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味中药被列入伤肝名单,医生提醒:长期服用或引发肝病风险

56岁的张阿姨最近总觉得疲惫乏力,右上腹还隐隐作痛。去医院一查,肝功能指标异常,转氨酶竟然超出正常值两倍多。医生详细询问后发现,张阿姨为了"养生",已经连续喝了大半年的自制中药茶,里面还加了不少所谓"保肝"的药材。

"中药不是纯天然的吗?怎么会伤肝呢?"张阿姨怎么也想不通。

其实,像张阿姨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人觉得中药温和无害,殊不知,用错了照样会给肝脏带来沉重负担。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药与肝脏健康的那些事儿。

中药为什么也会伤肝?这些机制你必须知道

在不少人的观念里,中药是"纯天然"的,副作用小。但事实上,药物进入人体后,大部分都要经过肝脏代谢。如果使用不当,中药同样可能造成肝损伤。

根据《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的数据显示,在我国药物性肝损伤病例中,中草药及其相关制剂导致的肝损伤占比约26.81%,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肝脏为什么容易受伤?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化工厂",负责药物的代谢转化。当药物成分过量、配伍不当,或者个人体质对某些成分敏感时,就可能引发肝细胞损伤。特别是一些含有生物碱、重金属成分的中药材,如果长期大量服用,肝脏负担会明显加重。

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研究团队曾对临床病例进行分析,发现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往往与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多种药物联用等因素密切相关。这提醒我们:中药虽好,但绝不能随意使用。

这4个用药误区,正在悄悄伤害你的肝

很多人吃中药出问题,根源往往在于这些常见误区:

误区一:"是药三分毒"不适用于中药

不少人认为中药性质温和,可以长期服用。但实际上,任何药物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比如一些用于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中药材,如果没有对应症状却长期服用,反而会加重肝脏代谢负担。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肝病专家指出,临床上接诊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约40%是因为自行购买中成药或中药材长期服用,有的甚至连续吃了一两年都不停药。

误区二:多种中药配在一起效果更好

"这个养肝,那个补肾,一起吃不是更好?"这是很多养生爱好者的想法。殊不知,中药讲究配伍禁忌,不同药材之间可能产生相互作用,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增加毒性。

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的研究显示,同时服用3种以上中成药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的风险是单一用药者的2.3倍。特别是一些含有相同成分的中成药重复使用,等于变相加大了剂量。

误区三:中药保健品可以随便吃

市面上各种打着"纯中药""无添加"旗号的保健品琳琅满目。很多人觉得既然是保健品就很安全,于是敞开了吃。

但《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的一项调查发现,部分中药保健品为了增强效果,可能违规添加化学成分,或者使用了未经充分安全性验证的药材。长期服用这类产品,肝损伤风险不容小觑。

误区四:凭经验用药,不看医生

"我邻居吃这个药很管用,我也试试"——这种做法危险性很大。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同样的药对别人有效,对你可能就是毒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临床数据表明,未经医生指导自行用药的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是规范用药者的近5倍。尤其是本身就有慢性肝病、肾病的患者,自行用药风险更高。

保护肝脏,安全用药这样做

既然中药也有伤肝风险,那该如何安全使用呢?专家给出了这些建议:

第一招: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

无论是治病还是养生,用中药前一定要咨询中医师。医生会根据你的体质、病情,选择合适的药材和剂量。切记不能凭广告、凭经验、凭感觉随意用药。

第二招: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

"是药三分毒"的道理同样适用于中药。即便是医生开的方子,也要严格按照剂量服用,不能自行加量或延长疗程。一般来说,中药治疗需要定期复诊,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案。

中华中医药学会建议,服用中药期间,最好每1-2个月检查一次肝功能,及早发现异常指标。

第三招:警惕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果你正在服用西药,又想用中药调理,一定要告知医生。有些中西药联用会产生不良反应,比如某些活血化瘀的中药与阿司匹林同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同时,避免同时服用多种中成药,特别是功效相似的产品,以免成分重复导致过量。

第四招: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药品

无论是中药饮片还是中成药,都要到正规医院或药店购买,认准国药准字号。来路不明的药材、保健品千万别碰,质量和安全性都没有保障。

第五招:出现不适立即停药就医

如果服药后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尿黄、皮肤发黄等症状,要立即停药并就医检查。这些可能是肝损伤的早期信号,及时处理往往能避免严重后果。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提醒,药物性肝损伤如果早期发现、及时停药,大部分患者可以完全恢复。但如果继续用药或拖延不治,可能发展为慢性肝病甚至肝硬化

健康从来不是碰运气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用对了是治病救人的良药,用错了同样会伤身。保护肝脏健康,关键在于科学、规范地使用药物。

记住:再好的养生方法,也比不上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其盲目吃药进补,不如从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做起。如果真有健康问题,及时就医才是正道。


你的肝脏健康吗?如果正在服用中药或保健品,不妨对照上面的提醒,看看自己有没有走入误区。健康无小事,用药需谨慎。具体的健康情况和用药方案,仍需前往当地正规医院面诊,由专业医师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切勿自行诊断用药。

科学用药,你的肝会感谢你。


注:文中所涉人物化名处理,请勿对号入座;图片来源公开网站。


参考资料: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5年版)》.中华肝脏病杂志,2015,23(11):810-820
  2. 肖小河,王伽伯,吕爱平等.《中草药肝损伤风险信号的识别、评价与控制》.药学学报,2013,48(05):645-651
  3.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中草药,2018,49(1):1-8
  4. 茅益民,陈成伟.《药物性肝损伤326例临床特征分析》.中华肝脏病杂志,2012,20(3):185-188
  5. 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中成药联合用药安全性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17,52(15):1289-1293
  6.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编辑部.《中药保健品安全性问题及监管对策》.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8):751-753
  7.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30(11):1089-1092
  8.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
  9.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药物性肝损伤防治科普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10.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药相关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4):416-420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3

标签:养生   肝病   中药   医生   名单   风险   损伤   肝脏   中国   中成药   药物性   误区   保健品   药物   剂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