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那阵儿,全国都在搞“地名去人名”,山西晋中太行山里的左权县,一下子就站到了“没名”的坎儿上。
按中央新规矩,不能用领导人名字当地名,山西省委直接下了文件,要把左权县并入旁边的和顺县,以后地图上就没“左权”这俩字了,消息传到小山城,那动静可不小。

麻田公社的喇叭半夜就放起《太行山上》,村口老槐树下围满抽着烟袋的老兵,煤油灯底下,老奶奶抖着手指头摁红手印,一场要保住县名的事儿。
就这么从太行山刮到了北京,最后连中南海都知道了,要搞懂为啥老百姓这么在乎这县名,得往回捯1942年。

那年5月25日,日军搞“铁壁合围”打十字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为了掩护总部突围,没了性命,那会儿他才37岁。
太行山里的人一夜之间像没了主心骨,辽县(就是后来的左权县)老百姓扶老携幼,在清漳河边给左权堆了个衣冠冢。

还不到四个月,五千多人签名摁手印,求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把县名改成左权的名字,同年9月18日,正好是“九一八”十一周年,西黄漳河滩开了改名大会,辽县正式成了左权县。
本来想这也就是个名字变动,可后来发现,对山里人来说,“左权”俩字早不是简单的地名了,公祭日大家徒步来祭拜,南下干部路过麻田必下车致敬,1949年大军渡江。

朱德还特意让入湘部队绕路去湖南醴陵,看望左权的母亲,替左权磕个头,那会儿谁喊一声“左权”,就知道是自己人,这分量可不是一般地名能比的。
可谁也没想到,十几年后,这县名又要保不住了,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中央出了《关于更改地名的指示》,怕搞个人崇拜,要求把用领导人名字命名的县、市都改名。

到了1958年,“大跃进”正热乎,全国都在合并县市、精简机构,山西就顺着这股劲儿,决定把左权县并到和顺县,对外都叫“和顺县”,原来的左权县地盘改成“左权人民公社”。
文件传到太行山,跟往滚油里泼冷水没啥区别。

老区干部想不通,将军尸骨还没凉透,怎么连名字都要抹掉?麻田公社的45个老红军,把自家炕桌拼到一块儿当“会议桌”,商量着要去晋中、去太原、再去北京。
他们自己带了粮票和路费,就这么组成了一支“银发上访团”,把老百姓摁满红手印的请愿书往中南海递。

这伙人平均年龄都55岁了,那会儿交通可没现在方便,能一路从山里走到北京,这份执着我是真佩服,他们也成了1958年冬天北京城里挺特别的一道风景。
这支老红军队伍到了北京,最先见到的是彭德怀,1959年3月19日,在中南海永福堂,老战友们刚给彭总敬完礼,眼泪就下来了,直愣愣地说“老总,左权县要没了”。

彭总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党中央有决定,我无权更改”,但当晚他还是给山西省委打了电话,让他们再慎重研究研究。
很显然,彭总虽没直接改政策,但能主动搭话,已经是给这事留了口子,这细节其实挺关键的,那会儿高层办事讲规矩,但也没忘了老区的情分,真正让事儿有转机的是朱德。

朱德跟左权一起打过仗,收到太行老兵的联名电报后,提笔写了“民意不可轻”六个字,还盖了红章,直接送到毛泽东办公室。
后来开政协会议,朱德在会上提了一嘴,“左权是为国捐躯的高级将领,也是太行百姓的亲人,群众有意见,我们要听,”话不多,但分量重得很。

1959年4月,毛泽东南巡回京,在专列上看了朱德转过去的材料,据秘书回忆,主席看完轻轻笑了笑,写了八个字,“群众不愿改,就保留,”还落了款“毛泽东一九五九年四月”。
十天后,中央办公厅就给山西打了电话,说左权县名继续留着,和顺和左权分开设县。

到了1960年2月16日,国务院开全体会议,用25个字定了这事,“设立左权县,以和顺县的部分行政区域为左权县的行政区域,”折腾了一年多,这保县名的事总算落了地。
有人说左权县能保住,是高层开恩,可仔细琢磨琢磨,这事没这么简单。

首先,左权跟太行百姓是真生死与共,他37岁把命丢在十字岭,老百姓把对他的感恩、对战争的记忆,全搁在“左权”这俩字里了,这情感根基不是说动就能动的。
其次,老红军、老民兵这些人,没瞎闹,先在党内反映,再逐级上访,最后才去北京,把分散的情绪变成了有条理的表达,既讲感情又讲规矩,这组织力也很重要。

再者,那会儿的体制虽说强调集中统一,但碰到老区、烈士这种事,还真有“特事特办”的弹性空间,朱德、彭德怀这些老革命家过问,让老百姓的意见能传到最高层,这通道没断。
更何况,中央反对个人崇拜,但也没说不让老百姓缅怀烈士,这俩事不冲突,最后既维护了政策的威信,又顺了民心,算是双赢。

现在再去左权县,清漳河还缓缓流着,十字岭上的松柏长得挺茂盛,烈士陵园大门两侧有副对联,是没人署名的人写的,“十字岭烽火未随岁月散,百姓心热血终与山河同。
”当地人身份证上,“左权”俩字还明晃晃的,每逢清明,老兵们拄着拐杖,会到左权铜像前敬个军礼,孩子们放学路过,也会停下来喊一声“左权爷爷”。

搞不清现在还有多少地方能像当年这样,为了一个县名,老百姓敢发声,高层愿倾听,1958年的合并令像阵山风,刮走了不少东西,可没刮走老百姓对英雄的思念。
朱德那句“群众意见太大”,不光保住了县名,更留下个理儿,再大的政策,也得给民心留条回家的路。
山河能变样,政令能改,但那些用鲜血写的、用岁月记的名字,终究会在老百姓心里一直活着。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