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父亲

在我的结婚酒宴办完之后,一直想写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苦于不知从何处着笔。今天感觉非写不可了,怕时间过太久,某些感情上的记忆会模糊。


父亲是一个很勤劳的人,做海鲜生意时,每天三四点钟起床,到隔壁县城进货,回到我们镇上的小市场卖。从大年初二忙到第二年大年三十,年年如此,像一只不知疲倦的牛。


母亲平时对父亲颇多指责,但在勤劳这一点上,母亲也忍不住要夸奖。


另一个母亲忍不住夸赞的地方,是父亲对我们三兄妹的爱。


我自小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总吵着要买参考书、学习工具,父亲总会满足我。


印象最深的,是上初中时,为了学好英语,让父亲花了将近一千块钱,买了一台“好记星”英语学习机。


当时我信誓旦旦,“只要买了这台学习机,我英语一定能学好!”


后来事实证明,帮助并不大……这个机子根本没怎么用。


每次想起这事我都会愧疚不已,那时候,父母做着一点小生意,供我们三兄妹读书,每月几乎没有盈余,一千块钱是一笔大开销。


父亲只有初中文化,但却明白上学的重要性,一直鼓励我们好好学习。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不管我们需要什么,只要跟学习相关,他总会答应,花钱不含糊。


父亲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他总是对未来充满信心,在他看来,钱花了再挣就好,穷得叮当响的时候也没见他灰头土脸。


我常在想,我大方和乐观的性格,或许是从父亲身上学来的。


父亲的性格母亲很不喜欢,母亲是极节俭的人,不管什么钱,若不是非花不可,她就不会花。


在我整个儿时记忆,几乎没有母亲为自己买衣服的画面。


小时候不懂事,想买的东西得不到满足心里会埋怨,觉得母亲太过节俭。但她常说的一句话我们却无法反驳——要不是我节俭,你们几兄妹早睡大街去了。


这个可能性我们不怀疑,因为父亲留不住钱,是典型的死要面子穷大方……裤兜里有两千块钱,他能自信得像镇上的首富。


父亲买东西极少讲价,人家开价多少他就付多少,近两年我们讲得多了,才稍微有点改观。


他早年做过一段时间虾老板,常常一大早便带着一群人到附近乡村的各个养殖场收购养殖虾,生意似乎做得挺大,外人都以为他赚了不少钱,只有我们知道,不亏钱就是万幸了。


父亲收虾的时候,不会压价,本来才一块钱一斤的利润,开口让利就是五毛起步。


人家还以为他利润空间有多大,死命抬价。收来的货卖完才发现,又是免费“为人民服务”。


我大表哥和舅舅都和我爸合伙做过生意,但没一个能坚持超过一个月。


两人都说:“这生意做得像义工,完全不图利,我们这上有老下有小的,哪顶得住,统哥(我父亲名字)你爱惜身体吧,不行就换个行业……”


后来在我们全家的强烈反对下,弟弟甚至威胁父亲,再做这生意他就辍学,最终父亲妥协了,之后就在镇上的菜市场做起了海鲜零售,慢慢的家里条件才有所改善。


我之所以在结婚那天后,一直想写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是因为那天父亲给我的触动太大,每次想起都有落泪的冲动。


在我结婚那天,父亲忙前忙后,骑着一辆烂摩托车在各个商超和家里往来奔波,只要谁不小心提到家里缺啥,他二话不说立马就开着摩托给你买回来,拦都拦不住。


看着他奔波劳碌的身影,我真的很心酸。想起了《诗经》里一句话——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父亲多年驰骋生意场,见过一些市面,按道理跟什么人都能聊得来才是,但在我结婚那天的喜宴上,面对我妻子的娘家人,他完全不懂得说什么,只是尴尬地在那里陪坐。像是小学生混进了高年级的课堂,手足无措。


小时候父亲教我坚强乐观,我那时候好想告诉他,“你没必要自卑,你不比任何人差”。


最终我什么都没说,只是在大家举杯庆贺的时候眼睛噙满泪水。


我从没有认真跟父亲表达过感恩,相反,常常会因一些小事对他表达不耐烦,他是个满分父亲,而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儿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4

标签:美文   父亲   母亲   生意   块钱   节俭   镇上   兄妹   学习机   乐观   家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