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赛道已从“概念期”迈入“兑现期”!四家创新药潜力企业

7月17日午后,A股和港股创新药板块持续拉升,上演了一场资本狂欢。截至发稿,创新药ETF天弘盘中大涨3.63%,在全行业ETF中涨幅排名第一,年初至今涨幅已超42%。

个股表现更为抢眼:三生制药、科兴制药、百济神州等多股涨超10%;港股方面,三叶草生物、复旦张江、开拓药业等涨超20%,康方生物、乐普生物等涨超9%。

创新药板块的火爆行情并非偶然。近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五方面16条举措,为行业注入强心针。


01 政策红利:双轨支付机制破冰,集采新规“护航”

创新药板块今日的强势表现,根源在于政策端的重大突破。国家医保局今日发布的《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直击行业痛点,构建了全链条支持政策体系

其中最受瞩目的是首次提出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商保创新药目录)。该目录将重点纳入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患者获益显著且超出基本医保保障范围的创新药。

“商保创新药目录由国家医保局组织制定,考虑与医保目录同时申报、同步调整。”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在发布会上介绍,企业可自主申报纳入医保目录或纳入商保创新药目录,也可两者同时申报。

对于被纳入商保创新药目录的药品,政策给予“三除外”支持:不纳入基本医保自费率指标、不纳入集采中选可替代品种监测、相关商业健康保险保障范围内的创新药应用病例可不纳入按病种付费范围。

与此同时,国家医保局同日启动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工作,明确坚持“集采非新药、新药不集采”原则

这意味着创新药被排除在集采范围之外,从源头保护了药企研发动力,为创新药企业吃下“定心丸”。

02 产业升级:国际化突破与业绩拐点共振

政策红利释放之际,中国创新药产业自身也正经历深刻变革。近期一系列事件显示,中国创新药企正从研发投入期转向盈利兑现期

7月16日,中国生物制药宣布以5.01亿美元收购礼新医药95.09%股权。花旗发表报告指出,此次收购将进一步扩展中生制药创新产品线,是中国制药业的一个里程碑。

更令人振奋的是中国创新药的国际化突破。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总金额接近660亿美元,超越2024年全年总额。

中国在全球创新药BD交易中的份额从2019年的3%跃升至2024年的13%,金额占比从1%提升至28%,国际认可度显著提高。

交易结构也在升级——从小分子药物转向ADC、双抗、siRNA等前沿技术平台输出,与多家跨国巨头达成重磅合作。

“创新药板块景气度可持续,‘创新+国际化’创新药产业趋势不变,始终是医药板块的核心方向。”兴业证券分析认为,当前行业呈现“政策支持+全球竞争力持续加强+商业化盈利兑现”的良性循环。

03 估值优势:价值洼地吸引全球资本

尽管涨势强劲,创新药板块估值仍具吸引力。高盛最新研报直言:中国Biotech板块正进入结构性重估窗口期

研报指出,当前中国生物技术公司整体市值仅为美国同行的14%-15%,但其在全球创新贡献中的比重已接近33%。这意味着,中国创新药板块仍处于“价值洼地”阶段,全球资本重估才刚刚开始。

数据印证了这一判断:截至6月末,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市盈率PE(TTM)为26.97倍,仍处于近3年以来14.71%分位点的低位水平。

企业盈利的高增长有效消化了估值。头部公司收入达峰时的市销率约3倍,低于美股平均的4倍,个别公司仅2倍左右。

“创新药依旧是投资主线。”国金证券建议投资者关注半年报潜在业绩超预期的创新药产业链投资机会。

随着支持政策持续落地,板块有望迎来业绩和估值双重提升。据国内证券机构预判,在政策与AI技术加持下,2025-2026年创新药行业将逐步进入收获期

04 未来趋势:政策落地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

创新药板块的强势表现有望延续。政策面上,年内医保谈判、集采优化等政策将持续推进

首个商保创新药目录有望年内推出,在定价、入院等方面提供更宽松的环境。5年内获批的新药或治疗罕见病的独家品种均可申报,形成“基本医保+商保”的双重保障机制。

基本面上,海外大额BD交易催化及企业盈利释放有望形成双重支撑。随着行业由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产业运行至研发升级、创新求真、国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技术前沿方面,ADC、双抗等领域的交易热度将延续,CAR-T、干细胞等前沿技术平台也有望快速崛起。

