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沉睡的文物在夜晚“活”起来

主题讲解精彩纷呈、非遗体验人气爆棚、文博产品销量走高……夜晚的博物馆有着非凡的魅力。

自10月28日起,邯郸市博物馆推出“邯博之夜”夜间专场活动,开放时间从17:00至21:00(周一除外)。截至目前,夜场观众已达7000余人次。

这场打破时间束缚的文化之约,不仅丰富了市民的夜间精神生活,更以文旅融合之力,让千年古都的文脉在夜色中愈发鲜活。游客在博物馆或沉浸式领略考古魅力,或徜徉于文化的海洋,尽情享受这场独特的“文化夜宴”。

11月15日,夜游博物馆的小游客在观赏展品。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李磊 摄

特色主题讲解

全方位解读赵文化

11月15日19时,夜幕低垂,邯郸市博物馆笼罩在一层柔光中,这座承载了三千年文化底蕴的殿堂,再次迎来鲜活时刻——游客陆续进入馆内,开启夜游邯博的专属快乐。

“在邯郸市博物馆内,有十大镇馆之宝,今天我就带大家看看这些在网络上‘出圈’的宝贝……”19时30分,身着古装的讲解员,引领着观众走进展厅,娓娓道来。

随着夜游观众到来,原本静谧的展厅变得热闹起来,灯光温柔地洒在文物上,勾勒出别样的历史韵味。

“说起邯郸,大家肯定会想到赵文化,想到胡服骑射,而强大的骑兵离不开优良的战马。我们来看这三匹青铜战马,这也是一楼群马铜雕“逐鹿中原”的原型……”在首件宝藏文物展柜前,讲解员一边向观众介绍三匹青铜战马的深厚背景,一边巧妙地将赵文化精髓融入其中,观众们围在展柜前,目光聚焦在三匹青铜战马上,听得津津有味。

“讲解员讲得很细致,感觉透过这冰冷的青铜,能看到当年赵国战马奔腾、战旗猎猎的壮观场景。”山西游客杨子凡听得很入神,他说与白天的通馆讲解不同,夜晚的主题讲解让他对邯郸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据介绍,每个“邯博之夜”,讲解员都身着战国袍或汉服带领观众徜徉在各个展厅,就某一个主题进行讲解,诸如《壁刻春秋:邯博之夜探邯郸石窟》《赵武灵王的逆袭:一场军事革命的顶层设计》《解锁邯博宝藏:十大明星展品的“出圈”理由》等热门主题轮番呈现。每个夜场讲解都不同,或聚焦特定展厅,或针对某个文化主题,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为观众带来别样的感受。

丰富体验活动

满足游客多元需求

“原来这样就能印刷出图案,真是太好玩了!”在博物馆一层青少年活动中心,生肖年画印刷体验活动吸引了十几位小朋友。

“先用棕刷蘸墨,刷满模板图案,再覆上宣纸,然后用平刷扫印,大家注意要轻轻地刷,不要用力按压……”市博物馆工作人员马勇十分认真,围观的小朋友跃跃欲试。

这是“邯博之夜”颇受大家喜爱的非遗体验等活动。

每天夜间,博物馆一层都轮换开设包括无骨花灯制作、线装书装订、盛唐石刻、雕版印刷等在内的14项非遗与传统技艺体验活动。这种沉浸式、互动式的体验,不仅让文物“走”到观众眼前,也让厚重历史与创新设计碰撞出火花,点燃了大家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每一个项目的选择和设计,我们都下足了功夫。”市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主任李建欣介绍,为了满足更多小朋友的体验感和参与感,他们开发了十几个非遗与传统技艺体验项目,既保留非遗精华还能适合小朋友操作,让孩子们在亲手制作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比如说木版年画的印刷,原本是五色套印,操作较为复杂繁琐,考虑到小朋友的动手能力,我们将其简化为单色纸版体验,更易于上手。”李建欣说。

正在体验木版印刷的小学生刘涵韵显得十分开心,她的妈妈为活动点赞道:“这些活动对于小朋友很友好,而且也增加了我们的亲子时光,博物馆夜场开到了我们的心坎上。”

为增加夜场活动的趣味性和有序性,博物馆还增加了“文博大转盘”活动,完成任务的观众,可获得一次转动转盘的机会,并能得到多种优惠。另外,专家大讲堂、文物公益鉴定等活动也在夜间不定期开展。

邯郸市博物馆馆长李昊鹏表示,“邯博之夜”以“夜游邯博,乐享文明”为主题,绝非简单的延长开放时间,而是围绕夜游体验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文化活动,让沉睡的文物在夜晚“活”起来。未来,市博物馆将持续深耕本土历史文化,深挖馆藏资源、拓展主题维度,推出更多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夜场专属讲解。“我们将以更贴合大众需求的内容设计、更具沉浸感的观展体验,让夜间文博服务更有温度、更富内涵,让更多人在夜色中品味邯郸历史文化魅力。”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杨溪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1

标签:旅游   文物   夜晚   博物馆   邯郸   邯郸市   观众   夜场   战马   讲解员   小朋友   主题   夜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