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次降息之后很多人都在讨论,大家的钱是好像越来越不愿意放银行了,特别看了2025年6月央行那里出来的数据后,感觉这种趋势更明显了。
这些大量的钱都跑到哪里去了,最终又会流向何方?
进入到2025年6月份,央行公布了5月份中国的居民存款的最新数据。
可以说是大幅下降,少了11732亿元,这和2024年同样时间的储蓄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先看看为什么大家兜里的钱不愿意存在银行里了。
到了2025年,特别是年中那会儿,国家的经济增速慢了下来。
与此同时物价也没怎么涨,甚至有些时候感觉还很平稳,这让不少人对未来的收入和整体经济前景有点没底。
按理说心里没底的时候,人可能会更倾向于把钱攒着,但奇怪的,这次大家存钱的意愿反而没那么高了。
其实当钱放在银行收益不高时,人们会觉得,未来什么样不确定,这会儿低收益存着意义也不大,不一定能跑赢通胀,所以存款反而会往外去。
存款的去向主要有三个,第一个主要去向,就是银行自己旗下的理财产品。
以前大家存钱,主要是活期或者定期,那是银行的表内业务,算是最基础的存款。
现在监管机构明确地鼓励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好好做业务,别光想着把规模做大,更要注重把钱导向国家真正需要的地方,也就是所谓的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
比如搞科技创新,绿色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等,结果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和销售回暖就因此加快了。
这些理财产品跟存款不一样,它们通常投资股票,债券或者其他非标资产,收益波动大,风险也更高。
但相对较低的存款利率来说,潜在的回报会更有吸引力。
除了银行理财,还有一些钱直接跑向了资本市场,这就是钱的第二个去向了,这个方向包括股市,基金市场,跟银行自己理财还不太一样。
当银行存款利率低得不够时,一些风险承受能力相对强或者想博取更高收益的居民,就会把钱拿去买股票,买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等。
这就是金融里说的脱媒现象,资金绕开了银行这个中介,直接去了别的金融机构或者直接投资市场。
第三个去向就是各种消费,现在这个通货紧缩的时期,有句话说得很好,最好的折腾就是不要折腾。
有不少比较有远见的中产阶级都不太愿意投资去做生意或者投资去理财了,他们认为这个时候选择理财亏的可能性很大。
但是钱单纯放在银行里面收益又很低,那该怎么办?
有不少人选择把钱拿出来,买一些实际的可用的东西,比如说刚需的房子和车子,或者上个课自我提升,这就导致钱不存在银行了。
存款少了影响更是不小,最直接受影响的,肯定就是银行自己了。银行主要的盈利模式是靠存贷利差,也就是吸收存款再放贷赚取中间的利息差。
现在存款来源没那么稳定了,获取资金的成本可能就高了,银行拉存款的难度非常大。
为了留住一些资金,银行可能得想办法,或者提供一些非利率的优惠,或者通过别的渠道去借钱来弥补存款的不足,这都会影响银行的经营和盈利。
银行不得不开始琢磨怎么调整自己的负债结构,也就是让资金来源更多元化,更稳定。
按理说如果银行存款利率下降,可能会倒逼银行降低贷款利率,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是好事儿,借钱的成本就低了,能缓解不少财务压力。
较低的融资成本也可能鼓励企业多投资,扩大生产。但是反过来看,如果银行存款流失太厉害,它自己的钱不够了,也可能会变得更谨慎,轻易不放贷。
所以说银行存款流失这件事儿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影响有好有坏,而且可能变化得非常快,作为企业主可能需要多关注一下。
更让大家头疼的还有一点,就是这国内的金融变化,刚好赶上国际环境复杂。
现在中美之间各种贸易摩擦,关税来往,这些外部的不确定性,让全球经济都跟着波动。
这种外部压力传到国内,可能会让大家对经济的信心进一步打折扣,进一步影响居民和企业的投资和消费决定。
外部环境还会影响国家的货币政策操作,在这个动荡的时期,储户和银行到底该怎么做,才能保住自己的钱袋子,甚至实现双赢?
在这种时候,手里有钱的普通人知道钱放在银行里,收益确实比以前低了,而且可能还会维持一段时间。
所以不能光指着银行存款了,要多了解一些其他的打理钱的方式。
但切记,收益高往往风险也大,绝对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得把钱分散开来放。
做资产配置,认真评估自己能承受多大的风险,别看别人投什么赚钱了就跟着去,得根据自己的情况来。
在这个变动的时期,稳健比一夜暴富更重要,把风险控制放在首位。
对银行来说,日子也没以前那么躺着赚钱了,大家不爱光存钱了,银行想拉到稳定的资金源就更难了。
所以银行也得变。
它们不能只靠息差赚钱了,得想办法提供更多别的金融服务,还得优化自己的资金来源结构。
钱在经济中更有效地流转起来,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都是好事。
虽然外面有风浪,只要大家都积极调整策略,还是有机会继续在市场里靠钱生钱,稳中求进的。
导致银行存款减少原因很多,但是钱不是没了,而是从传统的存款账户跑出来,多数去了银行理财,股票基金等地方。
这个变化对银行,企业都有影响,所以大家不必惊慌,学会合理理财,让自己的财富得到保证。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信源
新浪财经 2025-06-24 终于把存款逼出银行了?2025年6月央行最新数据,存款去哪儿了?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6-19 利率跳水存款加速搬家,5月非银存款创近十年同期新高
更新时间:2025-07-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