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基金经理丰晨成认为,“港股+创新药是今年的主题主线,而非短期概念炒作”。行业周期向上趋势明显,基本面财务数据出现明显回暖趋势,越来越多的创新药企实现扭亏为盈。

交银国际也持乐观态度:“本轮港股创新药行情核心驱动力是价值重估,当前估值仍具吸引力,依旧看好创新药板块整体继续修复的机会。”


创新药板块的强势表现已从单纯的资金推动转向价值重估。高盛直言中国生物技术公司整体市值仅为美国同行的14%-15%,但其在全球创新贡献中的比重已接近33%,中国创新药板块仍处于“价值洼地”阶段。

随着首个商保创新药目录年内推出、医保谈判持续推进,政策红利将持续释放。产业层面,ADC、双抗等前沿技术平台快速崛起,海外大额BD交易催化及企业盈利释放形成双重支撑。

创新药赛道已从“概念期”迈入“兑现期”,在产业政策、技术升级与全球竞争力提升的合力驱动下,资本市场的狂欢可能只是开始。

四家创新药主升浪上涨初期潜力股

第一家、成都先导

公司专注于小分子及核酸新药的发现与优化。公司依托四大核心技术平台:DEL技术、FBDD/SBDD技术、OBT技术和TPD技术。通过这些平台,为全球医药企业提供新药研发服务,并自主选择高潜力靶点进行药物发现。

DEL技术是公司的基石业务,已合成超过1.2万亿种DNA编码化合物,具备强大的苗头化合物筛选能力。FBDD/SBDD板块在英国子公司Vernalis的支持下,实现了收入显著增长。OBT板块则通过递送分子相关业务,成功实现了商业转化。TPD板块则通过PROTAC和分子胶技术的项目合作,有效提升了收入。

公司凭借这些业务,为全球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提供创新药治疗方案,立志成为国际领先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

第二家、维康药业

公司专注于现代中药及西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核心产品涵盖中成药与西药两大类:

中成药包括银黄滴丸、益母草软胶囊、益母草分散片、七叶神安分散片、枫蓼肠胃康分散片、人参健脾片等;西药则以罗红霉素软胶囊为代表。生产剂型多样,有硬胶囊剂、片剂、颗粒剂、软胶囊剂和丸剂(滴丸)。

其中,银黄滴丸因品质卓越、疗效显著,赢得了广泛市场认可,并荣获“2024年中国医药-品牌榜”(零售终端)成人感冒用药类别的桂冠。

此外,公司通过维康商业子公司开展医药商业产品的零售连锁业务,以此补充主营业务。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和人才引进,建立了多个科研平台,不断强化在制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家、复旦张江

公司专注于生物医药的创新研发、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旨在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药物。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医药产品的销售,核心产品涵盖皮肤科产品,如盐酸氨酮戊酸外用散(艾拉)。艾拉是全球首个针对尖锐湿疣的光动力药物,已成为临床首选。

此外,公司拥有光动力技术平台,成功研发出治疗鲜红斑痣的复美达。在纳米技术平台下,公司推出了治疗肿瘤的里葆多。公司还致力于基因工程技术药物的产业化,特别是在抗体偶联药物(ADC)领域,积极参与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第四家、海特生物

公司主要从事大分子生物药、小分子化学药、原料药与医药中间体的生产与销售。其核心业务为研发、生产和销售生物制品,如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冻干粉针剂、注射用埃普奈明等。同时,公司还为国内外制药企业提供制剂和原料药的CRO、CMO、CDMO技术服务,实现一站式药物研发服务,涵盖从研发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公司在产业链中覆盖药品制造和研发服务两大领域,通过自主研发与外部合作,不断强化在生物制药领域的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9

标签:财经   赛道   潜力   概念   企业   板块   医保   中国   公司   政策   目录   技术   药物   新药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