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狂卖4万台,25万用户预付定金,Rokid的AI眼镜一度被奉为性价比神作。
然而,当价格从2499元飙升至3299元,承诺的发货一再跳票,海外用户还被突然冒出的高额关税打个措手不及,这份信任瞬间崩塌。
究竟是创业公司的无奈,还是精心算计的 “背刺”?
故事,远比你想象的更复杂。
前几天刷到朋友发的朋友圈,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火气,他从去年就盯着Rokid那款AI眼镜,发布会说2499元的时候,他拍着大腿跟我说这性价比绝了,等发售必冲,结果今年正式卖的时候,价格直接飙到3299元!
你知道那种感觉吗?就像你满心欢喜准备拆生日蛋糕,结果发现蛋糕上的奶油全被刮走了,只剩下光秃秃的胚子,又凉又失望。
有人说商业逻辑没问题,可商业逻辑能当借口吗?发布会把2499元的性价比喊得震天响,让百度、谷歌搜出来全是这个价,等大家都卯着劲等下单,又突然涨800元,这不是把用户的期待当儿戏吗?
有用户在社群里吐槽:真有底气,就别玩先抛低价吸睛,再抬价收割的套路!更别说那些花9.9元预约的人,在天猫投诉后,平台都判定Rokid承诺未履约,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
你以为这就完了?发货的事儿更让人窝火。一开始说Q2发售,三个月的模糊窗口已经够让人焦虑了,后来创始人拍着胸脯说6月下旬准时发货。
结果呢?6月底就发了一小批,到7月中旬,好多拿着先锋F码的用户还没收到货!要知道,发货在咱们眼里,是大批量开始送,不是发几台凑数啊!
更混乱的是那预售机制,F码、1元订、9.9元订,本来是想搞点热度,结果变成了谁先拿到货的混战,你说先给F码用户发,他说9.9元订的该优先,最后整个链条全乱了,这不像是在服务用户,倒像是在用用户测产能!
还有海外众筹的朋友,更是踩了大坑。明明付了钱,结果清关时被UPS收150美元关税,还要加100美元处理费,这些钱之前提都没提过!
Rokid把货值标成100美元,却不跟用户说,直到快递打电话要交钱,大家才知道哦,货发了,连个邮件提醒都没有,这沟通密度,比小作坊还不如!有老用户说:Rokid现在都不算小项目了,还这么糊弄人,谁还敢信?
其实我也懂,创业十年不容易,想做爆款、想冲销量,这些都能理解。创始人祝铭明也说最担心体验不达预期,说必须拿出85-95分的产品,可连价格、发货这些最基本的承诺都做不到,再好的产品体验,也会被信任的裂痕盖过去啊!
AI眼镜现在还是尝鲜产品,大家愿意花钱买,是相信这是下一代眼镜的样子,是愿意陪Rokid一起成长,可这份信任,不是用来一次次消耗的。
我们等的不是工厂里疯狂打螺丝的噱头,是实实在在的承诺;我们买的不是可能会涨价、可能会延期的不确定,是对一个品牌的放心。
Rokid能5天卖4万台,能有25万台定金订单,说明大家愿意给它机会,可信任这东西,攒起来难,碎起来却快,一次背刺可能没事,两次、三次呢?
说真的,我们不怕创业公司有困难,产能不够可以说,成本涨了可以沟通,但别把用户当流量韭菜。
毕竟,能让一款产品走得远的,从来不是一时的热度,是用户攥在手里的那份信任啊!Rokid,你真的该好好想想,下次再推出产品,要的是爆款销量,还是用户愿意回头的口碑?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