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鞍钢、河钢、首钢、柳钢、新钢、建龙…

8月以来,国内钢铁行业的创新步伐明显加快,一系列“全球首发”、“国内空白”级别的技术成果密集涌现,让人眼前一亮。从深海之下的特种用钢,到驱动新能源变革的关键材料,各大钢企仿佛进入了“科技成果竞速赛”。这些突破不仅是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推动产业链升级的主动作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盘点这些硬核成果,看看它们如何为下游产业注入新动能。

青拓集团全球首发

低碳含镍贝氏体预硬塑料模具钢

近日,青拓集团有限公司全球首发的低碳含镍贝氏体预硬塑料模具钢Q32M宽厚板惊艳合金模具钢业界。该产品以红土镍矿为原料,通过铬镍合金成分综合调控与宽厚板控轧控冷在线回火一体化生产工艺,实现了16-100mm厚钢板的贝氏体组织和预硬化(HRC32-36)。

全新研发的低碳含镍贝氏体预硬塑料模具钢Q32M一经问世,在华东和华南模具钢市场引起强烈反响,多家模具钢供应商已签订近千吨订单合同。

湖南宏旺成功试产铁基非晶合金带材

填补湖南省内同类材料空白

9月11日,湖南宏旺成功试产“铁基非晶合金带材”,材料各项性能符合要求,标志着宏旺集团“金属新材料产品家族”又添新成员。此次量产的铁基非晶合金带材采用快淬急冷工艺制成,具备中高频低铁损、高磁导率的优势,还拥有高强度和热稳定性,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电机的功率密度、效率,降低温升与能耗。产品规格丰富,支持绝大部分电能转换设备的电磁理论设计,具有普遍自适应性,可满足不同应用需求,将为高效电机、配电变压器等领域的性能提升提供关键材料支撑,填补了湖南省铁基非晶材料空白。

本钢超高强稀土热冲压耐蚀光伏支架

用钢PHS1500A/PHS1500P

全球首发

8月30日,在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上,由本钢集团自主研发的超高强稀土热冲压耐蚀光伏支架用钢PHS1500A/PHS1500P全球首发亮相。该系列产品成功攻克了光伏支架结构钢强度低、成本高、污染大、安全性差等难题,标志着我国光伏支架结构材料领域实现新突破,为国家产业链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此次首发的两款新产品重点聚焦轻量化、高耐蚀、低成本、绿色化核心方向,采用钢表面预氧化处理及合金成分调整优化的技术手段,实现了光伏支架用钢全面升级。

新钢成功研发出高强韧特厚

海洋工程用钢EQ70

近日,新钢集团成功研发高强韧特厚海洋工程用钢EQ70,并顺利完成首批出口南美市场的订单交付任务。这标志着新钢在高强韧特厚海工钢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成功跻身行业前列。高强韧特厚海洋工程用钢EQ70的成功开发及首单交付,意味着新钢在690兆帕级超高强海工钢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丰富了高端产品序列,为抢占高端海工钢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柳钢集团成功开发4款高端新品种

汽车用钢已实现批量生产

日前,柳钢成功开发镀锌双相钢、高强IF钢两大品类下,不同牌号的4款高端新品种汽车用钢标志着柳钢在高附加值产品的科技创新、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产品开发方面,新研发的镀锌双相钢、高强IF钢等品种已实现批量生产,工艺性能稳定,可广泛用于制造车身、底盘和安全部件领域,交付客户后获得好评。

此外,产品质量方面,原有镀锌汽车面板、汽车大梁钢等SAPH系列、QStE系列酸洗高强汽车结构钢产品通过工艺优化,成型性大幅提升,得到客户及市场认可,热成型钢经过系列改进提升攻关,已在热冲压头部企业批量应用。

太钢成功开发750兆帕级超高强硅钢

近日,中国宝武太钢成功开发出磁性能和力学性能兼具的0.65毫米厚750兆帕级超高强无取向硅钢(牌号:65TWYS750),批量供应于国内某知名发电机制造企业,并成功应用于变速抽水蓄能领域,标志着太钢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该级别硅钢在该领域的应用突破。

目前,太钢已围绕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发展对超高强硅钢材料的需求,陆续开发出0.50毫米、0.65毫米规格超高强硅钢系列及用户特殊需求的专供产品,在570兆帕~750兆帕强度范围形成全系列覆盖,同步完成了不同条件下疲劳特性的研究,在制造、应用技术方面形成一整套专利技术,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助力我国变速抽水蓄能发电新技术稳步发展。

