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石油勘探的壮阔征程中,东方物探西安物探装备分公司始终以装备创新驱动生产力变革,以硬核技术筑牢物探装备保障。从西北荒漠到蔚蓝海疆,从手工绕制检波器到领跑行业的节点仪器,一代代装备人铸钢铁为骨、融创新为魂,走出了一条装备持续革新、新质生产力不断跃升的奋进之路。
作为公司装备研发制造的主力军,西安物探装备分公司锚定“建设世界一流物探装备研发制造中心”的总目标,以创新驱动装备跨越升级,在勘探装备的迭代进程中,诠释着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
从“一根绕线”到“全球认证”
自主创新的破茧之路

1959年,西安南郊的一间房屋里,工人们正埋头绕制漆包线。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中国第一台DZ-571电子管光点式地震仪诞生,改写了中国“地震仪器全靠进口”的历史,实现了物探装备的首次突破。
同年,这批国产设备奔赴大庆石油会战现场。铁人王进喜的钻井队用上了西安制造的仪器。那一刻,装备人心中燃起一团火:再艰难也要做出中国人自己的装备!
检波器是分公司的“根基”,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DZ-663、SDZ-751B,到新世纪的SN、SD系列,再到高灵敏度检波器,产品持续迭代,技术不断跨越。
2022年,SN5A、SD7M检波器通过英国Verif-i国际认证,实现“全球通”。这不仅意味着西安制造服务国内,更成功走向世界。累计生产的数千万只检波器,已在全球多个油气盆地留下中国足迹。

从“缆线桎梏”到“节点自由”
勘探装备的轻盈革命
十七年前,撒哈拉沙漠中,勘探队员在烈日下拖曳数十公里电缆。沉重的线缆,铺设一次就要半天。“勘探队员何时才能剪断这沉重的缆线枷锁?”
2020年,疫情突袭。分公司接到业界最大规模订单——21万道eSeis节点仪器生产任务。车间里,40多个质量控制点、23项操作规程层层把关,数百名员工昼夜轮班......一位质量工程师说:“每一块电路板、每一只检波器,都是我们的底线。”

如今,60余万台eSeis节点仪器已应用于150多个项目,累计使用超过500万道次,作业效率提升30%以上。从酷热的塔克拉玛干到零下30℃的锡林浩特雪原,从海拔5000米的高原到台风频发的海南,eSeis以卓越的稳定性诠释着坚韧,如星火燎原般绽放着奉献之光。


从“陆地纵横”到“深蓝逐梦”
开拓勘探的蓝海疆域

如果说节点仪器为陆地勘探插上翅膀,海洋装备则让西安物探装备人扬帆深蓝。
分公司已启动oSeis海洋节点研发。在黄海、南海、东海反复海试中,攻克了无线充电、无线授时、低功耗传输等关键技术。10余人的核心研发团队连续30个昼夜在天津大港成功完成海试。同时,可适用于3500米以上水深的oSeis-DW深水节点已初步技术定型,标志着国产海洋节点迈出关键一步。


随着eLink海洋枪控系统、BPS数字应答器等海洋装备相继研发成功,分公司已构建覆盖陆地、过渡带、浅海至深海的全系列装备技术体系,实现了从“陆地纵横”到“逐梦深蓝”的跨越。
从“手工打磨”到“数智赋能”
制造模式的数智跃迁




在公司建设“数智物探”目标引领下,西安物探装备分公司全面推进数智化转型。通过引入自动绕线机、视觉检测系统、AGV小车等智能装备,建成全过程可追溯的精密生产线。结合自主研发的节点故障智能检测系统、节点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实现研发与制造的高效协同。
分公司积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研发制造中的深度融合。目前,eSeis 5G、3C、震电一体等新型装备与技术正加速研发与落地,不仅提升了企业自身的创新效能,也为能源勘探领域注入强劲的“中国智造”力量。


从“一根绕线”到“全球认证”,从“缆线桎梏”到“节点自由”,从“陆地纵横”到“逐梦深蓝”,东方物探西安物探装备分公司的发展足迹,跨越山海,历经技术创新的漫漫征途。
如今,新一代装备人正以智能与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向高端价值链全面迈进。他们的梦想,指向更加辽阔的远方......
图文:张健 胡强 路文瑄 王东
来源:东方物探公司微信公众号
更新时间:2025-10-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