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看这个小鸟的眼睛要捏得圆一点,才显得灵动;刺猬的刺得用剪刀一点点剪出层次感……”7月22日,华都社区党群教室和活动室里热闹非凡,阵阵面香伴着欢笑声飘出窗外。由中韩学区教育服务中心精心组织的“银龄课堂——花饽饽馒头制作”社区教育活动正式开班,近百名社区居民、小孩和工作人员们围坐在一起,跟着面点制作大师王廷美老师学做造型各异的花饽饽,在揉面、塑形的过程中感受传统面点的魅力。
活动开始前,中韩学区教育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早已将面粉、面板、擀面杖、面梳、切刀等材料摆放在桌上。“听说今天教做花饽饽,我一大早就过来了,以前只在年节时见过,今天自己带着小外孙也要做一做。”社区张阿姨一边拿着面,一边笑着说,眼里满是期待。和张阿姨一样,不少社区居民都带着自己的小孩第一次接触花饽饽制作,大家聚在一起,互相交流着对这项传统手艺的好奇。
上午9点,活动正式开始。身着白色厨师服的王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花饽饽的历史:“花饽饽是咱们北方的传统面食,不仅好吃,还蕴含着吉祥寓意,比如结婚时做‘龙凤呈祥’,过年时做‘元宝如意’,都是老百姓对生活的美好祝福。”随后,王老师拿出提前做好的小鸟、刺猬造型花饽饽样品,栩栩如生的模样引得大家纷纷赞叹:“这哪儿是馒头啊,简直是艺术品!”
讲解结束后,进入实操环节。王老师先演示了基础制作方法:“和面要‘三光’——盆光、面光、手光,这样做出来的饽饽才筋道。”王老师开始教大家做造型。“今天咱们先学简单的小鸟和刺猬,掌握了基础手法,以后就能举一反三了。”她拿起一团白色面团,搓成椭圆形,用木梳和面刀在一端剪出小鸟的尾巴,再用黑豆点缀上眼睛,短短几分钟,一只活灵活现的小鸟就成型了。“太神了!”社区居民们忍不住拍手叫好,纷纷拿起面团模仿起来。
刚开始,大家的动作有些生疏。小鸟的“肚子”总是扁扁的,王老师见状,手把手地教:“面团要先搓成椭圆形,头部捏尖一点,用剪刀剪刺的时候要斜着剪,这样才立体。”在王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大家手里的小鸟渐渐有了模样,高兴地举起作品给周围的人看:“你看你看,像不像?”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忙碌,大家的作品陆续完成。虽然造型各有特色,有的小鸟嘴巴歪了,有的刺猬刺剪得歪歪扭扭,但每一个都充满了心意。大家捧着自己的“成果”合影留念,脸上洋溢着成就感。“以前总觉得这些手艺离我们很远,今天亲手做了才发现,原来自己也能行!”居民们看着自己做的小鸟花饽饽,笑得合不拢嘴。
中韩学区教育服务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银龄课堂”是为了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大家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在交流中增进感情。“接下来,我们还会陆续开展魅力书法、插花、音乐、绿植养护、智能手机使用等系列课程,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让大家的生活更精彩。”
【来源:中韩学区教育服务中心】
更新时间:2025-07-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