日照钢铁成功研发超厚重钢桩

近日,日照钢铁针对香港某重大工程项目的特殊需求,经过持续攻关,成功研发出超厚重钢桩产品,并实现批量生产。这批“钢铁脊梁”将远赴香港,为该项目的地基建设提供关键支撑。

香港某重大工程对基础建设材料要求极为严苛。日照钢铁迎难而上,精准对接客户需求,最终成功研发出材质为S450J0 UC 305×305×283kg/m、长度达12米的超厚重钢桩,并实现批量生产。这一规格的钢桩在厚度和重量上都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充分满足了工程对承载力和稳定性的极高要求。

首钢两款高性能无取向电工钢产品

全球首发

8月14日,“智合·向新”2025年首钢无取向软磁材料用户技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现场全球首发两款高性能无取向电工钢产品,多项首创技术成果与前沿应用集中亮相。本次首发的两款产品是首钢分别面向新能源汽车和人形机器人领域,持续推动高端无取向软磁材料迭代升级的代表性产品。

ESW8517

全球首发产品ESW8517凭借其7.9W/kg(400Hz)的全球最低铁损,一举刷新行业纪录,0.1mm厚度的磁性能综合指标达到全球领先水平。这款产品不仅在性能上实现了重大突破,更在强度与磁性能的平衡难题上取得了创新性进展,屈服强度高达490MPa,使电机安全系数提升11%,同时在CLTC工况下电机能效提升0.72%。ESW8517的问世,精准匹配未来高速电机设计趋势,为高效电机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

20RSW175

全球首发产品20RSW175是专为人形机器人设计的超高磁感无取向软磁材料。该产品磁感应强度达到1.75T,相较常规产品扭矩提升1.6%,铁耗降低27%,能够有效满足人形机器人用无框力矩电机对于高扭矩密度、高功率密度的发展需求,填补了国内超高磁感无取向软磁材料的空白,为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点燃全新引擎。

山西建龙成功轧制Q460C-L高强钢

高端产品再添“硬核”新成员

近日,山西建龙1500mm卷板生产线完成冷轧用低合金高强钢Q460C-L新钢种试轧工作。经检测,该试轧卷板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等核心数据全部达标,表面质量与尺寸公差控制均优于预期。作为一种高强度结构钢,Q460C-L具有高强度、良好的焊接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桥梁建设、车辆制造、工程机械等领域。

鞍钢股份785MPa级高强韧高耐压

深海容器用AG785球罐钢

实现全球首发

近日,鞍钢股份785MPa级高强韧高耐压深海容器用AG785球罐钢实现全球首发。该产品能够满足终端用户超高压设计对材料的个性化需求,解决了材料性能、制造成型等诸多难题,有效支撑了国家重大工程示范项目的顺利推进。

鞍钢股份技术中心科研团队积极与用户共建联合攻关团队,主动参与项目设计,明确并量化满足设计要求的性能指标,创新开发出“轧制—热处理”协同优化的AG785钢强韧化集成工艺技术,成功突破材料性能瓶颈,实现全新材料从无到有、从理论研发走向实际应用的原创性突破。在此基础上,该科研团队与用户开展联合试验工作,对材料的现场焊接工艺予以技术支持,使该产品综合性能完全满足技术指标及用户要求。

填补国内空白!河钢超厚规格

压力容器用钢

近日,河钢集团舞钢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批195mm厚度Q345R(R-HIC)抗氢致开裂钢板顺利交付客户,将用于中东某百万吨级石化循环氢脱硫塔项目。该产品的研发,填补了我国超厚临氢钢领域空白,其创新应用的氢陷阱调控技术为石化装备安全升级提供了“河钢方案”。

Q345R(R-HIC)是临氢环境下石化设备常用的中低温压力容器用钢,在保持普通Q345R钢板力学性能基础上,抗氢损伤能力突出。其中大厚度Q345R(R-HIC)钢板因在高压、氢腐蚀环境中表现优异,被广泛应用于加氢反应器、大型储罐、深海油气装备等能源领域关键设备建造。

纵观这些首发技术,一个清晰的趋势已然显现:中国钢铁工业正坚定地从“规模为王”走向“技术制胜”。无论是青拓以红土镍矿为原料的绿色探索,还是本钢、鞍钢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的责任担当,亦或是首钢、太钢在新能源、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的前瞻布局,都标志着行业正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深度转型。这些“点”上的突破,正汇聚成“面”上的产业升级浪潮,为中国制造业的脊梁注入了更坚韧的“钢”性。未来已来,我们有理由期待,这些创新成果将很快在更广阔的领域开花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1

标签:财经   首钢   鞍钢   材料   产品   强韧   领域   硅钢   取向   性能   太钢   合金   批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