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街往东,有一座正四方形的石制白云亭。
亭子南临深渊,可向下俯瞰巍峨的泰山和山脚下的泰安城。
东北方向则是岱顶。
山高望远,
日近云低,
气通帝座。过蓬元坊,
前面是一个小广场,广场北山,有泰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标识,
许多游客在这里排队拍照打卡,我乘着换班之际,快速抓拍了张没人时的照片,十分难得。
不得不说,泰山山顶的风光还是很奇绝的,裸露的各种岩石比较多,而且造型奇特,形态不一,险峻雄奇,又不失秀美。
前走往左,直接上山,经孔子庙可直达玉皇顶。
直笔正前,高台顶上的便是碧霞祠。望吴圣境前拍照后,我们选择先往东边的碧霞祠方向。
陡峭的台阶之上,一座券门。
回头西望,白云亭和南天门索道已相距甚远,我们已经又登高许多。
下面有座弘德楼,到最后我们也没能临。
进来券门,里面就是碧霞祠。
真的是布局严整,气象庄严恢宏。
碧霞祠始建于宋,主殿坐北朝南,共二进院落,以照壁、金藏库、南神门、大山门、香亭、大殿为中轴线,两侧券门(东西神门)内侧各有一御碑亭,另有钟鼓楼和配殿等建筑。
碧霞祠巧借地势,在正南神门台阶之下,建有一座巨大的火池(金藏库),专门供香客焚纸香,彰显出碧霞祠香火的旺盛。东侧山体前伸环抱,形成一天然屏障,上筑照壁,题写有“万代瞻仰”四个金字,十分醒目。
碧霞元君是中国道教尊奉的女神,俗称泰山娘娘、泰山奶奶、泰山圣母,传说中是东岳大帝的女儿,是西天斗母的化身,在泰山修道成真,受玉帝之命,统领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能福佑众生,特别是保护妇女儿童,有求必应。
出碧霞祠,我们往东边的山顶而来。途中可以看到碧霞祠的全景。
回头西望,山峦叠嶂,云雾缭绕,风光无限。
一堵红墙,一个圆门,外面应该就是日观峰了。
巨石而成的山顶,三面临空,四周无挡,真是观景的好处所。
平淡无奇的文字,就这么随意一写,也成了一道风景。
你在石头上看风景,我在风景中看你,你我也都是风景。
往下有条山路,不知道是不是图中的东御道?这条路看起来十分的险峻,但是风景绝对值得。
哀愚思道,
烟横云倚,
造化钟神秀,
瞻鲁台。
原来这里就是瞻鲁台,是孔子瞻望鲁国的地方。瞻鲁台也叫舍身崖,因为古代常有人为救治父母病灾,前来泰山祈求神灵,在这里跳崖以身相许。明万历年间山东巡抚何起鸣在崖侧筑墙设栏,并改“舍身崖”为“爱身崖”,以劝诫人们爱惜生命。
出瞻鲁台继续往东,峰回路转,这里有不一样的风景。
拱北石,直指正北,雄峙东海,泰山的标志景点之一,这里也是观日出的好地方。
日观峰气象台,
首出万山,
拔地通天,
惟天为大,雄恃天东,
转了一圈,已经到了碧霞祠的上方。
仰观俯察,擎天捧日,
登峰造极,昂头天外,五岳独尊。
这个五岳独尊石刻处特别火爆,因为在用的5元人民币背景图案中就有这个石刻。
再往前,就来到了玉皇顶玉皇庙前的这块无字碑处。
该碑通高6米,宽1.2米,厚0.9米,碑上未刻一字,具有关考证,该碑实为石阙,应为秦始皇所立。
我们到玉皇庙时,已经是下午5:30了,庙门已闭,里面正在往外撵人。
玉皇庙所在,是泰山主峰之巅,内祀玉皇上帝,也就是民间所说的“老天爷”、“玉皇大帝”。泰山海拔1545的“极顶石”就在玉皇庙院内。历代帝王登封泰山设坛祭天就是在这里举行。
沿玉皇庙前的路往西,有“天下第一山” “丈人峰”。
把老丈人称作老泰山大概就是从这儿来的吧!
记得转到山的背面看看,还有惊奇哟!
6点10分,天已放暗,山下灯火辉煌,视野十分漂亮。
下山途中路过青帝宫,大概也关门了,没有进去。了解了下,原来这个青帝就是上古时期的伏羲帝。
开着手电,我们看了下唐摩崖,十分震撼。
最著名的便是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唐玄宗登封泰山时御制御书的《纪泰山铭》。
至此,从早上8点一天门处开始登山,到晚上6点半,岱顶结束,全天走了9个半小时,总里程11.5公里,拔高1200余米,单是岱顶的历史经典游览线路,尚有孔子庙、青帝宫和玉皇庙未能游览。
累了一天,晚上点几个菜好好补充下体力,一看菜单,稍微好一点儿的菜价格都在70以上,毕竟是在岱顶,挑几个相对实惠些的吃了好早点儿回去休息。
能在山顶住上一夜,感觉确实很好,时间充裕太多。明天一早看了日出,还可以接着把未逛完的景点再慢慢游玩儿。
更新时间:2025-10-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