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的人是最怕变的,可偏生这世道,又最爱逼人变。
前些日子,郑州一家五星级酒店摆了地摊,霓虹灯下支起几张油腻腻的折叠桌,卖些小龙虾、烤串之类。两小时进账三万,倒比大堂里那些矜持的宴席还要热闹些。新闻一出,看客们照例是要议论的——有人赞它灵活,有人嫌它掉价,横竖都是旁人的生计,看热闹的总不嫌话多。
偏生有一条评论,倒比那三万块的流水更叫我怔了怔。那人问:“厨师的薪水涨了没有?若没涨,岂不是白添了辛苦?”
这话乍听是体贴,细想却透着股寒津津的天真。像极了从前上海弄堂里那些姨娘,一面数落东家刻薄,一面又嫌新来的丫头偷懒——横竖都是别人的错处,自己倒是站在道德高处的。可结局呢?你又见过几个姨娘最终当了凤凰的。
这样的人,我见过许多。他们未必坏,甚至算得上“好心”,可一张嘴便是“道理”,一抬手便是“应该”。他们活得像一本过时的账簿,每一笔收支都要算得清清楚楚,却忘了世上的账,从来就不是这般算法。
经济差了,酒店要活,厨师要吃饭。摆摊若是为了救命,哪里还顾得上“该不该”?就像战时上海,再体面的太太也会当掉皮袄换米——活人总不能让规矩饿死。
可他们不懂。他们活在一个“应当”的世界里:酒店应当体面,老板应当厚道,工资应当随工作量涨。他们用“应当”量一切,量不准了,便觉得世道亏欠了他。
这样的人,往往活得很委屈。委屈久了,就成了怨,怨又生了刺,扎别人,也扎自己。他们不明白,这世上最没用的,就是“正确”二字。
要破这困局,倒也简单——少问“为什么不该”,多问“为什么成了这样”,一少一多也许人生这大事便办成了不是。
譬如这酒店摆摊,你若先想“经济萧条,老板怕是要裁员了”,便不会急着骂它掉价;你若知道后厨的阿刘家里还有个病弱的老娘,或许连那没涨的薪水也能品出几分不得已。
看事如此,看人亦是。
从前上海滩有位朱先生,最爱说“照理不该”。后来时局变了,他的“理”没人听了,他便郁郁而终。死前还攥着一本账,记满了谁谁欠他几分道理。
这世上的道理,原是最靠不住的。
(点个关注再看呗,事无小事,人无完人,若改变能助你成长,何乐而不为呢)
更新时间:2025-07-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