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浏阳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浏阳位于湘赣边境,湖南省东部偏北,省会长沙市的正东方。浏阳分别与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铜鼓县、万载县,萍乡市上栗县,株洲市荷塘区、芦淞区、石峰区、醴陵市,长沙市长沙县、雨花区;岳阳市平江县等11个区(县、市)交界。浏阳是胡耀邦、谭嗣同故里,秋收起义发源地,是世界闻名的花炮之乡、著名的将军之乡、诗词之乡、千年古县,是中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和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湖南#

历史沿革

浏阳在秦汉时为临湘县境。何时置县,尚无确考。明嘉靖县志称,置于吴太平二年(257)。清康熙至同治各志只泛言三国吴置,均无具体年份。《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东汉建安十四年(209),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浏阳为其四俸邑之一。浏阳之名最早见于此处,比吴太平二年早48年。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黄徵所纂《浏阳乡土志》断言置县“必始于是时”。

《晋书·地理志》载县名为“刘阳”。旧志据此断言,浏阳之浏原无水旁。世代相沿,似成定论。但浏阳河在《水经注》中载为浏水,置县时,因县城在其北岸,而古以水北为阳,遂以浏阳为县名。既如此,则不应有“刘阳”之称。查旧籍用同音字写地名的现象不为少见。《三国志·吴志》在叙周瑜俸邑时为“浏阳”,而叙吕蒙俸邑时却为“刘阳”,同一志书出现两种写法。即使《晋书》在有的人物传中也用了“浏阳”。清道光十七年(1837〉出版的《历代地理韵编今释》,在“刘阳”条下注云:“浏阳之讹”。也就是说,《晋书·地理志》中的“刘阳”,实为误写。后人修志以讹传讹,遂有“刘阳”改“浏阳”之说。今录以释疑。

隋开皇九年(589),改临湘县为长沙县。大业三年(607)废浏阳,并入该县。唐景龙二年(708)复置浏阳县。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州。明洪武二年(1369)复降为县。

在为周瑜俸邑时,浏阳隶属关系不详,黄徵《乡土志》以周瑜既为南郡太守,其俸邑浏阳当属南郡。建安十五年(210),鲁肃继周瑜,置汉昌郡,为太守,四俸邑依旧,此时浏阳当属汉昌郡。建安二十二年吕蒙继鲁肃,夺得荆州,长沙郡为吴所有,于是废汉昌郡,浏阳属长沙郡。以后,长沙或为郡,或为潭州,或为天临路,或为府,浏阳均为其属县。

民国元年(1912),浏阳属长宝道。3年更道名为湘江道。7年更道名为湘东道。15年起浏阳属第一行政督察区,并于26年成为督察专员公署治所。1949年7月19日浏阳解放。8月浏阳属长沙专区。1952年9月长沙专区更名湘潭专区,1968年又更名湘潭地区,浏阳隶属关系均未变。1983年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湘潭地区,浏阳县划归长沙市管辖,是年7月正式接管。

1992年1月16日,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要求将浏阳县改为浏阳市的请示》。会议认为浏阳地处湘赣交界处,水陆交通方便,财政收入连续两年突破亿元大关。外贸出口额为全省各县之首,农民收入逐年上升,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工农业总产值稳步发展。为加快老区经济建设,扩大对外贸易往来,增强浏阳对国内外的吸引力,进一步发展横向联合和外向型经济,确保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一致同意县政府撤县设市的请示报告,并决定由县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九条第十五款的规定,按照程序逐级上报审批。

国家民政部对湖南省政府《关于撤销浏阳县建立浏阳市的请示》,经调查认为:浏阳县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市政基础较好,符合设市条件。1993年1月16日作出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浏阳县,设立浏阳市(县级),由省直辖,以原浏阳县的行政区域为浏阳市的行政区域,不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仍属长沙市管辖。1993年2月7日,浏阳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定撤县设市具体执行时间为1993年2月10日。

