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的味觉秘境:从海韵山珍到人间至味

在闽东北的版图上,福鼎以其独特的山海交响,孕育出令人心醉的味觉秘境。这里,海洋性季风带来丰沛雨露,低纬度赐予充足日照,连绵山峦间河网交织,成就“中国白茶之乡”的赫赫威名,更滋养出近四百种市井珍馐,使其成为福建省内数一数二的“小吃之都”。福鼎,一座低调却宝藏满盈的“中国美食地标城市”。白茶之雅、海鲜之丰、小吃之盛,共同谱写出福鼎独一无二的山海风味传奇。

山之味:中国白茶的起源地

福鼎素来有“中国白茶之乡”的美誉,更流传着“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的说法。山地丘陵占福鼎总面积的八成以上,“八山一水一分田”说的就是这儿。福鼎的山中常年云雾缭绕。更特别的是,这里的红黄土壤呈弱酸性,富含火山岩风化物质和腐殖质,这些独特的自然条件共同构成了福鼎白茶卓越品质的根基。

山海之间的福鼎人,自古便与茶相伴。无论是夏日里一杯清润消暑的冷泡白茶,还是寒冬中一壶暖身养气的热茶,从最初的药用至今的日常饮用,白茶早已融入他们的生活之中,密不可分。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引用隋代《永嘉图经》所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经茶学专家陈椽教授考证,此山即为福鼎太姥山。这说明早在隋唐时期,白茶就已经出现在历史舞台。而现代意义上的白茶,起源于明清时期的福鼎。

不同于其他茶类需经炒青、揉捻,白茶只经萎凋、干燥,芽叶形态自然,白毫尽显,极大保留了茶叶的内质与活性。看似简单的工艺背后,实则蕴含着极其精妙的技艺。尤其是萎凋环节,需要制茶师傅凭借丰富的经验精准把控温度与湿度。无论是传统的日光萎凋,还是室内自然萎凋或加温萎凋,抑或兼具以上三者特点的复式萎凋,都需要在长达数十小时的缓慢变化中时刻关注茶叶的状态,才能恰到好处地保留茶叶中的氨基酸和多酚类物质。

福鼎白茶因以日光萎凋为主,被称为“阳光的味道”。在和煦阳光之下,茶叶中的青气等刺激性物质被挥发和转化,茶叶熟化,花香自留。沸水冲泡,花香更显,如一株在深山高地中热情绽放的花,茶汤金黄透亮,饮之醇绵中带有果甜,口感逐渐丰盈。

据《福鼎县志》记载,白茶正式定型于清嘉庆年间(约1796年),福鼎茶农以菜茶壮芽为原料,创制出“白毫银针”。其名如诗,干茶挺直似针、白毫密被,冲泡后汤色清透如琥珀,茶毫氤氲如雾,毫香鲜活,滋味清醇爽口。此外,白牡丹、贡眉、寿眉及新工艺白茶陆续推出,虽工艺近似,却因原料与细节差异,各具其味。

早在三百多年前,福鼎白茶就经由荷兰商人远销欧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之一。因其“毫香蜜韵”的独特品质和药用价值,深受欧洲皇室贵族喜爱。但时至20世纪末,福鼎白茶却在国内一度沉寂,甚至连本地年轻人也对其所知有限。

进入21世纪,福鼎白茶开启了华丽的逆袭之路。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推广和茶农的共同努力下,短短二十年间,福鼎白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作为“白茶制作技艺”的唯一代表,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5年,福鼎白茶以75亿元的品牌价值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第四位,尽显其王者归来之势。

除了白茶,福鼎还拥有传承两百多年的红茶瑰宝——白琳工夫。它曾作为“闽红三大工夫”(政和、坦洋、白琳)之一享誉中外,鼎盛时期年出口量达上万担。白琳工夫采用本地小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精制而成。其外形条索紧细,色泽乌润,茶汤色泽红艳明亮,香气鲜纯,滋味醇和甘甜。20世纪50年代,国外对红茶需求下降,加上红茶改制,白琳工夫产量锐减,逐渐式微。

虽由盛及衰,白琳工夫仍以其独特品质坚守着工夫红茶的高贵血统。其闻之毫香沁心,观之茶汤明亮,甜美甘醇。一杯入口,梦回百年。

海之味:富饶的海洋牧场

福鼎市博物馆内,一块来自260万年前的魟鲼化石,诉说了福鼎与海洋的渊源。这种本应深埋海底的化石,出土地却是福鼎一中的操场。如今在太姥山上海拔600米左右,仍可见贝壳化石层——或许,如今的高山正是远古时期的海平面,如今的市区曾是一片浩瀚汪洋。

