞬间被浇灭。
直到动身那天,两人心照不宣地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地决定:“还是打游戏舒服!”
刷小红书时,当小周看到朋友圈里被泰山下雨天的人山人海、天坛里寸步难行的视频刷屏时,她更加庆幸自己没有出门。她回想起去年国庆随大流去沈阳的经历:在张学良故居排了一个半小时的队,进去后却被挤得脚不沾地,什么都没看清就匆匆离开了。
“那趟旅行一点意义都没有。”她感慨道。
在小周看来,如今的国庆旅游,更像是一种“消费主义陷阱”:花费更多的金钱,忍受更拥挤的人群,却换来更糟糕的体验。相反,今年的宅家体验让她找到了真正的放松。
一次和男朋友玩“猛兽派对”连赢两把的经历,让她在关机睡觉的那一刻,由衷地觉得“这个国庆值了”。
她还分享了今年九月休年假去大连的经历:没有刻意的攻略,在海鲜市场等上菜等了两个小时,可那种“好吃的马上就要到嘴”的期待,比任何网红打卡点都让她难忘。“现在的社交媒体把攻略做得太细致了,去哪里玩、怎么拍照都规定得死死的,反而少了一点惊喜感。”
她觉得,旅行的快乐,就应该藏在那些看似“浪费时间”的意外和惊喜之中。
律师老陈的国庆,完全与假期无关。节前,一份紧急的客户需求摆在他面前——八号前必须提交一份法律意见书,涉及的证据材料多达两千多页。
这意味着,他的整个假期都将在加班中度过。作为民商事诉讼律师,他手头同时推进着三五十个案子,每个案件都有明确的开庭和上诉节点,“案子不等人,不管是不是假期,到点就得完成。”
他的日历表上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种节点,假期也被切割成了一段段的工作时间。
他的妻子是一名医生,预产期只剩一个多月,这个假期也抽出了三天时间出门诊,并办理了一个出院手续。夫妻俩早已习惯了这种“不完整的假期”:要么她值班,要么他加班,想要一起出门旅游,只能等到两人都能协调开时间,进行一次短途旅行。
去年国庆,他们好不容易凑出四天时间去南京,结果体验却糟糕透顶:妻子的值班表节前一周才出来,他们临时订票、预约景点,导致很多地方都预约不上。到了南京,夫子庙人山人海,想坐秦淮河的船,绕了一大圈才进入景区,结果发现排队要两个小时,最后只能无奈放弃。
“到处都要排一两个小时的队,机场、地铁、景点,太累了。”老陈回忆道。
今年的国庆虽然加班,老陈却觉得比出去旅游幸福得多。他不用穿着正装去单位,可以穿着休闲服在家办公,电话也比平时少了很多。
空闲时,他参加了两场朋友的婚礼,还帮妻子采购待产用品。虽然忙碌,但却很从容。“出游不是唯一的放松方式,能安安稳稳做点自己的事,比出去遭罪强多了。”
老陈的感悟,道出了许多“反向出游”年轻人的心声。
当朋友圈满是旅行照片和景区人潮时,这些选择“反向过节”的年轻人,在自己的步调中找到了安心。他们并非刻意与众不同,而是真正明白:假期的意义不在于跟随“必须旅行”的潮流,而在于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无论是休息放松、专注爱好,或是处理工作。
只要能暂时放下日常的忙碌与压力,就是最好的放松。
毕竟,生活是过给自己感受的,不是演给别人看的。他们用自己选择的方式,重新定义了休息的意义,也让这个假期多了一份真实的温度。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