旧志载浏阳治所曾迁居陵镇(即今官渡镇),后又迁回今址,然廨署记载不详。民国以来,县政府数易其址。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以前,县政府位于西正街(今工人文化宫附近),民国二十七年11月10日被日机炸毁,旋迁营盘巷迎福寺(今人民医院院内)。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6月10日,县城被日军占领,县政府迁往七宝山凤凰岩曾广益宅。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寇投降后乃迁回县城文庙礼乐局内(今一中教工食堂所在地),直至解放初期。1954年春,迁往才常路谭烈士祠右侧曾子庙院内。1990年7月,于谭祠左侧才常路93号建成八层政府办公大楼,县政府、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同时迁人新楼办公。2004年12月,新建于关口街道汉塘路的行政中心落成,市委会、市政府、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全部迁往行政中心。

行政区划

1949年8月1日,县人民政府成立。县下设4个办事处,一个区。东区办事处驻官渡,南区办事处驻大瑶,西区办事处驻枨冲,北区办事处驻伍家山,城关区驻圭斋路。再其下,沿用民国时期的40个乡镇,各成立支前委员会,暂时利用旧乡镇保甲长进行秋征支前等工作。

1950年4月,进行民主建政,废除旧乡保,划全县为14个区,辖6个居委会和201个乡,乡下设村,村下设组。各区镇驻地及所辖乡数如下:城关区驻圭斋路,辖居委会6;一区驻古港,辖乡17,二区驻官渡,辖乡17;三区驻东门,辖乡11;四区驻张坊,辖乡12;五区驻澄潭江,辖乡15;六区驻大瑶铺,辖乡16;七区驻枨冲,辖乡17;八区驻镇头市,辖乡20;九区驻羊古滩,辖乡17;十区驻北盛仓,辖乡16;十一区驻龙伏市,辖乡13;十二区驻沙市街,辖乡15;十三区驻县城麻衣庙,辖乡15。

1951年7月,改为27个区,189个乡,6个镇,6个居民委员会。城关区驻圭斋路,辖居委会6;一区驻荷花坊,辖乡11;二区驻浆田坳,辖乡5:三区驻高坪,辖乡5:四区驻三口,辖乡7;五区驻永和,辖乡8;六区驻官渡,辖乡8、镇1;七区驻达浒,辖乡6;八区驻东门,辖乡5;九区驻张坊,辖乡7;十区驻田心,辖乡6;十一区驻丁和,辖乡4,十二区驻文家市,辖乡5;十三区驻澄潭江,辖乡7;十四区驻大瑶铺,辖乡13、镇2;十五区驻枨冲,辖乡8;十六区驻龙潭,辖乡8;十七区驻普迹,辖乡8、镇1;十八区驻镇头市,辖乡11;十九区驻羊古滩,辖乡8;二十区驻砰山,辖乡7;二十一区驻高标,辖乡7;二十二区驻白水,辖乡8;二十三区驻永安市,辖乡7、镇1;二十四区驻北盛仓,辖乡7、镇1:二十五区驻社港市,辖乡6;二十六区驻泮春,辖乡7。

1952年7月,城关改区为镇。其余各区依旧,全县析为570个乡,14个乡级镇,6个居民委员会。其中乡级镇为古港、永和、官渡、东门、张坊、文市、大瑶、金刚、枨冲、普迹、镇头、永安、北盛、社港。

1953年2月调整为22个区(镇),318个乡,12个乡级镇,4个居民委员会。乡镇以下设3071个村。城关镇驻圭斋路,辖乡2、居委会4;一区驻荷花坊,辖乡20:二区驻浆田坳,辖乡12;三区驻高坪,辖乡11;四区驻三口,辖乡15、镇1;五区驻永和,辖乡14、镇1;六区驻官渡,辖乡13、镇1;七区驻达游,辖乡11;八区驻东门,辖乡11、镇1;九区驻张坊,辖乡25、镇1;十区驻文家市,辖乡18、镇1;十一区驻澄潭江,辖乡16;十二区驻大瑶铺,辖乡20、镇2;十三区驻枨冲,辖乡15;十四区驻普迹,辖乡15、镇1;十五区驻镇头市,辖乡19、镇1;十六区驻羊古滩,辖乡13;十七区驻砰山,辖乡11;十八区驻永安市,辖乡10、镇1;十九区驻北盛仓,辖乡11、镇1;二十区驻沙市街,辖乡181二十一区驻泮春,辖乡19。

1954年改为21个区,区名由序数改为驻地名称,其中原一区与城关镇合并,改称集里区,驻地迁城关;原四区改称古港区,驻地由三口迁古港;原二十一区改称社港区,驻地由泮春迁社港;其余驻地仍旧。乡未动,乡级镇只存古港、永和、官渡、大瑶、普迹、永安6个,其余6个改为乡。