岁月更迭,沧海桑田,海洋始终滋养着福鼎的文化与物产。福鼎拥有432公里长的海岸线,海域面积辽阔,是陆地面积的10.2倍。大小岛屿星罗棋布,41个岛屿如珍珠般散落在蔚蓝海面上,15个大小港湾如同文明伸向海洋的锚地,是名副其实的“海洋牧场”。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潮起潮落之下,福鼎人日复一日耕海牧渔,怀拥的“蓝色粮仓”日渐丰盈。每日破晓时分,渔船引擎声划破迷蒙的海雾,渔民们以指挥家的节奏收放浮阀与渔网,绳索跃出水面,一串串生蚝如珍珠镶嵌于浮阀之上,笼笼大黄鱼似金鳞跃动在箱网之间,潮汐律动,尽奏丰饶的交响乐章。2024年福鼎市渔业产值高达98.92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近七成,其中海水产品的产量就占总水产的95.7%,惊人数字是具象化的喜悦。

海产富饶,是福鼎海鲜的底气,品质上乘但价格亲民,则是其盛名在外的依仗。平日里挑嘴到不行,以自家海鲜为傲的温州人,却愿意不辞路途遥远驱车前往福鼎吃海鲜。福鼎的海鲜大多来自沙埕湾、嵛山岛等核心产区,种类相当丰富,除了鱼、虾、蟹等常见海产外,一些小海鲜诸如血蚶、笔架、土丁冻、小海蛎等,更是琳琅满目,数不胜数。

福鼎的海鲜酒楼林立,但真正懂行的食客——无论是外地游客还是本地老饕,都偏爱石湖海鲜一条街。每家店的外面,龙虾、海蟹、大小黄鱼、鲈鱼、海螺、扇贝、蛏子等众多海产分门别类,或摆在厚厚的冰块上,或游弋于水缸中。看得让人眼花缭乱,选择困难症都犯了,馋虫被诱上喉头,只想赶紧点完菜一品鲜美。

在福鼎的海鲜盛宴中,高端食材诸如龙虾、海参、鲍鱼、石斑是餐桌常客,但地方特色更不容错过。在福鼎硖门青湾与福长之间的滩涂上,每逢夏季便会出现一种奇特的“飞蚶”——这种泥蚶会长出翅膀,偶尔跃出泥滩,因而得名。因其体内“血满、色红”,当地人又称之为“血蚶”。老一辈福鼎人每逢佳节,必定要准备这道美味:将血蚶快速汆烫或生腌,为的就是锁住那口原始的鲜甜。烫蚶极考验火候,多在沸水中一晃即起,剥开时汁液鲜红,肉质嫩滑,是佐酒下饭的极品。

滩涂之上的美味何止于此?还有一种会跳的弹涂鱼,俗称泥猴、跳跳鱼,在滩涂上灵活跳跃,捕捉不易。当地人将其裹上椒盐油炸,外酥里嫩,香脆可口,既是下饭佳肴,也是佐酒妙品。而滩涂表层之下,还群居着一种形若软虫的海鲜,当地人称之为土丁。看似“黑暗”,实则美味:将其洗净熬煮,连汤倒入小碗冷却,凝固后便成了一道果冻状的“土丁冻”。淋上酱醋,撒上香菜,清凉爽滑,吃的就是那股原始的海鲜本味。

秋天是蟳蟹的主场,福鼎人将青蟹称之为“蟳”,这个季节的蟳蟹最为肥美。秋蟳做法颇多,但最为地道的做法是与本地槟榔芋同蒸。秋蟳被一分为二,横卧在芋头片上,待蒸熟后,掰开蟹壳,膏满黄肥,蟹肉白嫩,芋头早已饱吸黄澄澄的蟹油,入口粉糯绵密,风味绝伦。

福鼎的海鲜世界,可谓琳琅满目,数不胜数。除了这些,还有造型奇特的海蜈蚣,外观虽骇人,烫熟后却鲜嫩无比;以及附着于礁石上的笔架螺,当地人像嗑瓜子一样品尝,别有一番趣味。每一种海鲜都承载着这片山海的土地记忆,诉说着福鼎人家乡的滋味故事。

