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跟着儿子到陕西宝鸡生活了一年,说实话,我羡慕这的生活了

六十二岁那年,我从河南洛阳的工厂退休了。原本想着就在这座熟悉的城市养老,每日喝喝胡辣汤,听听豫剧,偶尔去明堂遗址转悠转悠,便是余生最好的安排。不料儿子在陕西宝鸡成了家,三番五次来电邀我同住。想着老伴早年病逝,独自守着空荡的老房也确实寂寞,便终于点头,收拾了几件行李西行。

初到宝鸡时正值九月。火车缓缓驶入站台时,窗外是灰蒙蒙的天,空气里飘着细密的雨丝,隐约能嗅到一股湿润的黄土气息。儿子家住渭滨区,小区对面就是蜿蜒的渭河。第一夜我睡得意外踏实,没有洛阳清晨五点钟的摩托车轰鸣,只有若有若无的风声掠过窗户,像是谁在远处低语。

宝鸡的秋天比洛阳分明得多。才过十月,风中就已带着明显的凉意。我习惯早起,总爱去渭河公园散步。河堤上常见老人提着鸟笼遛弯,画眉、百灵在竹笼里跳腾鸣叫,声音清脆极了。偶尔还能见到几个写地书的老先生,手持特制的大毛笔,以水为墨,在青石砖上挥毫行楷,字迹在晨光中闪着粼粼的光,不过半小时就蒸发得了无痕迹。

我最常去的是人民街菜市场。那里的摊贩不像洛阳那样高声吆喝,都安静地守着自家摊位。卖豆腐的老汉总是慢条斯理地切着豆腐,刀起刀落间,方方正正的豆腐块就排成了队。第一次买擀面皮时,我看着那透明的面皮不知如何是好,卖面皮的大娘直接拌好一小碗递过来:“老哥尝尝,咱宝鸡的擀面皮得配这油泼辣子才香。”那酸辣劲道的味道让我这个吃惯了烩面的河南人顿时开了眼界。

宝鸡的冬天来得猝不及防。十一月中旬,第一场雪就悄然而至。那天我正站在小区院里看几个老人下棋,雪花突然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棋局却丝毫未受影响,对弈的老先生只是抖抖肩上的雪,继续盯着棋盘沉思。后来才知道,这些老人都是厂矿退休的,下棋的历史比我的工龄还长。

儿子周末喜欢带我去周边转悠。最让我惊奇的是北坡公园,原本以为就是个普通山坡,上去才发现别有洞天。站在西府老街的青石板路上,可以俯瞰整个城区。灰瓦屋顶连绵起伏,远处秦岭山脉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老街两旁的传统民居改成了各种小店,窗棂上贴着红色窗花,屋檐下挂着金黄玉米,恍惚间仿佛穿越了时空。

开春后,我迷上了逛青铜器博物馆。作为河南人,本以为看惯了文物,可这里的何尊、墙盘还是让我震撼。尤其喜欢周三上午的免费讲解,那位头发花白的志愿者讲解起来如数家珍,常常说着说着就陶醉在自己的讲述中。后来我才发现,博物馆里不少参观者都是本地退休老人,他们一待就是大半天,仿佛这些三千年前的青铜器是老朋友一般。

宝鸡的春天多风。渭河边的柳树抽了新芽,在风中摇曳得像一团团绿雾。我常在这种日子去金台观转转,这道观建在黄土高台上,朱红色的围墙在春日阳光下格外醒目。观里古柏参天,香火缭绕,偶尔能见到道士们在做早晚课,诵经声伴着檐角风铃的叮当声,让人心静。

饮食上我渐渐习惯了西府口味。儿子带我去吃岐山臊子面,那酸辣鲜香的味道让我这个吃惯了烩面的河南人啧啧称奇。最爱的是那口酸汤,据说正宗臊子面要“酸辣香薄劲光”,我虽品不出那么多门道,却也能吃出与中原面食截然不同的风味。锅盔牙子也比老家的烧饼厚实,麦香味更浓,掰开来热气腾腾,就着一碗红豆粥下肚,浑身都暖和了。

五月是宝鸡最好的时节。渭河两岸的樱花开了,粉白一片。我常坐10路公交车漫无目的地逛,这条线路从老城区穿行而过,经过火车站、经二路,最后到达炎帝园。售票员是个热情的中年妇女,久了认得我,总说:“老师傅又出来转啊。”有次车过神农大桥,正好看到夕阳西下,渭河水被染成金红色,几只白鹭在水边伫立,美得让人移不开眼。

医疗方面也让我安心。市中心医院的医生听说我是河南来的退休职工,特地给我详细讲解了异地就医政策。社区诊所的老中医会给我开“黄芪炖鸡”的食补方子,笑着说:“咱们这儿接近西北,气候干燥,老师傅要多喝些汤汤水水。”

如今我学会了几句宝鸡方言。“嫽咋咧”是好极了,“咥饭”是吃饭,“倭也”是舒服。去市场买水果会说“给咱称些猕猴桃”,其实陕西的猕猴桃确实比河南的甜些。商贩们听出我的河南口音总会多聊几句,听说洛阳牡丹开得正好,就往袋子里多装几个柿子:“咱们宝鸡的西府海棠也快开了,老师傅记得去看。”

周末儿子媳妇带我去太白山。盘山公路像一条丝带缠绕在青翠的山间,海拔越高雾气越重。我们停在半山腰的观景台,云海在脚下翻滚,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山路边有卖野菜饺子的农家乐,老板娘热情地招呼我们尝鲜,荠菜馅的饺子带着山野的清香。

最近我开始考虑长住的事。洛阳家里养了十几年的吊兰,可以分株带到宝鸡来。中原的老友答应每年秋天来看我,要我带着去品尝正宗的岐山臊子面。儿子的书房添了张书桌,说是给我看书练字用——他们知道我爱写毛笔字。

昨日傍晚在渭河岸边散步,遇见几个洛阳老乡在河边钓鱼。他们的小桶里已经装了几条白条鱼,见我来热情地招呼:“老哥也是河南来的?宝鸡这地方宜居啊。”那一刻忽然明白,退休后选择一座城市,不是简单的地理迁移,而是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宝鸡让我这个中原人读懂了黄土高原的厚重,在秦岭渭水间找到了生命的宁静。

或许秋天我就把洛阳的房子托付给老友照看,正式在宝鸡定居。这里的山水、人文、饮食、乡音,已经成了我舍不得放下的日常。年岁大了不是漂泊,而是终于可以随心选择让自己舒服的活法——就像渭河里的石头,经过水流冲刷,变得圆润而从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8

标签:旅游   宝鸡   陕西   说实话   羡慕   儿子   渭河   洛阳   面皮   河南   岐山   老师傅   秦岭   老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