1956年下半年,撤销区,将小乡并为大乡,全县共划为61个乡、3个镇。乡以下辖高级社,社以下辖生产队。3个镇为永安、官渡、城关;61个乡为:集里、冯家、荷花、溪江、古港、宝盖、三口、高坪、石湾、船仓、永和、沿溪、洪庄、官渡、大光、达浒、东门、白沙、三星、张坊、上洪、人溪、升平、凤溪、小河、文市、岩前、中和、山枣、澄市、山下、大圣、大瑶、金刚、杨花、牛石、枨冲、青草、葛家、普迹、金江、官桥、镇头、北星、柏嘉、砰山、洞阳、蕉溪、淳口、洞庭、永安、北盛、丰裕、沙市、秀山、赤马、新开、泮春、石江、社港、大洛。

1958年冬,实现人民公社化,撤销乡镇,成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17个。下辖211个大队和3060个生产队,均为生产与行政合一的基层单位。1959年9月设城关、古港、官渡、大瑶,永安5镇。1961年恢复11个区,并改城关镇为区级镇,共为12个区镇。并将人民公社析为62个。1962年8月,撤销4个社级镇,增加杨潭、中岳两个公社。1965年10月,永和公社改称永和镇公社。1966年3月,将罗江公社析为集里、关口两个公社。1969年,再度撤销区镇,将公社并为24个。数月后,恢复区和原来的社。

1973年12月,永和镇改为区级镇,取消永和镇公社。1982年,增设古港、文家市、永安3个镇。至此,全县共11个区,2个区级镇,3个区辖镇,65个公社。1983年,恢复乡的建制,在公社、大队和生产队分别成立乡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改变了近25年的政社合一体制。1985年3月,撤销古港、文家市、永安三乡,将其地划归各同名镇。至此全县共62个乡,3个乡级镇。

1988年,辖11个区,设城关(区级)、永和(区级)、古港、文家市、永安5个镇,62个乡,1008个村,21个居民委员会。

199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枨冲乡,建立枨冲镇。撤销张坊乡,建立张坊镇。撤销官渡乡,建立官渡镇。撤销北盛乡,建立北盛镇。撤销普迹乡,建立普迹镇。

1993年,撤销城关镇,设立淮川街道。撤销集里乡,设立集里街道。撤销大瑶乡,建立大瑶镇。撤销金刚乡,建立金刚镇。撤销东门乡,建立东门镇。撤销镇头乡,建立镇头镇。撤销沙市乡,建立沙市镇。

1994年,撤销社港乡,建立社港镇。撤销沿溪乡,建立沿溪镇。撤销淳口乡,建立淳口镇。

1995年,根据省委湘发〔1995〕6号文件精神,市委、政府决定进行撤区并乡建镇、简政放权的乡镇体制改革。制定并上报了乡、镇、街道的行政区划变更方案。

1995年6月28日,经省政府同意,长沙市政府办公厅下达《关于浏阳市行政区划调整的通知》,对浏阳市行政区划作以下调整:

(一)撤销城郊、古港、官渡、张坊、大围山、大瑶、文家市、镇头、北盛、沙市、社港11个区。

(二)保留太平桥乡、葛家乡、溪江乡、官渡镇、达浒乡、白沙乡、大瑶镇、金刚镇、杨花乡、柏加乡、官桥乡、蕉溪乡、赤马乡、山田乡、三口乡、永和镇、淮川街道、集里街道的行政区划不变。