民之味:福鼎肉片往事

如果说福鼎白茶是“雅”,那福鼎肉片就是“俗”。雅俗皆赏的福鼎,可以品云雾缭绕的山之味,也爱市井街头的人间至味。福鼎的“人间味”还得从一碗福鼎肉片说起。

第一次见到福鼎肉片的人,大多会有个疑问:“这不是肉丸吗?”在别的地方,确实被叫作“肉丸、肉滑”的,但当你亲眼看着厨师用小汤匙或竹片,将砧板上的肉泥飞快地刮入翻滚的汤锅中,瞬间就会理解“肉片”这个叫法的生动形象——那一片片飞入锅中的肉泥,确如片状般飘逸。

虽然福鼎肉片已经走向全国,在各地小吃街上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但最地道的风味仍只有在福鼎才能品尝到。制作福鼎肉片,选料极为讲究。猪肉最好取后腿瘦肉,这个部位肉质纤维细腻,脂肪含量适中,做出的肉片才能松而不散,弹韧可口。加入的地瓜粉最好是本地红心地瓜粉,这种地瓜粉黏性适中,透明度好,能够很好地包裹肉汁。

传统做法是手工制作,需用重达数斤的木槌把肉捶打成百上千下,肉的纤维蛋白才能充分释放,与地瓜粉形成复合凝胶,锁住肉汁。加入调味料后,左右手并用使劲搓揉,在混合过程中,食材完全融合,肉已然上劲,变得弹牙。

福鼎肉片的灵魂,离不开本地产的黄辣椒。这种黄椒辣度相当高,稍稍一点便能点燃味觉。将黄辣椒捣碎,配上本地米醋、少许盐和酱油,就组成了福鼎肉片的标准汤底。最后撒上一把香菜点缀,令人食欲大开。在福鼎本地尝到的肉片,与外地吃到的截然不同:肉感十足、嫩中带脆、回味绵长,那种弹牙的口感与鲜美的汤汁完美结合,让人一碗接一碗,停不下来。

当你正为这一碗肉片满足赞叹时,福鼎人却会笑着告诉你:“这就满足啦?福鼎小吃的世界这才刚开场!”的确,这座小城在2003年就获评“福建美食名城”,如今更跻身全国首个“中国美食地标城市”。据统计,福鼎拥有378种特色小吃,其中182个获评“福建名菜、名点、名小吃”称号。这些小吃不仅种类繁多,更能用平常食材做出特色,展现出福鼎人独特的饮食智慧。

除了肉片,福鼎的牛肉丸同样出名。不同于潮汕的牛肉丸,福鼎牛肉丸更像是福鼎肉片的“牛肉版”。牛肉丸色泽红嫩,嚼劲独特,与酸辣鲜香的牛骨汤底搭配,被誉为“桐城一绝”。

福鼎鱼片,据说是20世纪40年代“江记”所创。每日采购新鲜海鱼去皮剔刺,取净肉切碎,去腥后加调料快速搓揉,给鱼肉搓出弹性,最后再加淀粉和少许葱、姜、水搅拌均匀即可。吃的时候,捏成小块下锅,捞出后配以酸辣鲳汤,鱼片嫩滑爽弹,鱼汤酸辣鲜美,百吃不厌。

肉片也好,鱼片也罢,都有“黄金搭档”——水粿和溜溜。水粿是一种以米浆制成的本地小吃,看上去像湖南的米豆腐,但口感更加细腻爽滑。溜溜则是用地瓜粉做的面食,呈半透明状,口感Q弹。最开始,福鼎肉片摊上除了水粿之外,一定会有的“肉片伴侣”就是溜溜了。因为它们能顶饱,也就经常出现在牛肉丸和鱼片的摊子上。一碗肉片配上溜溜,既能解馋又能填饱肚子,是福鼎人最爱的快餐组合。

福鼎小吃的魅力,远不止于此。鼎边糊袅袅热气中,汇聚的是山与海的精华。扁肉燕薄如蝉翼,包裹着对平安与吉利的祝愿。太姥挂霜芋外酥内粉,甜而不腻;珍珠小笼包形如菊花,皮薄馅大;前岐三角饺皮糯馅鲜,造型别致;杏仁腐清甜爽口,每一种小吃背后,都有着独特的历史故事和制作工艺,承载着福鼎人的记忆与情感。

注:本文发表于《城市地理》2025年第九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6

标签:美食   福鼎   山珍   味觉   人间   白茶   肉片   海鲜   滩涂   小吃   中国   工夫   独特   鱼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