(三)将其余49个乡镇调整为22个乡、镇、街道。即:荷花乡、牛石乡合并,设立荷花街道,街道办事处驻荷花坊。关口乡改为关口街道,街道办事处驻罗江桥。青草乡、枨冲镇合并为枨冲镇,镇政府驻枨冲。宝盖乡、古港镇合并为古港镇,镇政府驻古港。船仓乡、石湾乡、杨潭乡、高坪乡合并为高坪乡,乡政府驻高坪。大光乡、沿溪镇合并为沿溪镇,镇政府驻沿溪桥。升平乡、七宝山乡合并为七宝山乡,乡政府驻横山。上洪乡、人溪乡、张坊镇合并为张坊镇,镇政府驻张家坊。凤溪乡、小河乡合并为小河乡,乡政府驻合石口。东门镇、大围山乡、中岳乡合并为大围山镇,镇政府驻东门。岩前乡、文家市镇合并为文家市镇,镇政府驻文家市。山枣潭乡、中和乡合并为中和乡,乡政府驻枧头。山下乡、大圣乡、澄潭江乡合并为澄潭江乡,乡政府驻澄潭江。跃龙乡、北星乡、镇头镇合并为镇头镇,镇政府驻宝山。金江乡、普迹镇合并为普迹镇,镇政府驻普迹。乌龙乡、北盛镇合并为北盛镇,镇政府驻北盛仓。丰裕乡、永安镇合并为永安镇,镇政府驻永安市。砰山乡、洞阳乡合并为洞阳乡,乡政府驻枫浆桥。秀山乡、沙市镇合并为沙市镇,镇政府驻沙市街。路口乡、淳口镇合并为淳口镇,镇政府驻船头山。大洛乡、社港镇合并为社港镇,镇政府驻莲溪寺。泮春乡、龙伏乡合并为龙伏乡,乡政府驻龙伏。

1995年,撤销太平桥乡,建立太平桥镇,镇政府驻太平桥。撤销赤马乡,建立赤马镇,镇政府驻长春村。撤销达浒乡,建立达浒镇,镇政府驻达浒。撤销龙伏乡,建立龙伏镇,镇政府驻龙伏。

1998年9月,撤销澄潭江乡,建立澄潭江镇,镇政府迁毛坪。

2000年1月,撤销中和乡,建立中和镇,镇政府迁苍坊。撤销柏加乡,建立柏加镇,镇政府驻柏加山。

2001年,撤销洞阳乡,建立洞阳镇,镇政府迁工业园南园府前街。

至2002年末,仍保留溪江、三口、高坪、七宝山、白沙、小河、杨花、葛家、官桥、蕉溪、山田等11个乡。七宝山乡政府驻地由横山迁铁山;小河乡政府驻地由合石口迁田心。全市辖4个街道,11个乡,25个镇。

2005年,白沙乡与大围山镇合并,山田乡与淳口镇合并,赤马镇与沙市镇合并。

2007-2009年,撤销高坪乡,设立高坪镇;撤销三口乡,设立三口镇:撤销官桥乡,设立官桥镇。域内乡、镇(街道)经多次撤、并,截至2015年12月,浏阳市共有淮川、集里、荷花、关口4个街道:古港、高坪、沿溪、官渡、永和、达浒、大围山、张坊、澄潭江、中和、文家市、大瑶、金刚、枨冲、镇头、普迹、官桥、柏加、洞阳、永安、北盛、沙市、淳口、龙伏、社港25个镇,小河、蕉溪、葛家3个乡;共401个村(社区)。全市总人口147万。

2015年11月,浏阳出台《浏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通知》(浏政发〔2015〕14号)并报经省民政厅批准:杨花乡和大瑶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大瑶镇;七宝山乡、永和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永和镇;三口镇、古港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古港镇;溪江乡、关口街道成建制合并设立关口街道;太平桥镇、集里街道成建制合并设立集里街道。

2016年8月,葛家乡撤乡设镇。

2018年6月,蕉溪乡撤乡设镇。

2016年4月,浏阳市79个建制村合并。

2018年11月30日,市人民政府下达关于设立翠园社区的批复,淮川街道设立翠园社区。

2019年,荷花街道新设立新月社区,2020年,集里街道新设立北城社区、新屋岭社区。

2023年,浏阳市辖4个街道:淮川、集里、荷花、关口;27个镇:古港、高坪、沿溪、官渡、永和、达浒、大围山、张坊、澄潭江、中和、文家市、大瑶、金刚、枨冲、镇头、普迹、官桥、柏加、洞阳、永安、北盛、沙市、淳口、龙伏、社港、葛家、蕉溪;1个乡:小河;共326个村﹙社区﹚,另设浏阳经开区(高新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园区。

目前全市总面积5007.75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27个镇、1个乡共326个村﹙社区﹚;2023年全市年末公安户籍户数41.17万户,总人口为147.4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5.64万人,乡村人口71.78万人。

大美湖南欢迎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2

标签:旅游   浏阳市   湖南省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浏阳   永和   镇政府   永安   街道   三星   东门   城关   乡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